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建筑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859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建筑构件,包括:第一组装件和第二组装件,其中,第一组装件包括:杆状固定件和若干弹性件,若干弹性件均连接在杆状固定件的一端上若干弹性件两两相对设置,每一弹性件均至少提供沿杆状固定件的径向方向上的弹性;第二组装件上开设有一容置槽,若干弹性件可操作地置于容置槽内,每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件之间的距离大于容置槽的槽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装配的过程中将弹性件直接卡入容置槽内即可,操作简单,并且装配后其连接强度是恒定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二组装件上开设有注塑口,可以注入连接剂以提高第一组装件和第二组装件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组装件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组装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建筑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的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建筑构件。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在现场装配安装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对长杆进行固定连接处理,有的采用焊接固定,但会影响长杆连接速度和质量,且安装时费时费力,可能会影响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速度,如申请号为CN202120867176.2的中国专利: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构件,其设置第一连接钢筋、第二连接钢筋和安装套对长杆进行连接,然而该技术仍然需要装配工人进行较为复杂的装配作业,如对齐、拧紧螺丝等作业,且其连接的强度也会因装配工人装配的操作而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建筑构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装配建筑构件,其中,包括:
[0006]第一组装件,所述第一组装件包括:杆状固定件和若干弹性件,若干所述弹性件均连接在所述杆状固定件的一端上,若干所述弹性件两两相对设置,每一所述弹性件均至少提供沿所述杆状固定件的径向方向上的弹性;
[0007]第二组装件,所述第二组装件上开设有一容置槽,若干所述弹性件可操作地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每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弹性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
[0008]上述的装配建筑构件,其中,所述杆状固定件的一端的尺寸和所述容置槽的槽口的尺寸相同。
[0009]上述的装配建筑构件,其中,所述杆状固定件上开设有内螺纹扣,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处设有和所述内螺纹扣相配合的外螺纹扣。
[0010]上述的装配建筑构件,其中,所述容置槽包括:
[0011]过渡空间,所述过渡空间呈凸台状,所述过渡空间包括:尺寸较大的第一端面和尺寸较小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组件的表面上形成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所述第一端面的尺寸小于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件之间最远的距离。
[0012]卡位空间,所述卡位空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面连接,所述卡位空间的尺寸大于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件之间最远的距离。
[0013]上述的装配建筑构件,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板状结构和第二弹性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弹性板状结构的一端和所述杆状固定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板状结构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弹性板状结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板状结构自其一端至另一端沿相背于所述杆状固定件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弹性板状结构自其一端至另一端
也沿相背于所述杆状固定件的轴线的方向延伸。
[0014]上述的装配建筑构件,其中,所述第二弹性板状结构的另一端平行于所述卡位空间的一端的端面。
[0015]上述的装配建筑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板状结构和所述杆状固定件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弹性板状结构和所述第一弹性板状结构之间具有第二夹角。
[0016]上述的装配建筑构件,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装件上还开设有一注塑口,所述注塑口与所述容置槽连通。
[0017]上述的装配建筑构件,其中,所述注塑口和所述容置槽相垂直设置。
[0018]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0019](1)本技术在装配的过程中将弹性件直接卡入容置槽内即可,操作简单,并且装配后其连接强度是恒定的。
[0020](2)本技术的第二组装件上开设有注塑口,可以注入连接剂以提高第一组装件和第二组装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装配建筑构件的组合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装配建筑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装配建筑构件的第二组装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装配建筑构件的第一组装件的示意图。
[0025]附图中:1、第二组装件;2、第一组装件;11、容置槽;12、注塑口;111、过渡空间;112、卡位空间;1111、外螺纹扣;21、弹性件;22、杆状固定件;211、第一弹性板状结构;212、第二弹性板状结构;221、内螺纹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的装配建筑构件的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装配建筑构件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装配建筑构件的第二组装件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装配建筑构件的第一组装件的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4所示,示出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建筑构件,包括:第一组装件2和第二组装件1,其中,第一组装件2包括:杆状固定件22和若干弹性件21,若干弹性件21均连接在杆状固定件22的一端上,若干弹性件21两两相对设置,每一弹性件21均至少提供沿杆状固定件22的径向方向上的弹性;第二组装件1上开设有一容置槽11,若干弹性件21可操作地置于容置槽11内,每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件21之间的距离大于容置槽11的槽口。
[0027]进一步,第一组装件2和第二组装件1分别事先与需要连接的两杆件连接;更进一步,第一组装件2和第二组装件1在出厂时即连接在杆件上,在施工装配的过程中杆件之间需要互相连接时可以直接使用。
[002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杆状固定件22的一端的尺寸和容置槽11的槽口的尺寸相同。
[0029]如图4所示,弹性件21两两相对设置,若干弹性件21以杆状固定件22的轴线为轴环
状阵列设置。
[003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若干弹性件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杆状固定件22上,若干弹性件21的另一端受力向杆状固定件22的轴线方向收缩。
[0031]进一步,在安装过程中,按压弹性件21的另一端使其受力向杆状固定件22的轴线方向收缩至可伸入容置槽11的槽口大小,随后伸入容置槽11的槽口,弹性件21在容置槽11自动展开,由于两相对设置的弹性件21之间的尺寸大于容置槽11的槽口,因此形成第一组装件2和第二组装件1的连接。
[003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杆状固定件22上开设有内螺纹扣221,容置槽11的槽口处设有和内螺纹扣221相配合的外螺纹扣1111。
[0033]进一步,内螺纹扣221和外螺纹扣1111的圈数均小于一圈,用于确定杆状固定件22和第二组装件1的位置。
[0034]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容置槽11包括:过渡空间111,过渡空间111呈凸台状,过渡空间111包括:尺寸较大的第一端面和尺寸较小的第二端面,第二端面延伸至第二组件的表面上形成容置槽11的槽口,第一端面的尺寸小于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件21之间最远的距离。
[0035]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容置槽11还包括:卡位空间112,卡位空间112的一端与第一端面连接,卡位空间112的尺寸大于两个相对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装件,所述第一组装件包括:杆状固定件和若干弹性件,若干所述弹性件均连接在所述杆状固定件的一端上,若干所述弹性件两两相对设置,每一所述弹性件均至少提供沿所述杆状固定件的径向方向上的弹性;第二组装件,所述第二组装件上开设有一容置槽,若干所述弹性件可操作地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每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弹性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配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固定件的一端的尺寸和所述容置槽的槽口的尺寸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装配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固定件上开设有内螺纹扣,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处设有和所述内螺纹扣相配合的外螺纹扣。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装配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包括:过渡空间,所述过渡空间呈凸台状,所述过渡空间包括:尺寸较大的第一端面和尺寸较小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组件的表面上形成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所述第一端面的尺寸小于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件之间最远的距离;卡位空间,所述卡位空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面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柏林陈闯岳汉超宋毓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