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SCR脱硝中的旋风分离除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506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SCR脱硝中的旋风分离除灰装置,其实现SCR脱硝前高温高效除尘的目的,除尘效率80%以上,从而有效避免SCR脱硝催化剂的磨损和堵塞。大径导流圆柱管的上部中心插装有小径圆柱出气管,小径圆柱出气管的下段位于大径导流圆柱管的上部区域,小径圆柱出气管的上段上凸于大径导流圆柱管的上端板,大径导流圆柱管环壁和小径圆柱出气管的环壁之间的圆环区域排布有若干导流叶片,导流叶片的下端高于小径圆柱出气管的底端面,大径导流圆柱管的入口对应于大径导流圆柱管环壁和小径圆柱出气管的环壁之间的圆环区域布置,大径导流圆柱管的底部固接有下部收口锥体的大径端,下部收口锥体的底部小径端固装有底部排灰口。部排灰口。部排灰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SCR脱硝中的旋风分离除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SCR脱硝的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SCR脱硝中的旋风分离除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SCR脱硝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还原剂(如液氨、尿素和氨水等)在催化剂作用下,“有选择性”地与烟气中的NOx反应,生成无污染的N2和H2O的NOx减排技术。
[0003]SCR脱硝技术是目前电站锅炉实现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目前,大部分SCR脱硝反应器布置在锅炉省煤器与空气预热器之间,脱硝易处于高尘烟气环境中运行。首先如果烟气中含灰量大,飞灰会在脱硝喷氨格栅管间沉积,堵塞喷嘴,影响喷氨均匀性;其次飞灰中的Ca等碱金属会导致催化剂化学失活,飞灰颗粒与SO3接触反应后容易堵塞催化剂微孔,而且如果脱硝催化剂长时间被高灰浓度烟气冲刷,会发生表层界面磨损,甚至模块坍塌,导致脱硝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缩短。因此,降低进入脱硝反应器的飞灰含量,是保证电站锅炉脱硝装置长期安全运行的必要措施之一。
[0004]目前,降低进入脱硝反应器的飞灰含量的方法主要是在省煤器底部和脱硝入口烟道底部加装集灰斗并设置挡板,通过惯性力作用分离烟气与灰颗粒,这种方法除灰效率低,且只对部分大颗粒灰有效,细颗粒灰仍然被烟气携带进入反应器。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开发一种具有较高分离效率的脱硝预除尘装置很有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SCR脱硝中的旋风分离除灰装置,其实现SCR脱硝前高温高效除尘的目的,除尘效率80%以上,从而有效避免SCR脱硝催化剂的磨损和堵塞。
[0006]一种应用于SCR脱硝中的旋风分离除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大径导流圆柱管、小径圆柱出气管、下部收口锥体、底部排灰口,所述大径导流圆柱管的上部中心插装有小径圆柱出气管,所述小径圆柱出气管的下段位于所述大径导流圆柱管的上部区域,所述小径圆柱出气管的上段上凸于所述大径导流圆柱管的上端板,所述大径导流圆柱管环壁和所述小径圆柱出气管的环壁之间的圆环区域排布有若干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的下端高于所述小径圆柱出气管的底端面,所述大径导流圆柱管的入口对应于所述大径导流圆柱管环壁和所述小径圆柱出气管的环壁之间的圆环区域布置,所述大径导流圆柱管的底部固接有所述下部收口锥体的大径端,所述下部收口锥体的底部小径端固装有所述底部排灰口。
[0007]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08]所述导流叶片为螺旋向下引导的叶片;
[0009]所述导流叶片的顶部固设于所述大径导流圆柱管的上端板的下表面的对应位置,确保导流叶片的充分导流。
[0010]一种旋风分离装置的应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SCR脱硝入口水平烟道、SCR反
应器,SCR反应器的入口端设置有上升烟道,所述SCR脱硝入口水平烟道的出口连接通至若干个旋风分离装置的入口。
[0011]其进一步特征在于:脱硝喷氨格栅布置在SCR脱硝入口水平烟道内,烟气与氨气在旋风分离装置内部能强化混合,提高氨氮摩尔比分布均匀性。
