一种预制围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36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围墙,包括:左立柱竖直设置;底框和顶框,底框和顶框均垂直于左立柱,顶框的一侧连接左立柱的上端,底框的一侧连接左立柱的下端;第一右立柱的上端连接顶框的另一侧;第二右立柱的下端连接底框的另一侧,第二右立柱和第一右立柱沿一条直线设置;衔接块设于左立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中空的结构,重量相对较轻,在施工过程中,移动和放置都十分便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框架结构,结实不易产生裂缝,在遇到地质灾害时也不会整面墙坍塌,更加的安全,减少了因施工错误导致墙体歪斜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节省人力物力,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填放砖块,浇筑水泥,等待固定成型即可,需要投入的人力较少,施工速度较快。施工速度较快。施工速度较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围墙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的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围墙。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砌一面墙会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专业人员测量标高打点,确保铺设线路后,再招集大量的工人沿着既定的路线一点点的磊砖头,为保证施工的进度通常会分几个点同时施工,最终汇合形成一整面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成本,其次由于测定路线和施工的群体不同,导致施工要求的传达上会出现误差,并且施工和测量都是人工操作也会存在误差一但出现墙歪了的情况,就需要整面墙推到重建,更加的耗费物资和人力。当然多点同时施工的措施也会产生墙接不上、墙体的衔接部分不平整等情况。
[0003]这个时候大家会考虑采用类似预制板一样的结构来预制墙体,但是,预制板同样存在很多的不便之处。首先是预制板为整体结构,作为房屋的顶部可以用钢筋作为部分支撑,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钢筋还能起到一定的阻拦作用,不至于整块直接落下,如果制成墙体则不存在保护结构,一旦出现地震等灾害整面墙体倒下危害极大。其次预制墙体的体积和重量一定不低,这对搬运和施工都会造成很大的阻力。
[0004]如今我们急需一种轻便、可节省人力物力并且安全的预制围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围墙。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预制围墙,其中,包括:
[0008]左立柱,所述左立柱竖直设置;
[0009]底框和顶框,所述底框和所述顶框均垂直于所述左立柱,所述顶框的一侧连接所述左立柱的上端,所述底框的一侧连接所述左立柱的下端,所述顶框和所述底框均为长条状结构,所述顶框和所述底框沿同一方向设置,所述顶框和所述底框的长度相同;
[0010]第一右立柱,所述第一右立柱平行于所述左立柱设置,所述第一右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顶框的另一侧;
[0011]第二右立柱,所述第二右立柱的下端连接所述底框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右立柱和所述第一右立柱沿一条直线设置,所述第二右立柱和所述第一右立柱之间具有第一距离;
[0012]衔接块,所述衔接块设于所述左立柱上,所述衔接块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右立柱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二距离,所述衔接块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右立柱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三距离。
[0013]上述的预制围墙,其中,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垂直于所述左立柱和所述顶框,所述背板分别与所述左立柱、所述第一右立柱、所述第二右立柱、所述顶框和所述底框连接。
[0014]上述的预制围墙,其中,所述背板、所述左立柱、所述第一右立柱、所述第二右立
柱、所述顶框和所述底框形成一盖状结构,所述背板、所述左立柱、所述第一右立柱、所述第二右立柱、所述顶框和所述底框合围形成第一空间。
[0015]上述的预制围墙,其中,还包括:横隔和纵隔,若干所述横隔和若干所述纵隔均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若干所述横隔均平行与所述顶框,若干所述纵隔均平行于所述左立柱。
[0016]上述的预制围墙,其中,若干所述横隔和若干所述纵隔均与所述背板连接,若干所述横隔和若干所述纵隔互相交叉设置,若干所述横隔和若干所述纵隔的高度均相同。
[0017]上述的预制围墙,其中,每相邻的两横隔之间的距离相同,每相邻的两纵隔之间的距离相同。
[0018]上述的预制围墙,其中,若干所述横隔的一端均连接所述左立柱,若干所述横隔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一右立柱或所述第二右立柱,若干所述纵隔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框和所述底框。
[0019]上述的预制围墙,其中,所述顶框和所述底框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的宽度均相同,若干所述横隔的高度均小于所述左立柱的宽度,若干所述横隔的高度均小于所述底框的宽度。
[0020]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0021](1)本技术为中空的结构,重量相对较轻,在施工过程中,移动和放置都十分便捷。
[0022](2)本技术是框架结构,使用时往空间内填放砖块,再用水泥浇筑,形成墙体,这样的墙体并非一体式浇筑的预制板,不光更加结实不易产生裂缝,在遇到地质灾害时也不会整面墙坍塌,更加的安全。
[0023](3)本技术为一整体结构减少了因施工错误导致墙体歪斜的可能性,即使出现施工误差,也可以直接移动正面墙体到达正确的建筑位置。
[0024](4)本技术可节省人力物力,使用本技术只需填放砖块,浇筑水泥,等待固定成型即可,操作方便,需要投入的人力较少,砌墙的速度较快。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预制围墙的轴测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预制围墙的正面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的预制围墙的背面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的预制围墙的轴测的示意图。
[0029]附图中:1、顶框;2、底框;32、左立柱;31、衔接块;41、第一右立柱;42、第二右立柱;5、背板;6、纵隔;7、横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的预制围墙的轴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预制围墙的正面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预制围墙的背面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预制围墙的轴测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至图4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预制围墙,包括:
[0031]左立柱32,左立柱32竖直设置;
[0032]底框2和顶框1,底框2和顶框1均垂直于左立柱32,顶框1的一侧连接左立柱32的上端,底框2的一侧连接左立柱32的下端,顶框1和底框2均为长条状结构,顶框1和底框2沿同一方向设置,顶框1和底框2的长度相同;
[0033]第一右立柱41,第一右立柱41平行于左立柱32设置,第一右立柱41的上端连接顶框1的另一侧;
[0034]第二右立柱42,第二右立柱42的下端连接底框2的另一侧,第二右立柱42和第一右立柱41沿一条直线设置,第二右立柱42和第一右立柱41之间具有第一距离;
[0035]衔接块31,衔接块31设于左立柱32上,衔接块31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右立柱41间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二距离,衔接块31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右立柱42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三距离。
[0036]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技术可数个连接形成较长的墙体结构,连接时将一本技术的衔接部分置于另一本技术的第一右立柱41和第二右立柱42之间,存在的空隙使用砖块和水泥填堵。
[0037]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背板5,背板5垂直于左立柱 31和顶框1,背板5分别与左立柱32、第一右立柱41、第二右立柱 42、顶框1和底框2连接。
[003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背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围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立柱,所述左立柱竖直设置;底框和顶框,所述底框和所述顶框均垂直于所述左立柱,所述顶框的一侧连接所述左立柱的上端,所述底框的一侧连接所述左立柱的下端,所述顶框和所述底框均为长条状结构,所述顶框和所述底框沿同一方向设置,所述顶框和所述底框的长度相同;第一右立柱,所述第一右立柱平行于所述左立柱设置,所述第一右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顶框的另一侧;第二右立柱,所述第二右立柱的下端连接所述底框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右立柱和所述第一右立柱沿一条直线设置,所述第二右立柱和所述第一右立柱之间具有第一距离;衔接块,所述衔接块设于所述左立柱上,所述衔接块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右立柱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二距离,所述衔接块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右立柱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三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预制围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垂直于所述左立柱和所述顶框,所述背板分别与所述左立柱、所述第一右立柱、所述第二右立柱、所述顶框和所述底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预制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所述左立柱、所述第一右立柱、所述第二右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柏林宋毓坤陈闯李天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