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站对接式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690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基站对接式水面垃圾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包括基站和至少一个收集器,至少一个收集器能与基站对接;所述基站用于对垃圾进行集中存储和处理;所述收集器用于收集垃圾。该装置设置有基站接应模块,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水面塑料垃圾收集设备的位置和环境局限性,解决了垃圾收集数量少、效率低等问题。低等问题。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站对接式水面垃圾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站对接式水面垃圾收集装置,涉及到河流及海洋垃圾处理设施及对接式基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飞速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但快速增长的生产力也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以微塑料污染和白色垃圾污染为代表的河流及海洋的垃圾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
[0003]然而目前关于海洋垃圾回收清理的工作仍处于低效,不系统,不彻底的状态。如2019年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上展出的河宝“DF

H1”型水上清污机器人虽然解决了自主避障、智能识别、自动打捞的功能,但由于其收集容量小,仍存在效率过低,不能长时间工作的弊端。
[0004]现有的收集装置的垃圾收集仓集满后需到岸边进行倾倒,会造成大量不必要人力物力的浪费,还有可能会出现搁浅等问题,此外,由于垃圾在水面上的随机移动会造成对垃圾清理的不彻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目前水面垃圾污染刻不容缓的现状和现有设备的局限性,本技术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站对接式水面垃圾收集装置,该装置设置有基站接应模块,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水面塑料垃圾收集设备的位置和环境局限性,解决了垃圾收集数量少、效率低等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基站对接式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集装置包括基站和至少一个收集器,至少一个收集器能与基站对接;
[0008]所述基站用于对垃圾进行集中存储和处理;
[0009]所述收集器用于收集垃圾。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收集器包括能源动力模块(3)、垃圾收集模块(4)、巡航定位模块(6)、反馈检测模块(7)、第一工作台(27)、第二工作台(32)、收集器单片机(17);
[0011]所述能源动力模块(3)为整个收集器进行供电;
[0012]所述垃圾收集模块(4)用于对水面垃圾进行收集;
[0013]所述巡航定位模块用于收集器的巡航和定位;
[0014]所述反馈检测模块(7)用于对水域中的垃圾进行拍照与位置识别,并在收集器进入基站后进行收集框内垃圾的推出运动的驱动;
[0015]第一工作台(27)和第二工作台(32)结合支架构成长方体空心框架结构,第一工作台位于第二工作台上方,所述能源动力模块位于第一工作台(27)中部,垃圾收集模块(4)位于第二工作台的底部,反馈检测模块(7)安装在第二工作台上;
[0016]收集器单片机与能源动力模块(3)、垃圾收集模块(4)、巡航定位模块(6)、反馈检测模块(7)电连接;
[0017]所述基站包括定位对接摄像头(23)、自动升降门(24)、垃圾暂存仓(26)、基站单片机,基站单片机与定位对接摄像头和自动升降门、基站定位模块电连接,同时基站单片机与收集器单片机(17)相互通讯。
[0018]上述的基站对接式水面垃圾收集装置,所述垃圾收集模块包括三刀排水桨(8)、大锥齿轮(9)、小锥齿轮(10)、上端轴承支座(11)、下端轴承支座(12)、低速直流电机(13)、电机支座(14)、收集筐(15);在收集筐(15)的入口位置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三刀排水桨 (8),每个三刀排水桨的两端分别与上端轴承支座(11)和下端轴承支座(12)转动连接,下端轴承支座(12)与收集筐(15)的下端边缘固定在一起,上端轴承支座(11)安装在第二工作台(32)的边缘上;上端轴承支座(11)上安装小锥齿轮(10),所述大锥齿轮和低速直流电机(13)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且大锥齿轮(9)和小锥齿轮(10)相互啮合,低速直流电机(13)通过电机支座(14)固定在位于上端轴承支座(11)内侧的第二工作台(32)上;每个三刀排水桨由一个低速直流电机(13)驱动,低速直流电机(13)与能源动力模块(3) 电连接,由能源动力模块(3)为其提供电能,收集筐(15)位于第二工作台(32)下方,两个对称的三刀排水桨(8)位于收集器开口处两侧,不会阻挡垃圾的吸入与排出;收集筐(15) 内部安装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上部通过连接件与反馈检测模块中的移动部件连接,能在移动部件的带动下使推板在收集筐内由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0019]所述巡航定位模块包括两个推进器(31)和两个浮筒(30)、收集器定位模块,在每个浮筒的下方安装有推进器(31),两个浮筒对称设置在收集筐两侧,且位于第二工作台(32)的下方,收集器定位模块和两个推进器(31)同时与收集器单片机(17)电连接;
