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90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包括设置有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的行走底盘,所述行走底盘的上侧设置有主机架,还包括前支臂和后支臂,所述前支臂后端连接所述前桥总成,所述后支臂前端连接所述后桥总成,所述主机架前端与前支臂铰接,所述主机架后端与后支臂铰接,且所述主机架与前支臂和后支臂铰接中心线横向设置,所述主机架与所述前支臂和后支臂之间分别设置有纵向姿态调整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地形坡度变化进行姿态调整,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和道路适应性。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和道路适应性。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和道路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升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丘陵山地地区果树种植面积占有较大比重,果树在进行田间管理或采摘时,多采用移动式升降作业平台。由于丘陵山地地形复杂多变,路面不规整,极易造成平台重心偏移,出现车辆倾翻的危险,且移动式升降作业平台底盘离地间隙小,通过性较差。因此急需要研制出一种能够根据地形坡度变化进行姿态调整的升降作业平台底盘,以提高其作业安全性和道路适应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丘陵山地移动式升降作业平台的升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包括设置有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的行走底盘,所述行走底盘的上侧设置有主机架,还包括前支臂和后支臂,所述前支臂后端连接所述前桥总成,所述后支臂前端连接所述后桥总成,所述主机架前端与前支臂铰接,所述主机架后端与后支臂铰接,且所述主机架与前支臂和后支臂铰接中心线横向设置,所述主机架与所述前支臂和后支臂之间分别设置有纵向姿态调整驱动装置。
[000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机架的上侧设置有横向调平机架,所述横向调平机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机架的前后两端铰接,且所述横向调平机架与主机架的铰接中心线纵向设置,所述主机架两侧与所述横向调平机架之间分别设置有横向姿态调整驱动装置。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纵向姿态调整驱动装置为所述主机架前端两侧与前支臂两侧之间和主机架后端两侧与后支臂两侧之间分别铰接的纵向调平液压油缸,所述横向姿态调整驱动装置为所述主机架前端两侧与横向调平机架前端两侧之间和主机架后端两侧与横向调平机架后端两侧之间分别铰接的横向调平液压油缸。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支臂后端通过摇摆轴转动连接所述前桥总成,所述摇摆轴纵向设置。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机架前端与所述前支臂前端铰接,所述主机架后端与所述后支臂后端铰接。
[000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升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包括设置有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的行走底盘,所述行走底盘的上侧设置有主机架,还包括前支臂和后支臂,所述前支臂后端连接所述前桥总成,所述后支臂前端连接所述后桥总成,所述主机架前端与前支臂铰接,所述主机架后端与后支臂铰接,且所述主机架与前支臂和后支臂铰接中心
线横向设置,所述主机架与所述前支臂和后支臂之间分别设置有纵向姿态调整驱动装置。工作时通过纵向姿态调整驱动装置工作,用于调整前支臂和后支臂使其分别以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的轮轴为中心上下摆动,从而调整主机架前后两端的高低,实现主机架前后两端高低调整,从而实现作业平台的纵向姿态的调整,以及行走底盘离地间隙的增大或减小调整,以根据地形坡度变化进行姿态调整,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和道路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10]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纵向姿态调整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横向姿态调整示意图。
[0014]图中:1

主机架;2

横向调平机架;3

纵向调平液压油缸;4

横向调平液压油缸;5

前支臂;6

前桥总成;7

摇摆轴;8

后桥总成;9

后支臂;10

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结构以及功能基本相同的组成部分,并且为了使说明书更加简明,省略了关于基本上相同的组成部分的冗余描述。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升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包括设置有前桥总成6和后桥总成8的行走底盘,前桥总成6和后桥总成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轮10,所述行走底盘的上侧设置有主机架1,还包括前支臂6和后支臂9,所述前支臂6后端连接所述前桥总成6,所述后支臂9前端连接所述后桥总成 8,所述主机架1前端与前支臂6铰接,所述主机架1后端与后支臂9铰接,且主机架1与前支臂6和后支臂9铰接转动中心横向设置,所述主机架1与所述前支臂6和后支臂9之间分别设置有纵向姿态调整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前支臂6后端通过摇摆轴7转动连接所述前桥总成6,摇摆轴7采用纵向设置,这样前桥总成6两端的轮10就可以相对主机架1摆动,实现设置在主机架1上作业平台的调平,提高了对作业地形坡度变化的适应性。优选的所述主机架1 前端与所述前支臂6前端铰接,所述主机架1后端与所述后支臂9后端铰接,可最大限度实现纵向姿态的调整。
[0017]如图1和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主机架1的上侧设置有横向调平机架2,作业平台设置在横向调平机架2上,所述横向调平机架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机架1的前后两端铰接,且所述横向调平机架2与主机架1的铰接中心线纵向设置,所述主机架1两侧与所述横向调平机架2之间分别设置有横向姿态调整驱动装置。
[0018]如图1所示,所述纵向姿态调整驱动装置为所述主机架1前端两侧与前支臂6两侧之间和主机架1后端两侧与后支臂9两侧之间分别铰接的纵向调平液压油缸3,所述横向姿态调整驱动装置为所述主机架1前端两侧与横向调平机架2前端两侧之间和主机架1后端两侧与横向调平机架2后端两侧之间分别铰接的横向调平液压油缸4。
[0019]如图2所示,本技术进行纵向姿态调整:
[0020]在行走底盘处在上坡位置时,前端的纵向调平液压油缸3缩短,后端的纵向调平液
压油缸3伸长,使前支臂6和后支臂9两端分别绕主机架1铰接点以及前桥总成6和后桥总成8的轮轴摆动,前后轮10出现一定高度差,从而实现纵向调平。反之,车辆处在下坡位置时,前端的纵向调平液压油缸3伸长,后端的纵向调平液压油缸3缩短,实现纵向调平。当切换工作模式,控制各纵向调平液压油缸3同步伸长或缩短时,可实现行走底盘离地间隙的增大或减小。
[0021]如图3所示,本技术进行横向姿态调整:
[0022]横向姿态调整时,位于主机架1一侧的横向调平液压油缸4伸长而另一侧的横向调平液压油缸4缩短,使横向调平机架2绕与主机架1的铰接点摆动一定角度,从而实现横向调平。
[0023]这样,本技术根据地形坡度变化进行纵向姿态调整和横向姿态调整,保证了设置在横向调平机架2上作业平台的作业安全性,提高了道路适应性。
[00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包括设置有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的行走底盘,所述行走底盘的上侧设置有主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支臂和后支臂,所述前支臂后端连接所述前桥总成,所述后支臂前端连接所述后桥总成,所述主机架前端与前支臂铰接,且所述主机架与前支臂和后支臂铰接中心线横向设置,所述主机架后端与后支臂铰接,所述主机架与所述前支臂和后支臂之间分别设置有纵向姿态调整驱动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架的上侧设置有横向调平机架,所述横向调平机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机架的前后两端铰接,且所述横向调平机架与主机架的铰接中心线纵向设置,所述主机架两侧与所述横向调平机架之间分别设置有横向姿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加伟宋玉浩杨方景闫早文王卉殷月朋种昆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