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固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680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固气液分离装置,包括主腔体、进气腔及排气腔,所述主腔体内部设有至少一级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后部开口内设有旋流叶片,所述壳体和所述主腔体之间形成外收集腔,所述壳体内设有分离腔,所述分离腔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内收集腔,所述分离腔的进气口与所述旋流叶片相对,所述壳体的壳壁设有分离口,所述进气腔和所述分离器的连接处设有回流进口,所述分离器的排气口和所述排气腔连通。每次分离时,是将混合流体中混合物杂质(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浓度提高,把高浓度的混合物流体分离出来,让高浓度的流体在低速外收集腔中部分沉淀分离,分离不彻底的流体再次进入分离器,循环分离,使分离更加彻底。底。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固气液分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心分离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固气液离心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传统的离心分离装置,都是通过让流体高速旋转,利用混合物杂质(固体颗粒或液滴)离心力大于气体的原理,让混合物杂质从混合流体中直接分离收集。混合流体在同一段路径上只经历一次分离过程。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离心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气固气液分离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固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均沿第一轴线前后贯穿的主腔体、进气腔及排气腔,所述进气腔、排气腔分别与所述主腔体的后部、前部连接,所述主腔体内部设有至少一级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沿所述第一轴线前后贯穿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后部开口内设有旋流叶片,所述壳体的壳壁和所述主腔体的腔壁之间形成环绕所述壳体的外收集腔,所述壳体的前部开口内设有向后延伸的分离腔,所述分离腔的腔壁和所述壳体的壳壁之间形成环绕所述分离腔的内收集腔,所述分离腔具有位于后部的进气口和位于前部的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旋流叶片相对,所述壳体的壳壁设有连通所述外收集腔和内收集腔的分离口,所述进气腔和最后方所述分离器的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回流进口,最前方所述分离器的排气口和所述排气腔连通,使进入所述分离器内部的流体被分为两路,一路流体依次流经所述内收集腔、分离口、外收集腔和回流进口重新流入最后方所述分离器内;另一路流体流出所述排气口。
[000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每次分离时,是将混合流体中混合物杂质(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浓度提高,把高浓度的混合物流体分离出来,让高浓度的流体在低速外收集腔中部分沉淀分离,分离不彻底的流体再次进入分离器,循环分离,使分离更加彻底。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施方式气固气液分离装置的立体剖视图;
[0007]图2及图3分别是本实施方式气固气液分离装置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剖视图(仅示出位于前方的一个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
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0009]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操作步骤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组成和/或顺序。
[0010]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001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气固气液分离装置包括主腔体1、进气腔2及排气腔3。主腔体1具有第一轴线,其是沿该第一轴线方向前后贯穿的结构体,进气腔2设于主腔体1的后部,排气腔3设于主腔体1的前部,混合流体(气固混合流体或气液混合流体)能够从该进气腔2进入主腔体1并能够从排气腔3排出。
