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用FPC及LCD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669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9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耐用FPC及LCD模组,其中主要方案为一种高耐用FPC,其包括第一基板、两个第二基板和用于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连接处进行加固的加固结构,其中第一基板的一侧同时与两个第二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加固结构包括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的长度方向沿第一基板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分别紧贴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连接处的两侧表面,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的端部通过连接件连接。本申请通过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压住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连接处,使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连接处保持静止,进而减少因第二基板弯曲形变而导致该位置形变的可能,以减少该连接位置的断裂。置的断裂。置的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耐用FPC及LCD模组


[0001]本申请涉及LCD屏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耐用FPC及LCD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也日趋增加,常见的电子产品有电脑、手机、Pad等产品,这些产品一般都会通过LCD屏显示需要的画面。
[0003]传统电子产品的LCD屏上一般都会连接有FPC(又称柔性线路板),FPC具有自由弯曲、卷绕、折叠等优点,从而更易适应于电子产品内狭小空间,变相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适用于如今电子产品的小型化、高密度化的发展趋势。
[0004]公告号为CN10971488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线路补偿FPC,包括第一基板和两个第二基板,第一基板的右端与两个第二基板固定连接,第一基板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设有铜箔层,两个铜箔层还分别与两个第二基板固定连接,两个铜箔层的表面均固定设有焊盘,且两个铜箔层的表面均刻设有电镀引线,焊盘与电镀引线连接,第一基板的远离第二基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端部,两个第二基板远离第一基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扁平插接端。
[000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当第二基板的输出端连接为可动的输出结构时(如输出结构为可翻动的LCD屏时),在多次转动之后,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的连接点易疲劳受损而断裂,从而影响电路传递而存在断路的风险;即便将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的连接方式设置为一体成型,由于二者的厚度不同,第二基板形变弯曲的应力在该连接点处将发生突变增大,从而也易导致该连接点的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提高FPC的耐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高耐用FPC及LCD模组。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耐用FPC,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耐用FPC,包括第一基板、两个第二基板和用于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连接处进行加固的加固结构,其中第一基板的一侧同时与两个第二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固结构包括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的长度方向沿第一基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分别紧贴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连接处的两侧表面,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的端部通过连接件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压住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连接处,使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连接处保持静止,进而减少因第二基板弯曲形变而导致该位置形变的可能,以减少该连接位置的断裂。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的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中部均同向弯曲,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连接处作适应性形变。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的贴合定型,以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形变定型,使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连接处呈弯弧状,从而使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连接处具有抗弯曲的张力,即第一基板和第二基
板之间的连接处为张力缓冲区,而第二基板弯曲形变则需要先克服该张力(突破张力缓冲区),因此一定程度上将第二基板的弯曲应力集中处限制在远离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连接处的位置,从而有效减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连接处的弯曲形变断裂的可能性。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为沿垂向所述第一基板表面方向弯曲呈波浪状的结构,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连接处作适应性形变。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的贴合定型,以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形变定型,使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连接处呈波浪状,从而使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连接处具有抗弯曲的张力,即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连接处为张力缓冲区,而第二基板弯曲形变则需要先克服该张力(突破张力缓冲区),因此一定程度上将第二基板的弯曲应力集中处限制在远离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连接处的位置,从而有效减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连接处的弯曲形变断裂的可能性。
[0013]并且,波浪状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连接处对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其他部位的形变程度影响较小,即第一基本和第二基板的其他部位仍可以保持平直状态,仅张力缓冲区呈波浪状;其次,波浪状的张力缓冲区,其张力较大,因此大大增加了第二基板弯曲突破张力缓冲区的难度。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均沿平行所述第一基板表面方向呈波浪形,所述第一金属片的沿平行所述第一基板表面方向的波峰与所述第二金属片的沿平行所述第一基板表面方向的波谷以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连接线为中心对称设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分别与张力缓冲区的贴合范围大大提高,以提高张力缓冲区的面积,以增大第二基板突破张力缓冲区的难度。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片的沿平行所述第一基板表面方向的波峰对应贴合所述第二基板的拱起外表面的最高处。
[0017]当第二基板弯曲形变时,将有迫使张力缓冲区平铺开的趋势,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金属片的波峰处和第二金属片的波峰处能够有效限制住第二基板的拱起处摊铺的趋势,即增大了第二基板弯曲以突破张力缓冲区的难度。
[0018]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片设有多个第一冲压孔,各所述第一冲压孔沿第一金属片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第一金属片的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冲压孔之间的部位为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金属片的波峰处;所述第二金属片设有多个第二冲压孔,各所述第二冲压孔沿第二金属片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第二金属片的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冲压孔之间的部位为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金属片的波峰处。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冲压孔,以留出连接部,并使得金属片于波峰位置的弹性能力大大提高,而金属片的弹性能力能够为张力缓冲区进行弹性支持,以避免因第二基板弯曲应力过大而突破张力缓冲区之后所造成的第二基板受损,即金属片的弹性将对该弯曲应力进行一定的缓冲,从而减少第二基板的损伤。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相邻第一连接部方向延伸有一段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的自由端设有第一钩部,相邻两第一连接部的第一支撑部的第一钩部相勾连;所述
第二连接部朝向相邻第二连接部方向延伸有一段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的自由端设有第二钩部,相邻两第二连接部的第二支撑部的第二钩部相勾连。
[0021]当设置冲压孔之后,金属片自身较易弯曲形变,因此难以确保对张力缓冲区的形变定型,因此当第二基板的波浪形形变的应力恢复而有铺平的趋势时,即有迫使金属片平铺形变的趋势,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钩部的相互勾连,使得支撑部相连接,可有效阻止金属片的被迫形变。
[0022]可选的,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金属条,所述金属条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金属条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侧面相抵接,所述金属条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金属片固定连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金属条自身的塑形能力能够提高张力缓冲区的形变定型效果;二来,通过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耐用FPC,包括第一基板(101)和两个第二基板(102),其中第一基板(101)的一侧同时与两个第二基板(102)的一侧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之间连接处进行加固的加固结构(20);所述加固结构(20)包括第一金属片(1)和第二金属片(2),所述第一金属片(1)和第二金属片(2)的长度方向沿第一基板(10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金属片(1)和第二金属片(2)分别紧贴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之间连接处的两侧表面,第一金属片(1)与第二金属片(2)的端部通过连接件(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用FPC,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片(1)和所述第二金属片(2)的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中部均同向弯曲,所述第一基板(101)和所述第二基板(102)之间的连接处作适应性形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用FPC,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片(1)和所述第二金属片(2)为沿垂向所述第一基板(101)表面方向弯曲呈波浪状的结构,所述第一基板(101)和所述第二基板(102)之间的连接处作适应性形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耐用FPC,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片(1)和所述第二金属片(2)均沿平行所述第一基板(101)表面方向呈波浪形,所述第一金属片(1)的沿平行所述第一基板(101)表面方向的波峰与所述第二金属片(2)的沿平行所述第一基板(101)表面方向的波谷以所述第一基板(101)和所述第二基板(102)之间的连接线为中心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耐用FPC,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片(1)的沿平行所述第一基板(101)表面方向的波峰对应贴合所述第二基板(102)的拱起外表面的最高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耐用FPC,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片(1)设有多个第一冲压孔(12),各所述第一冲压孔(12)沿第一金属片(1)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第一金属片(1)的位于相邻两个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弘博高萍熊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恩泽瑞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