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充电保护电路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09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59
本申请公开一种车辆的充电保护电路及车辆,包括:正极充电接触器、负极充电接触器,正极绝缘电阻、负极绝缘电阻、第一分压模块和第二分压模块;正极绝缘电阻和第一分压模块并联连接在动力电池正极和车身地之间,负极绝缘电阻和第二分压模块并联连接在动力电池负极和车身地之间;在正极充电接触器烧结时,第一分压模块接入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车身地之间,第二分压模块不接入动力电池的负极和车身地之间;在负极充电接触器烧结时,第二分压模块接入动力电池的负极和车身地之间,第一分压模块不接入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车身地之间,以降低烧结一端的等效绝缘阻值,从而降低其电压,使车辆的充电接触器烧结一端与车身地之间的共模电压符合法规要求。符合法规要求。符合法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的充电保护电路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充电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充电保护电路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车辆传导充电安全规定,要求在正极充电接触器或负极充电接触器烧结的情况下(即单点失效的情况下),不符合GB/T 30038规定的电击防护等级(IPXXD)时,端子与其他任意端子之间、以及端子与电平台之间的直流电压应低于60V DC、交流电压应低于30V AC;目前车辆在单点失效的情况下,直流充电口端DC+/PE或DC

/PE之间的共模电压存在大于60V DC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充电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充电保护电路。
[0004]一种车辆的充电保护电路,包括:正极充电接触器,所述正极充电接触器的第一端连接动力电池的正极,所述正极充电接触器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供电设备的正极连接;
[0005]负极充电接触器,所述负极充电接触器的第一端连接动力电池的负极,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充电接触器,所述正极充电接触器的第一端连接动力电池的正极,所述正极充电接触器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供电设备的正极连接;负极充电接触器,所述负极充电接触器的第一端连接动力电池的负极,所述负极充电接触器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供电设备的负极连接;正极绝缘电阻,所述正极绝缘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动力电池的正极;负极绝缘电阻,所述负极绝缘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正极绝缘电阻的第二端,所述负极绝缘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动力电池的负极,所述正极绝缘电阻的第二端以及负极绝缘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车身地;第一分压模块,所述第一分压模块可选择性地连接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车身地之间;第二分压模块,所述第二分压模块可选择性地连接在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和车身地之间;在所述正极充电接触器烧结时,所述第一分压模块接入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车身地之间,所述第二分压模块不接入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和车身地之间;在所述负极充电接触器烧结时,所述第二分压模块接入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和车身地之间,所述第一分压模块不接入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车身地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模块包括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一开关串联,串联后的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串联后的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车身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压模块包括第二分压电阻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二开关串联,串联后的所述第二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串联后的所述第二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连接车身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为常开开关。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范围为:A*U
bat
<R3<60*(R1)*(R2)/{[U
bat
*(R1)]

60[(R1)+(R2)];其中,A为预设的绝缘检测安全值;U
bat
为电池电压,R3为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R1为正极绝缘电阻的阻值,R2为负极绝缘电阻的阻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4的阻值范围为:A*U
bat
<R4<60*(R1)*(R2)/{[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和平翟震刘俊华安凤俊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