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内嵌式系统的链式溢油回收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873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内嵌式系统的链式溢油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工作船体、溢油回收结构、溢油处理结构、动力结构、无线控制系统和气体监测结构。工作船体分为左船体和右船体,均由船头、船身和船尾组成;溢油回收结构包括动力部分和溢油回收部分,溢油回收部分包括输送链条、导油软管和多个溢油回收器;上述船身内部设置溢油回收结构的动力部分和溢油处理结构,船尾固定安装有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的动力结构以及无线控制系统,船头内部固定安装有生物信号发射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性较强,能够在发生溢油事故的几分钟内就投入到清除溢油污染的作业中,可将污染面积减少到最小,且能够实现全方位、不同角度的溢油回收,回收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高。率和自动化程度高。率和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内嵌式系统的链式溢油回收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海上溢油回收清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内嵌式系统的链式溢油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资源的日趋匮乏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海洋石油工业和海上石油运输业正蓬勃发展,随着石油需求量的增加,在开采、运输、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溢油、漏油事故频繁发生,给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国家对海上溢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越来约重视,对海上溢油回收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目前,溢油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溢油发生之后,需要及时将溢油进行回收清理。
[0003]由于海洋环境和油污的特殊性,海洋溢油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对海洋生态、旅游业、养殖业等诸多方面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清理,会造成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而现有的用于海洋溢油处理的海上清理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且海上清理装置上的吸收溢油方式是固定的,吸收溢油的面积小,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对溢油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内嵌式系统的链式溢油回收处理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内嵌式系统的链式溢油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工作船体、溢油回收结构、溢油处理结构、动力结构、无线控制系统和气体监测结构。所述工作船体分为左船体和右船体,左船体和右船体均由船头、船身和船尾组成,船身内部设置有溢油回收结构的动力部分和溢油处理结构,船尾固定安装有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的动力结构以及无线控制系统,船头内部固定安装有生物信号发射器和控制主板。
[0006]上述溢油回收结构包括动力部分和溢油回收部分,动力部分包括步进电机、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步进电机固定安装在船身内部的船身支架上,主动链轮安装在步进电机的转轴末端,从动链轮通过链轮底座固定安装在靠近船身内侧的顶部位置,所述溢油回收部分包括输送链条、导油软管和多个溢油回收器,输送链条的两端分别绕过左船体和右船体上所设从动链轮,固定连接到位于左船体和右船体内部的主动链轮上,溢油回收器包括吸油机箱、风机组件、挡油板、集油腔和浮块,吸油机箱呈直角锥台结构,内部中空,其斜侧壁上设有扩口状的吸油口,直角侧壁上设有固定吊环和出油口,挡油板固定安装在吸油机箱的内部,将吸油机箱的内部空间分为上下腔,吸油口连通下腔,风机组件固定安装在挡油板的上方后侧,集油腔位于挡油板的上方前侧,风机组件中的风机吸口连通吸油机箱的下腔,产生负压,集油腔的下端连通吸油机箱的下腔,吸油机箱上设置的出油口连通集油腔上
端,吸油机箱的左右侧壁的外侧横向固定安装有浮块,相互对称,输送链条穿过位于溢油回收器上方后端的固定吊环并锁定,导油软管穿过位于溢油回收器上方前端的固定吊环并与出油口相互连通。
[0007]所述溢油处理结构包括吸油泵和油水分离室,吸油泵固定安装在船身内部的船体支架上,位于步进电机的旁侧,导油软管的一端连接至吸油泵的入口,吸油泵的出口连通油水分离室,所述油水分离室固定安装在船身内部,室内分为多个相互连通的溢油处理腔,溢油处理腔内放置有料仓隔网,料仓隔网内设置用于吸收分解溢油的固定化微生物球,油水分离室的后端设有出水口,出水口外端穿过船体外侧壁并伸出。
