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微罩面的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644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5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微罩面的路面结构,涉及路面施工的领域,路面结构,包括旧路面、铺设在下面层上的新路面以及铺设在新路面和旧路面表面的微罩面,旧路面上开设有连通设置的连接孔和连接槽,连接槽位于连接孔远离新路面的一侧,且沿竖直方向所述连接槽的尺寸大于连接孔,新路面上固定连接有与连接槽卡接配合的连接块。微罩面的设置使得雨水被导出,以减小雨水和新路面与旧路面拼接位置的侵蚀,而工作人员通过向连接槽内灌入物料的方式来形成连接块与连接槽的卡接配合,提高了新路面与旧路面的连接稳定性,从而实现了使新路面与旧路面之间不易出现裂缝的目的。间不易出现裂缝的目的。间不易出现裂缝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微罩面的路面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路面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微罩面的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路面是指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道路路基上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层状构造物。
[0003]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路面包括上面层110、中间层120和下面层130,且上面层110、中间层120和下面层130沿竖直向下的方向依次设置。路面长时间使用后,易出现车辙等破坏,而路面修复过程中,一般是预先将被破坏的路面的上面层110和中间层120进行铣刨后,再在下面层130上进行新路面的铺设。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新路面和旧路面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差,导致新路面和旧路面之间易产生裂缝。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新路面和旧路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使新旧路面之间不易出现裂缝,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微罩面的路面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涉及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具有微罩面的路面结构,包括旧路面、铺设在下面层上的新路面以及铺设在新路面和旧路面表面的微罩面,所述旧路面上开设有连通设置的连接孔和连接槽,连接槽位于连接孔远离新路面的一侧,且沿竖直方向所述连接槽的尺寸大于连接孔,所述新路面上固定连接有与连接槽卡接配合的连接块。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罩面的设置使得雨水被导出,以减小雨水和新路面与旧路面拼接位置的侵蚀,而工作人员通过向连接槽内灌入物料的方式来形成连接块与连接槽的卡接配合,提高了新路面与旧路面的连接稳定性,从而实现了使新路面与旧路面之间不易出现裂缝的目的。
[0009]可选的,所述微罩面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表面磨耗层和粘接防水层。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面磨耗层的设置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耐久的行驶表面,恢复路面的表面功能,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改善路面的平整度;粘结防水层的设置能够提高微罩面与原路面的结合紧密性,减少雨水的下渗,适度延缓旧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
[0011]可选的,所述新路面与旧路面的拼接位置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支撑杆、多根衔接杆和多根连接杆,支撑杆一端伸入新路面,另一端穿过连接孔并伸入连接槽,多根所述衔接杆和多根连接杆均沿支撑杆周向布设,所述连接杆与支撑杆伸入新路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杆与支撑杆伸入旧路面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衔接杆转动的驱动组件。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支撑杆与衔接杆穿过连接孔并进入连接槽内,然后控制驱动组件,以使衔接杆发生转动,从而使得衔接杆不易脱出连接槽,且连接组件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新路面与旧路面的连接稳定性。
[0013]可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撑子杆和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转动套设在支撑子杆穿过连接孔部分的外侧,所述衔接杆与连接套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支撑子杆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套、驱动杆和多根传动杆,所述驱动套与支撑子杆螺纹连接,所述传动杆与衔接杆一一对应,且传动杆一端与对应的衔接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套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与连接套固定连接,并与驱动套滑移连接,所述驱动杆远离连接套的一端穿出连接孔。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驱动杆,然后转动支撑子杆,从而使得驱动套带动传动杆转动,进而使得衔接杆自由端向远离或靠近支撑子杆的方向转动,以实现衔接杆的撑开和收起。
[0015]可选的,所述驱动杆设置有多根,且多根驱动杆沿支撑子杆周向布设,多根驱动杆穿出连接孔的一端通过连接环连接,所述连接环套设在支撑子杆外侧。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驱动杆的设置提高了驱动杆与驱动环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使得驱动环不易随支撑子杆转动;连接环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控制驱动杆。
[0017]可选的,所述支撑子杆包括转动连接的连接段和衔接段,所述衔接段与连接套连接,所述连接段与连接杆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段与衔接段的转动连接,使得工作人员转动衔接段时,不易带动连接段转动。
[0019]可选的,所述连接环与衔接段转动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环与衔接段的转动连接,使得连接环不易被破坏,以提高连接环的使用寿命。
[0021]可选的,所述新路面与下面层之间铺设有粘接防水层。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接防水层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新路面与下面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地下水不易向靠近新路面的方向反渗,从而减小地下水对新路面与旧路面之间连接强度的影响。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点有益技术效果:
[0024]1、连接块与连接槽的设置,实现了提高新路面与旧路面连接稳定性的目的;
[0025]2、微罩面的设置,使得雨水等被导出,减小了雨水对新路面和旧路面的侵蚀,同时达到了降低噪音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相关技术的附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00、旧路面;110、上面层;120、中间层;121、连接孔;122、连接槽;130、下面层;200、新路面;210、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2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230、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231、连接块;300、连接组件;310、支撑杆;311、支撑子杆;3111、连接段;3112、衔接段;312、连接套;320、衔接杆;330、连接杆;400、驱动组件;410、驱动套;420、驱动杆;430、传动杆;440、连接环;500、粘性防水层;600、微罩面;610、表面磨耗层;620、粘接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2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微罩面的路面结构。参照图2,路面结构包括旧路面100和铺设在下面层130上的新路面200。新路面200包括沿竖直向下依次铺设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210、粘接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220、粘接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230和粘性防水层500,其中粘性防水层500通过SBS改性沥青铺设形成,粘结层为改性乳化沥青层。
[0032]参照图2和图3,为了提高新路面200与旧路面100的连接稳定性,旧路面100与新路面200表面均铺设有微罩面600。微罩面600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表面磨耗层610和粘接防水层620,粘接防水层620连接表面磨耗层610和旧路面100或新路面200,从而提高了表面磨耗层610与新路面200或旧路面100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表面磨耗层610为细粒式沥青碎石,粘接防水层620为高黏度乳化沥青层。
[0033]旧路面100与新路面200的衔接位置呈阶梯状,另外旧路面100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121,且在每一连接孔121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微罩面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旧路面(100)、铺设在下面层(130)上的新路面(200)以及铺设在新路面(200)和旧路面(100)表面的微罩面(600),所述旧路面(100)上开设有连通设置的连接孔(121)和连接槽(122),连接槽(122)位于连接孔(121)远离新路面(200)的一侧,且沿竖直方向所述连接槽(122)的尺寸大于连接孔(121),所述新路面(200)上固定连接有与连接槽(122)卡接配合的连接块(2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微罩面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罩面(600)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表面磨耗层(610)和粘接防水层(6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微罩面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路面(200)与旧路面(100)的拼接位置设置有连接组件(300),所述连接组件(300)包括支撑杆(310)、多根衔接杆(320)和多根连接杆(330),支撑杆(310)一端伸入新路面(200),另一端穿过连接孔(121)并伸入连接槽(122),多根所述衔接杆(320)和多根连接杆(330)均沿支撑杆(310)周向布设,所述连接杆(330)与支撑杆(310)伸入新路面(20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杆(320)与支撑杆(310)伸入旧路面(100)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31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衔接杆(320)转动的驱动组件(4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微罩面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10)包括支撑子杆(311)和连接套(31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海涛李振军井光李新海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高速路桥养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