[0012]主腔体1内部设有至少一级分离器4。分离器4包括壳体41,壳体41是沿第一轴线方向前后贯穿的结构体,该壳体的后部开口内部设有旋流叶片45,该壳体的前部开口内部设有分离腔42,该分离腔42自该前部开口的边缘向后延伸,该分离腔42是沿第一轴线方向前后贯穿的结构体,该分离腔42具有位于后部的进气口43和位于前部的排气口44,该进气口43正对旋流叶片45,进入该分离腔42的流体从排气口44排出。分离腔42的腔壁与壳体41的壳壁之间形成内收集腔46,该内收集腔46位于该分离腔42的外侧并环绕该分离腔42。壳体41的壳壁和主腔体1的腔壁之间形成外收集腔47,该外收集腔47位于该壳体41的外侧并环绕该壳体41。壳体41的壳壁设有径向贯穿的分离口49,该分离口49连通该外收集腔47和内收集腔46。进气腔2与最后方分离器壳体41的连接处设有回流进口48。
[0013]混有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气固或气液混合烟雾,从进气腔2进入主腔体1,经过旋流叶片45的作用,变成高速旋转的旋流,旋流在进入分离器4后,分成两路流体。第一路流体处于内径较大位置,固体颗粒或液滴向直径大的位置集中,形成固体颗粒或液滴浓度较高的混合烟雾,经内收集腔46从分离口49进入分离腔42外侧的外收集腔47,在外收集腔47内,气流速度比较慢,固体颗粒或液滴沉降,流体变得比较干净,然后从回流进口48重新进入最后方分离器4;第二路流体处于内径较小位置,由于固体颗粒或液滴向内径大的位置集中,因此该路流体变得比较干净,通过形成向内旋流的方式,从分离器4的排气口44排出。为了分离得更彻底,可以在分离器前方串联另一个分离器4,或者串联更多的分离器。
[0014]本实施方式中,分离器4仅有一级时,一路流体从分离器的排气口44直接排入排气腔3。分离器4有顺次串联的多级时,一路流体从后方分离器的排气口44排入前方分离器的旋流叶片45。分离器4仅有一级时,该分离器既是最后方分离器,也是最前方分离器。
[0015]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气固气液分离装置,包括主腔体1、进气腔2及排气腔3。主腔体1是具有一定壁厚和长度且沿第一轴线前后贯穿的筒状体,其具有位于后部的进气口和位于前部的出气口。进气腔2是具有一定壁厚和长度且沿第一轴线前后贯穿的回转体,其具有内径较大的对接腔20和内径较小的颈部腔21,该对接腔20与主腔体1的进气口连接,该颈部腔21伸入主腔体内部。排气腔3是具有一定壁厚和长度且沿第一轴线前后贯穿的回转体,其与主腔体1的排气口连接。
[0016]主腔体1内部设有多级分离器4,该多级分离器4沿第一轴线方向串联。各分离器4包括壳体41,该壳体41是沿第一轴线前后贯穿的回转体,其具有后部开口和前部开口。壳体41后部开口的内部设有旋流叶片45。旋流叶片45具有位于其中央位置的曲面体451,该曲面体451的外径沿第一轴线方向逐渐增大,且该曲面体451向后方凸出,该曲面体451的外轮廓面沿壳体41的径向方向辐射状延伸出多个叶片体452,相邻的两个叶片体452之间形成供流体通过的旋流进气口453。旋流叶片45与壳体41同轴线。壳体前部开口的内部设有分离腔42,该分离腔42自该前部开口的边缘向后一体延伸,该分离腔42是具有一定壁厚和长度且沿第一轴线前后贯穿的回转体。分离腔42具有位于后部的进气口43和位于前部的排气口44,该进气口43正对旋流叶片45,该排气口44用于排出流体。分离腔42的腔壁和壳体4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固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沿第一轴线前后贯穿的主腔体、进气腔及排气腔,所述进气腔、排气腔分别与所述主腔体的后部、前部连接,所述主腔体内部设有至少一级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沿所述第一轴线前后贯穿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后部开口内设有旋流叶片,所述壳体的壳壁和所述主腔体的腔壁之间形成环绕所述壳体的外收集腔,所述壳体的前部开口内设有向后延伸的分离腔,所述分离腔的腔壁和所述壳体的壳壁之间形成环绕所述分离腔的内收集腔,所述分离腔具有位于后部的进气口和位于前部的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旋流叶片相对,所述壳体的壳壁设有连通所述外收集腔和内收集腔的分离口,所述进气腔和最后方所述分离器的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回流进口,最前方所述分离器的排气口和所述排气腔连通,使进入所述分离器内部的流体被分为两路,一路流体依次流经所述内收集腔、分离口、外收集腔和回流进口重新流入最后方所述分离器内;另一路流体流出所述排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固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的前部是内径减小的颈部腔,所述颈部腔部分伸入所述壳体的后部开口内,所述颈部腔和所述后部开口之间形成所述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航越李天维汪京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旋风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