[0012]采用本技术后,省煤器出口烟气经过SCR脱硝入口水平烟道,到达旋风分离装置的入口,旋风筒进口截面呈圆环形。烟气由环形截面垂直进入旋风分离装置,在导流叶片的作用下,烟气产生强烈旋转,围绕出气管作螺旋向下运动,进入锥体后旋流运动加剧,到达锥体底部后烟气转为螺旋向上流动并进入出气管,出气管穿过烟道上壁面与上升烟道相接,烟气由出气管内部进入上升烟道进行收缩混合,最终进入SCR反应器,烟气中灰尘颗粒在旋流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集聚在筒体和锥体内壁,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壁面下落,最终由排灰口排出;其能有效脱除烟气中粒径10μm以上灰颗粒,脱除效率在80%以上,从而有效避免SCR脱硝催化剂磨损和堵塞,提升脱硝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加装本装置后,省煤器可以不设置灰斗,并且可以减少电除尘器出力,减少投资运行成本;加装本装置后,脱硝喷氨格栅可以布置在SCR脱硝入口水平烟道,烟气与氨气在旋风分离装置内部能强化混合,提高氨氮摩尔比分布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所对应的应用机构的结构示意简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具体实施例的模拟烟气流向图;
[0017]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0018]大径导流圆柱管1、小径圆柱出气管2、下部收口锥体3、底部排灰口4、上端板5、导流叶片6、SCR脱硝入口水平烟道7、SCR反应器8、上升烟道9、旋风分离装置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一种应用于SCR脱硝中的旋风分离除灰装置,见图1:其包括大径导流圆柱管1、小径圆柱出气管2、下部收口锥体3、底部排灰口4,大径导流圆柱管1的上部中心插装有小径圆柱出气管2,小径圆柱出气管2的下段位于大径导流圆柱管1的上部区域,小径圆柱出气管2的上段上凸于大径导流圆柱管1的上端板5,大径导流圆柱管1环壁和小径圆柱出气管2的环壁之间的圆环区域排布有若干导流叶片6,导流叶片6的下端高于小径圆柱出气管2的底端面,大径导流圆柱管1的入口对应于大径导流圆柱管1环壁和小径圆柱出气管2的环壁之间的圆环区域布置,大径导流圆柱管1的底部固接有下部收口锥体3的大径端,下部收口锥体3的底部小径端固装有底部排灰口4。
[0020]导流叶片6为螺旋向下引导的叶片;
[0021]导流叶片6的顶部固设于大径导流圆柱管1的上端板5的下表面的对应位置,确保导流叶片6的充分导流。
[0022]一种旋风分离装置的应用结构,见图1

图3:其包括SCR脱硝入口水平烟道7、SCR反应器8,SCR反应器8的入口端设置有上升烟道9,SCR脱硝入口水平烟道7的出口连接通至若
干个旋风分离装置10的入口。
[0023]具体实施时,脱硝喷氨格栅布置在SCR脱硝入口水平烟道7内,烟气与氨气在旋风分离装置内部能强化混合,提高氨氮摩尔比分布均匀性。
[0024]省煤器出口烟气经过SCR脱硝入口水平烟道,到达旋风筒进口,旋风筒进口截面呈圆环形。烟气由环形截面垂直进入旋风筒,在导流叶片的作用下,烟气产生强烈旋转,围绕出气管作螺旋向下运动,进入锥体后旋流运动加剧,到达锥体底部后烟气转为螺旋向上流动并进入出气管,出气管穿过烟道上壁面与上升烟道相接,烟气由出气管内部进入上升烟道进行收缩混合,最终进入SCR反应器。烟气中灰尘颗粒在旋流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集聚在筒体和锥体内壁,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壁面下落,最终由排灰口排出。
[0025]其具体实施例、见图1

图3:将本装置某燃煤发电厂300MW机组SCR脱硝系统上。设计烟气流量约为1000000Nm3/h。SCR脱硝入口水平烟道截面宽度为12m,高度为2m。采用8个旋风分离装置10阵列布置,宽度方向布置4个,共布置2排。每个旋风分离装置10尺寸:旋风筒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SCR脱硝中的旋风分离除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大径导流圆柱管、小径圆柱出气管、下部收口锥体、底部排灰口,所述大径导流圆柱管的上部中心插装有小径圆柱出气管,所述小径圆柱出气管的下段位于所述大径导流圆柱管的上部区域,所述小径圆柱出气管的上段上凸于所述大径导流圆柱管的上端板,所述大径导流圆柱管环壁和所述小径圆柱出气管的环壁之间的圆环区域排布有若干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的下端高于所述小径圆柱出气管的底端面,所述大径导流圆柱管的入口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磊韦振祖张海龙黄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