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窑旁路放风余热锅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泥窑生产工艺
,具体地,涉及一种水泥窑旁路放风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0002]在水泥窑生产工艺中,为了解决窑内结圈、窑尾烟室及旋风筒锥体结皮等问题,通常利用旁路放风技术降低入窑热生料挥发性组分的含量。旁路放风技术中的余热锅炉能够实现高温废气余热发电,大大降低水泥生产工艺中的热耗、电耗。但是,由于旁路放风烟气挥发性组分中碱金属含量较高,当烟气温度低于碱金属热解析温度时,碱金属冷凝于飞灰颗粒表面,大大增强了飞灰颗粒的粘结性,导致传统的旁路放风余热锅炉对流换热区域出现堵灰严重的问题。
[0003]近年来,协同处置固体垃圾及其衍生燃料(RDF)的水泥窑生产工艺逐步得到推广,各类垃圾燃料产生的烟气中碱金属挥发性组分含量更高,传统的旁路放风余热锅炉不能很好的应对飞灰颗粒粘结、堵塞受热面的问题,易造成受热面爆管等运行事故,直接影响了水泥线及余热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行业内亟需新的解决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窑旁路放风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进口(1)、第一水冷沉降室(2)、第二水冷沉降室(3)、第三水冷沉降室(4)、第一全水冷灰斗(5)、第二全水冷灰斗(6)、高温膨胀节(7)、高效旋风分离器(8)、转向烟道(9)、尾部垂直钢烟道(10)、过热器(11)、蒸发器(12)、省煤器(13)、脉冲激波吹灰器(14)、烟气出口(15)、锅筒(16)、第一水冷绞龙(17)、第二水冷绞龙(18)、主给水管道(20)、给水连接管(21)、第一下降管(22)、第一上升管(23)、第二下降管(24)、第二上升管(25)、饱和蒸汽连接管(26),所述第一水冷沉降室(2)的下部设有烟气进口(1),所述第一水冷沉降室(2)的底部设有第一全水冷灰斗(5),所述第一全水冷灰斗(5)的出灰口设有第一水冷绞龙(17),所述第一水冷沉降室(2)的出口与第二水冷沉降室(3)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水冷沉降室(3)的出口与第三水冷沉降室(4)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水冷沉降室(3)与第三水冷沉降室(4)均与第二全水冷灰斗(6)连接,所述锅筒(16)中的饱和水通过第一下降管(22)分别与第一水冷沉降室(2)、第二水冷沉降室(3)、第三水冷沉降室(4)、第一全水冷灰斗(5)、第二全水冷灰斗(6)连接,所述第一水冷沉降室(2)、第二水冷沉降室(3)、第三水冷沉降室(4)中的饱和汽水通过第一上升管(23)与锅筒(16)连接,所述第二全水冷灰斗(6)的出灰口设有第二水冷绞龙(18),所述第一水冷绞龙(17)、第二水冷绞龙(18)的入口均与主给水管道(20)连接,所述第一水冷绞龙(17)、第二水冷绞龙(18)的出口通过主给水管道(20)与省煤器(13)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水冷沉降室(4)的出口通过高温膨胀节(7)与高效旋风分离器(8)的入口连接,所述高效旋风分离器(8)的出口与转向烟道(9)的入口连接,所述转向烟道(9)的出口与尾部垂直钢烟道(10)的入口连接,所述尾部垂直钢烟道(10)的出口与烟气出口(15)连接,所述过热器(11)、蒸发器(12)、省煤器(13)由上之下依次设置于尾部垂直钢烟道(10)中,所述过热器(11)、蒸发器(12)、省煤器(13)的每层对流受热面管束均布置脉冲激波吹灰器(14);所述省煤器(13)的出口通过给水连接管(21)与锅筒(16)连接;所述锅筒(16)通过第一下降管(22)与第一水冷沉降室(2)、第二水冷沉降室(3)、第三水冷沉降室(4)、第一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得楗,张海峰,曹勇,苏德林,任建华,朱霞,陈俊,袁克,林鸿亮,王翔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万达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