[0008]所述动力结构包括动力电机和螺旋桨,动力电机安装在船尾内部的机身支架上,其电机转轴穿过船尾后端并伸出,电机转轴的末端固定安装螺旋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控制系统固定安装在船尾顶部,通过线路连接控制整个处理装置中各个结构的运行;无线控制系统内还安装有远程控制部分,远程控制部分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统)接受及控制芯片和GSM(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收发模块。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气体监测结构固定安装在油水分离室的后端外侧,其监测感应端固定安装在油水分离室内部最后一个溢油处理腔的顶部,能够实时监测溢油分解后的气体浓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左船体和右船体相对的一侧、靠近船体顶板的位置均设有可供溢油回收器通过的窗口,窗口内侧安装能够上下开合的门体;所述从动链轮固定安装在窗口上沿内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溢油回收部分设有两条,前后设置于左船体和右船体的中间;每条输送链条上的溢油回收器均相互贴合安装并通过固定吊环进行位置锁定,前后两条溢油回收部分中的溢油回收器相互交错排布。
[0013]进一步地,上述料仓隔网与溢油处理腔可拆卸安装,溢油处理腔的内侧壁上设于卡槽,料仓隔网插入到卡槽中,在油水分离室的顶板上设有与溢油处理腔相对的可开合舱盖,舱盖的开口大小大于料仓隔网的横截面大小;船身的顶板上也设有可开合的舱盖。
[0014]进一步地,所述溢油回收器中吸油口的左右两侧均向外延展,延展长度略大于浮块的宽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左船体和右船体的结构相同,相互对称,均进行密封处理,其上所设的结构同步运行。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用性较强,能够在发生溢油事故的几分钟内就投入到清除溢油污染的作业中,无需等待其他船舶的远程支援,从而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将污染面积减少到最小。若干个相互连通的溢油回收器在海面上随着海浪的波动而不断地改变其与溢油海面的接触面角度,有利于实现全方位、不同角度的溢油回收,回收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高;油水分离室中溢油处理材料能够有效处理溢油,并重复利用,不会产生污染产物。同时,海洋溢油回收处理装置工作时,生物信号发射器发出驱使信号,干扰周边海洋生物接近,对海洋生物起着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溢油回收器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溢油回收器的底部结构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油水分离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未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0022]图中:1、左船体,2、右船体,3、溢油回收器,4、浮块,5、导油软管,6、输送链条,7、无线控制系统,8、螺旋桨,9、生物信号发射器,10、出水口,11、油水分离室,12、料仓隔网,13、油水分离室入口;
[0023]31、吸油机箱,32、出油口,33、固定吊环,34、吸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各部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技术中任一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内嵌式系统的链式溢油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船体、溢油回收结构、溢油处理结构、动力结构、无线控制系统和气体监测结构,所述工作船体分为左船体和右船体,左船体和右船体均由船头、船身和船尾组成,船身内部设置有溢油回收结构的动力部分和溢油处理结构,船尾固定安装有动力结构以及无线控制系统,船头内部固定安装有生物信号发射器和控制主板;上述溢油回收结构包括动力部分和溢油回收部分,动力部分包括步进电机、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步进电机固定安装在船身内部的船身支架上,主动链轮安装在步进电机的转轴末端,从动链轮通过链轮底座固定安装在靠近船身内侧的顶部位置,所述溢油回收部分包括输送链条、导油软管和多个溢油回收器,输送链条的两端分别绕过左船体和右船体上所设从动链轮,固定连接到位于左船体和右船体内部的主动链轮上,溢油回收器包括吸油机箱、风机组件、挡油板、集油腔和浮块,吸油机箱呈直角锥台结构,内部中空,其斜侧壁上设有扩口状的吸油口,直角侧壁上设有固定吊环和出油口,挡油板固定安装在吸油机箱的内部,将吸油机箱的内部空间分为上下腔,吸油口连通下腔,风机组件固定安装在挡油板的上方后侧,集油腔位于挡油板的上方前侧,风机组件中的风机吸口连通吸油机箱的下腔,产生负压,集油腔的下端连通吸油机箱的下腔,吸油机箱上设置的出油口连通集油腔上端,吸油机箱的左右侧壁的外侧横向固定安装有浮块,相互对称,输送链条穿过位于溢油回收器上方后端的固定吊环并锁定,导油软管穿过位于溢油回收器上方前端的固定吊环并与出油口相互连通;所述溢油处理结构包括吸油泵和油水分离室,吸油泵固定安装在船身内部的船体支架上,位于步进电机的旁侧,导油软管的一端连接至吸油泵的入口,吸油泵的出口连通油水分离室,所述油水分离室固定安装在船身内部,室内分为多个相互连通的溢油处理腔,溢油处理腔内放置有料仓隔网,料仓隔网内设置用于吸收分解溢油的固定化微生物球,油水分离室的后端设有出水口,出水口外端穿过船体外侧壁并伸出;所述动力结构包括动力电机和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德黄钰婷薛建良李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