[0020]所述反馈检测模块(7)位于第二工作台(32)前方正中央,包括识别摄像头(16)、丝杆直流电机支座(18)、丝杆直流电机(19)、阶梯式连接架(20)、滚珠丝杠后座(21)、型材滑轨底座(22)。
[0021]所述丝杆直流电机(19)的输出端穿过丝杆直流电机支座(18)连接丝杠一端,丝杠另一端通过滚珠丝杠后座(21)固定在第二工作台上,丝杠上安装有阶梯式连接架(20),在丝杠上方固定安装有型材滑轨底座(22),型材滑轨底座的两端分别与丝杆直流电机支座(18) 和滚珠丝杠后座(21)的上部固定,阶梯式连接架(20)的下部穿过第二工作台上的长条开孔与收集筐内的推板连接,阶梯式连接架(20)能在丝杠的驱动下在型材滑轨底座上来回滑动,进而使得推板在收集筐内沿长条开孔的开孔方向前后移动,将收集筐内的垃圾推出;所述收集器单片机(17)和识别摄像头(16)均固定在丝杆直流电机(19)上,识别摄像头(16) 和丝杆直流电机(19)同时与收集器单片机连接。
[0022]所述基站包括定位对接摄像头(23)、自动升降门(24)、垃圾暂存仓(26)、基站单片机、基站定位模块、红外传感器、报警器,基站单片机与定位对接摄像头和自动升降门、基站定位模块、红外传感器、报警器电连接,垃圾暂存仓内部顶端装有三组红外传感器,当垃圾收集满时,三组红外传感器同时反馈,基站单片机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位于基站顶端的信号灯闪烁表示垃圾收集满,需要对基站进行集中清理;
[0023]收集器距离基站(2)500mm时,所述基站的自动升降门(24)打开,收集器完全进入基站(2)500mm后自动将垃圾推出,待收集器完全离开基站(2)后,自动升降门(24)关闭,垃
圾暂存仓底部安装有环形浮筒为其提供浮力,所述基站安装有小型船锚以固定其在水面的某个位置,所述基站固定在距离最近岸边400m的区域。
[0024]所述收集筐一部分位于水面以下,一部分位于水面以上;在基站的前端开口处安装自动升降门(24),在自动升降门(24)两侧设置“葫芦口型”的挡板,在收集器未将垃圾完全推入基站中的垃圾暂存仓,而自动升降门并未关闭的情况下,防止垃圾从基站口处离开基站。
[0025]一种基站对接式水面垃圾收集装置的工作过程分为三步,即垃圾收集模式判断、垃圾的识别收集和定位对接暂存。本申请中所用到的识别算法及路径规划算法可依据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站对接式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集装置包括基站和至少一个收集器,至少一个收集器能与基站对接;所述基站用于对垃圾进行集中存储和处理;所述收集器用于收集垃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对接式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包括能源动力模块(3)、垃圾收集模块(4)、巡航定位模块(6)、反馈检测模块(7)、第一工作台(27)、第二工作台(32)、收集器单片机(17);所述能源动力模块(3)为整个收集器进行供电;所述垃圾收集模块(4)用于对水面垃圾进行收集;所述巡航定位模块用于收集器的巡航和定位;所述反馈检测模块(7)用于对水域中的垃圾进行拍照与位置识别,并在收集器进入基站后进行收集框内垃圾的推出运动的驱动;第一工作台(27)和第二工作台(32)结合支架构成长方体空心框架结构,第一工作台位于第二工作台上方,所述能源动力模块位于第一工作台(27)中部,垃圾收集模块(4)位于第二工作台的底部,反馈检测模块(7)安装在第二工作台上;收集器单片机与能源动力模块(3)、垃圾收集模块(4)、巡航定位模块(6)、反馈检测模块(7)电连接;所述基站包括定位对接摄像头(23)、自动升降门(24)、垃圾暂存仓(26)、基站单片机,基站单片机与定位对接摄像头和自动升降门、基站定位模块电连接,同时基站单片机与收集器单片机(17)相互通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对接式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模块包括三刀排水桨(8)、大锥齿轮(9)、小锥齿轮(10)、上端轴承支座(11)、下端轴承支座(12)、低速直流电机(13)、电机支座(14)、收集筐(15);在收集筐(15)的入口位置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三刀排水桨(8),每个三刀排水桨的两端分别与上端轴承支座(11)和下端轴承支座(12)转动连接,下端轴承支座(12)与收集筐(15)的下端边缘固定在一起,上端轴承支座(11)安装在第二工作台(32)的边缘上;上端轴承支座(11)上安装小锥齿轮(10),所述大锥齿轮和低速直流电机(13)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且大锥齿轮(9)和小锥齿轮(10)相互啮合,低速直流电机(13)通过电机支座(14)固定在位于上端轴承支座(11)内侧的第二工作台(32)上;每个三刀排水桨由一个低速直流电机(13)驱动,低速直流电机(13)与能源动力模块(3)电连接,由能源动力模块(3)为其提供电能,收集筐(15)位于第二工作台(32)下方,两个对称的三刀排水桨(8)位于收集器开口处两侧,不会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艳军张晟博伊增辉吴家伟李英杰李旻昱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