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镜一次成型注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31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镜一次成型注塑设备,包括注塑机,包括: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筒、吸料桶,所述进料筒下方设有锥型管,所述进料筒周围设有加固杆,所述吸料桶一连接在进料筒上方,所述吸料桶一上方设有顶盖一,所述吸料桶一下半部为锥形,所述吸料桶一侧面设有与桶壁相切的吸料管一,所述顶盖一上方设有抽风管一;注塑料胚模具,包括前模与后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进料方便快速,且较为密封,不会在进料时进入杂质;2、可以自动感应进料筒内塑料原料的量,自动控制吸料;4、可以一次成型出透镜的料胚,相对于分层注塑的现有技术,生产效率更高,且不易出现透镜内质地不均的问题,良品率高。良品率高。良品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镜一次成型注塑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透镜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镜一次成型注塑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机就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其工作原理是把塑料粒子熔融后注入封闭的模腔,充满模腔后,暂停工作,通过冷却把塑料定型成某种形状。
[0003]厚壁注塑透镜是一种常用的光学设备部件,透镜对原料的洁净度要求非常高,原料不能进入任何的杂质,现有的注塑机大多设置有一个接料斗用于接料,通过将塑料粒子投入接料斗从而进入注塑机内部开始熔融,期间有可能会进入杂质,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导致良品率较低。
[0004]且为了满足光学设备的要求,厚壁注塑透镜具有较厚的厚度,现有技术的生产工艺大多采用分层注塑的方案,一层一层从内到外多次注塑成型一个厚壁注塑透镜,但是这种工艺成形步骤多,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下。
[0005]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可以自动控制进料、防止杂质进入注塑机、透镜一次成型的注塑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可以自动控制进料、防止杂质进入注塑机、透镜一次成型的注塑设备。
[0007]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透镜一次成型注塑设备,包括注塑机,包括:
[0009]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筒、吸料桶,所述进料筒下方设有锥型管,所述进料筒周围设有加固杆,所述吸料桶连接在进料筒上方,所述吸料桶上方设有顶盖,所述吸料桶下半部为锥形,所述吸料桶侧面设有与桶壁相切的吸料管,所述顶盖上方设有抽风管;
[0010]注塑料胚模具,包括前模与后模;
[0011]所述前模包括前模固定板、前模板、第一凹模,所述前模固定板连接在前模板外侧面,所述第一凹模设置在前模板内侧面,所述第一凹模设有旋转对称的第一模腔,所述前模板中部设有注塑管,所述注塑管朝向第一凹模的一端与第一凹模设置第一模腔的侧面连通,所述前模固定板对应注塑管处设有对接孔;
[0012]所述后模包括后模固定板、后模板、第二凹模,所述后模固定板与后模板之间通过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凹模设置在后模板内侧面,所述第二凹模设有与第一模腔对应的第二模腔,所述第二模腔之间设有注塑道,所述注塑道与第二模腔之间设有楔形槽,所述楔形槽与第二模腔之间设有L型槽;
[0013]所述前模设置第一凹模的一侧与后模设置第二凹模的一侧对向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筒为透明材质,所述进料筒侧面设有感应探头,所述感应探头
通过环形板连接在加固杆上,所述吸料桶下方设有开闭管且开闭管伸入进料筒内,所述开闭管下端口设有可调节连接的管盖。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筒下方设有滑轨机构,所述滑轨机构包括滑轨与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轨上,所述锥型管与滑块连接且与滑块下方连通,所述滑轨下方左侧设有进料管且进料管与滑轨上方连通,所述滑轨下方右侧设有排料管且排料管与滑轨上方连通,所述排料管为锥形且倾斜设置,所述滑块侧边设有把手。
