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微球合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686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电微球合成系统,包括合成架,设置于合成架的可升降平台,玻璃烧杯,与玻璃烧杯连接的冷凝管,与冷凝管的上驳口对应的注射泵,高压静电发生器,储油罐,用于油循环的蠕动泵,以及与玻璃烧杯对应的磁力搅拌器。本申请的静电微球合成系统,通过采用合成架的方式固定冷凝管,实现良好的安装拆卸便利性,采用设备内储存反应用油,通过蠕动泵的正反转控制循环管路实现循环使用,自动供给回收;玻璃烧杯便于取放,方便清洗。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操作,自动加反应油,自动收反应油。反应过程全程可观测,整个系统安全可靠,每个环节参数透明,可调可控。整体构造简洁,安装方便,维护简单。护简单。护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电微球合成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静电喷雾
,尤其涉及一种静电微球合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技术中,静电喷雾技术是电流体动力学射流技术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通过高压静电作用使从针头喷出的聚合物液滴带电,然后通过液滴中溶剂挥发制备聚合物微纳米微球的一种简易方法。静电喷雾过程中由于液滴带电,同种电荷的库仑力排斥作用有效地阻止了液滴之间的团聚,同时使液滴穿透周围的气体介质变得更容易。液滴的运动轨迹可以通过在静电喷雾过程中改变施加电压的大小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得收集制备的微纳米颗粒变得更加方便。通过静电喷雾技术制备的微球单分散性好、纯度高而且直径可以达到微/纳米尺度,并且利用静电喷雾技术可以一步成型,不需要额外添加模板和后处理工艺。
[0003]然而,当前的芯液供给装置稳定性差,一般采用人工加料以及人工加反应油,造成反应油的循环利用率低下,供给回收不方便。溶剂反应合成球后,取料不便利、设备稳定性差。出现异常不能迅速有效的停止生产,原料浪费严重,危险系数高。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上述原因,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静电微球合成系统,旨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项。
[0006]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微球合成系统,包括合成架,设置于所述合成架的可升降平台,设置于所述可升降平台连接的玻璃烧杯,与所述玻璃烧杯连接的冷凝管,与所述冷凝管的上驳口对应的注射泵,与所述注射泵输出端连接的高压静电发生器,与所述冷凝管输入输出端连接的储油罐,用于油循环的蠕动泵,以及与所述玻璃烧杯对应的磁力搅拌器;
[0007]所述冷凝管的外管设有上开口与下开口,所述上开口与下开口连接有水循环管路;所述冷凝管的上驳口连接有上玻璃三通管,所述冷凝管的下驳口连接有下玻璃三通管,所述下玻璃三通管设置有玻璃三通活塞,所述玻璃三通活塞用于控制溶液通断;所述玻璃三通活塞连接有下连接管,所述下连接管通过磨砂接头与所述玻璃烧杯连接;所述上玻璃三通管与所述下玻璃三通管连接有油循环管路,所述蠕动泵设置于所述油循环管路,用于控制油注入和油回收。
[0008]所述高压静电发生器用于产生高压静电场,所述注射泵将针管中液体挤出变成微小液滴,所述蠕动泵将储油罐中油打入冷凝管,所述微小液滴经过所述冷凝管后固化成型得到静电微球;
[0009]所述冷凝管构成反应管道,所述微小液滴从所述反应管道上方下落至所述玻璃烧
杯,所述微小液滴以间隔的方式存在于所述反应管道中,并且不碰撞地持续下落。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凝管的内管直径为9

11mm。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水循环管路的液体流向为从下至上。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磁力搅拌器设置于所述可升降平台,所述玻璃烧杯设置于所述磁力搅拌器。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注射泵的注射流量为0.001ul/min

43.349ml/min。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蠕动泵通过正反转控制管路内的液体流向。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油循环管路设有位于所述上玻璃三通管的活塞。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合成架可拆卸。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静电微球合成系统,通过采用实验室合成架的方式固定冷凝管,实现良好的安装拆卸便利性,采用设备内储存反应用油,通过蠕动泵的正反转控制循环管路实现循环使用,自动供给回收;玻璃烧杯便于取放,方便清洗。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操作,自动加反应油,自动收反应油。反应过程全程可观测,整个系统安全可靠,每个环节参数透明,可调可控。整体构造简洁,安装方便,维护简单。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静电微球合成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框架的反应管路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冷凝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00
ꢀꢀꢀꢀꢀ
静电微球合成系统
ꢀꢀꢀꢀꢀꢀꢀ
101
ꢀꢀꢀ
合成架
[0025]102
ꢀꢀꢀꢀꢀ
可升降平台
ꢀꢀꢀꢀꢀꢀꢀꢀꢀꢀꢀꢀꢀ
103
ꢀꢀꢀ
玻璃烧杯
[0026]104
ꢀꢀꢀꢀꢀ
冷凝管
ꢀꢀꢀꢀꢀꢀꢀꢀꢀꢀꢀꢀꢀꢀꢀꢀꢀ
1041
ꢀꢀ
上开口
[0027]1042
ꢀꢀꢀꢀ
下开口
ꢀꢀꢀꢀꢀꢀꢀꢀꢀꢀꢀꢀꢀꢀꢀꢀꢀ
1043
ꢀꢀ
上玻璃三通管
[0028]1044
ꢀꢀꢀꢀ
下玻璃三通管
ꢀꢀꢀꢀꢀꢀꢀꢀꢀꢀꢀ
1045
ꢀꢀ
玻璃三通活塞
[0029]1046
ꢀꢀꢀꢀ
下连接管
ꢀꢀꢀꢀꢀꢀꢀꢀꢀꢀꢀꢀꢀꢀꢀ
1047
ꢀꢀ
磨砂接头
[0030]1048
ꢀꢀꢀꢀ
活塞
ꢀꢀꢀꢀꢀꢀꢀꢀꢀꢀꢀꢀꢀꢀꢀꢀꢀꢀꢀ
105
ꢀꢀꢀ
注射泵
[0031]106
ꢀꢀꢀꢀꢀ
高压静电发生器
ꢀꢀꢀꢀꢀꢀꢀꢀꢀ
107
ꢀꢀꢀ
蠕动泵
[0032]108
ꢀꢀꢀꢀꢀ
磁力搅拌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
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微球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成架,设置于所述合成架的可升降平台,设置于所述可升降平台连接的玻璃烧杯,与所述玻璃烧杯连接的冷凝管,与所述冷凝管的上驳口对应的注射泵,与所述注射泵输出端连接的高压静电发生器,与所述冷凝管输入输出端连接的储油罐,用于油循环的蠕动泵,以及与所述玻璃烧杯对应的磁力搅拌器;所述冷凝管的外管设有上开口与下开口,所述上开口与下开口连接有水循环管路;所述冷凝管的上驳口连接有上玻璃三通管,所述冷凝管的下驳口连接有下玻璃三通管,所述下玻璃三通管设置有玻璃三通活塞,所述玻璃三通活塞用于控制溶液通断;所述玻璃三通活塞连接有下连接管,所述下连接管通过磨砂接头与所述玻璃烧杯连接;所述上玻璃三通管与所述下玻璃三通管连接有油循环管路,所述蠕动泵设置于所述油循环管路,用于控制油注入和油回收;所述高压静电发生器用于产生高压静电场,所述注射泵将所述储油罐中液体变成微小液滴,所述微小液滴经过所述冷凝管后固化成型得到静电微球;所述冷凝管构成反应管道,所述微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群程强张仕杰秦小琨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足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