[0016]进一步的,所述后模板四角设有导柱,所述前模板四角设有导套,所述导柱与导套滑动配合;所述后模板四边设有定位凸块,所述前模板四边设有与定位凸块配合的定位凹块。
[0017]进一步的,所述后模固定板与后模板之间设有推杆机构,所述推杆机构包括推板、压板、导杆、推杆,所述导杆设置在推板的四角上,所述导杆通过压板固定在推板上,所述导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推杆连接在压板上,所述第二凹模设有与推杆对应的推出孔,所述后模固定板与后模板之间设有滑杆,所述推板与滑杆滑动配合。
[0018]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1、进料方便快速,且较为密封,不会在进料时进入杂质;2、可以自动感应进料筒内塑料原料的量,自动控制吸料;3、可以通过滑轨切换进料或者将进料筒内的余料排出;4、可以一次成型出透镜的料胚,相对于分层注塑的现有技术,生产效率更高,且不易出现透镜内质地不均的问题,良品率高;5、可以通过一模双腔,直接成型出两个透镜的料胚;6、料胚在模具中成型后,开模时可以通过推杆机构自动推出,方便拿取。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透镜一次成型注塑设备整体示意图;
[0020]图2为进料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前模与后模整体示意图;
[0022]图4为前模示意图;
[0023]图5为后模爆炸示意图;
[0024]图6为第二凹模结构示意图;
[0025]参见图1至图6,其中:A、进料机构;1、进料筒;11、锥型管;12、加固杆;121、环形板;13、感应探头;2、吸料桶;21、顶盖;22、吸料管;23、抽风管;24、开闭管;241、管盖;3、滑轨机构;31、滑轨;311、进料管;312、排料管;32、滑块;321、把手;B、注塑料胚模具;4、前模;41、前模固定板; 411、对接孔;42、前模板;421、注塑管;423、导套;424、定位凹块;43、第一凹模;431、第一模腔;5、后模;51、后模固定板;511、连接块;52、后模板;521、导柱;522、定位凸块;53、第二凹模;531、第二模腔;532、注塑道;533、楔形槽;534、L型槽;535、推出孔;6、推杆机构;61、推板;62、压板;63、导杆;64、推杆;65、复位弹簧;66、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实施例一:
[0029]一种透镜一次成型注塑设备,包括注塑机,包括:
[0030]进料机构A,包括进料筒1、吸料桶2,所述进料筒1下方设有锥型管11,所述进料筒1周围设有加固杆12,所述吸料桶2连接在进料筒1上方,所述吸料桶2上方设有顶盖21,所述吸料桶2下半部为锥形,所述吸料桶2侧面设有与桶壁相切的吸料管22,所述顶盖2上方设有抽风管23;
[0031]注塑料胚模具B,包括前模4与后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一次成型注塑设备,包括注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筒、吸料桶,所述进料筒下方设有锥型管,所述进料筒周围设有加固杆,所述吸料桶连接在进料筒上方,所述吸料桶上方设有顶盖,所述吸料桶下半部为锥形,所述吸料桶侧面设有与桶壁相切的吸料管,所述顶盖上方设有抽风管;注塑料胚模具,包括前模与后模;所述前模包括前模固定板、前模板、第一凹模,所述前模固定板连接在前模板外侧面,所述第一凹模设置在前模板内侧面,所述第一凹模设有旋转对称的第一模腔,所述前模板中部设有注塑管,所述注塑管朝向第一凹模的一端与第一凹模设置第一模腔的侧面连通,所述前模固定板对应注塑管处设有对接孔;所述后模包括后模固定板、后模板、第二凹模,所述后模固定板与后模板之间通过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凹模设置在后模板内侧面,所述第二凹模设有与第一模腔对应的第二模腔,所述第二模腔之间设有注塑道,所述注塑道与第二模腔之间设有楔形槽,所述楔形槽与第二模腔之间设有L型槽;所述前模设置第一凹模的一侧与后模设置第二凹模的一侧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镜一次成型注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筒为透明材质,所述进料筒侧面设有感应探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祖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聚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