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段式拆卸楼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037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板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分段式拆卸楼承板,包括主板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可分段式拆卸楼承板由第一主体框架、第二主体框架和第三主体框架构成,通过可拆框架两侧的装配板插入装配框架中间的装配槽内和第一连接框架、第二连接框架连接,通过第一连接框架左侧和第二连接框架右侧设置的两个限位块插入装配板对应位置开设的限位槽限制可拆框架的上下移动,这样能实现楼承板的分段式拆卸与安装,使得整体适用性增强,同时可拆卸结构能够方便后期维护;通过第一固定板右侧的梯形结构的装配条插入第二固定板左侧开设的梯形结构安装槽,能够进一步提升装配牢固性,提升整体稳定性。提升整体稳定性。提升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分段式拆卸楼承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板材
,尤其是一种可分段式拆卸楼承板。

技术介绍

[0002]支承楼面混凝土的压制成型的钢板被称为压型钢板,又叫楼承板。
[0003]楼承板广泛用于电厂、电力设备公司、汽车展厅、钢结构厂房、水泥库房、钢结构办公室、机场候机楼、火车站、体育场馆、音乐厅、大剧院、大型超市、物流中心、奥运场馆体育场馆等钢结构建筑。适应主体钢结构快速施工的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坚定的作业平台,并可采用多个楼层铺设压型钢板,分层浇筑混凝土板的流水施工。
[0004]目前市面上的楼承板大多为定制好的一体固定结构,结构单一,无法根据需求拆卸与安装,使用起来局限性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可分段式拆卸楼承板,解决目前市面上的楼承板大多为定制好的一体固定结构,结构单一,无法根据需求拆卸与安装,使用起来局限性很大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分段式拆卸楼承板,包括主板体,所述的主板体包括第一主体框架、第二主体框架和第三主体框架,所述的第一主体框架和第二主体框架右侧均具有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框架,所述的第二主体框架和第三主体框架左侧均具有结构相同的第二连接框架,所述的第一连接框架上部左侧和第二连接框架上部右侧具有装配框架,所述的装配框架中间具有装配槽,所述的第一连接框架和第二连接框架上方具有可拆框架,所述的可拆框架两侧底部具有装配板,所述的可拆框架通过装配板插入装配槽内和第一连接框架、第二连接框架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框架底部具有向左凸起的左侧凸板,所述的左侧凸板右侧具有横向结构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的第二连接框架底部具有向右凸起的右侧凸板,所述的右侧凸板左侧具有竖向结构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的第一固定板右侧具有梯形结构的装配条,所述的第二固定板左侧开设有与装配条相匹配的梯形结构安装槽,所述的第一固定板通过装配条插入安装槽内和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为了提升装配板插入装配槽后的稳定性,所述的装配板长度与装配槽前后两侧内壁长度相等,所述的装配板宽度与装配槽左右两侧内壁宽度相等,所述的装配板外侧面与装配槽内侧连接面之间没有间隙。
[0008]进一步地,为了加强上半部分稳固性,所述的可拆框架两侧装配板具有向两侧凸起的横向结构限位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框架左侧和第二连接框架右侧各设置两个限位块,所述的可拆框架两侧的装配板对应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的限位块通过插入限位槽内限制可拆框架的上下移动,所述的限位块和限位槽的连接面之间没有间隙。
[0009]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升底部的稳定性,所述的第一固定板右侧的梯形结构装
配条与第二固定板左侧开设的安装槽之间没有间隙。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的一种可分段式拆卸楼承板由第一主体框架、第二主体框架和第三主体框架构成,通过可拆框架两侧的装配板插入装配框架中间的装配槽内和第一连接框架、第二连接框架连接,通过第一连接框架左侧和第二连接框架右侧设置的两个限位块插入装配板对应位置开设的限位槽限制可拆框架的上下移动,这样能实现楼承板的分段式拆卸与安装,使得整体适用性增强,同时可拆卸结构能够方便后期维护;
[0012](2)通过第一固定板右侧的梯形结构的装配条插入第二固定板左侧开设的梯形结构安装槽,能够进一步提升装配牢固性,提升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中连接框架的局部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中连接框架的局部拆解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主体框架,2.第二主体框架,3.第三主体框架,4.第一连接框架,5.第二连接框架,6.装配框架,7.装配槽,8.可拆框架,9.装配板,10.左侧凸板,11.第一固定板,12.右侧凸板,13.第二固定板,14.装配条,15.安装槽,16.限位板,17.限位块,18.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9]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可分段式拆卸楼承板,包括YX95

300型主板体,主板体包括第一主体框架1、第二主体框架2和第三主体框架3,第一主体框架1和第二主体框架2右侧均具有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框架4,第二主体框架2和第三主体框架3左侧均具有结构相同的第二连接框架5,第一连接框架4上部左侧和第二连接框架5上部右侧具有装配框架6,装配框架6中间具有装配槽7,第一连接框架4和第二连接框架5上方具有可拆框架8,可拆框架8两侧底部具有装配板9,可拆框架8通过装配板9插入装配槽7内和第一连接框架4、第二连接框架5连接,第一连接框架4底部具有向左凸起的左侧凸板10,左侧凸板10右侧具有横向结构的第一固定板11,第二连接框架5底部具有向右凸起的右侧凸板12,右侧凸板12左侧具有竖向结构的第二固定板13,第一固定板11右侧具有梯形结构的装配条14,第二固定板13左侧开设有与装配条14相匹配的梯形结构安装槽15,第一固定板11通过装配条14插入安装槽15内和第二固定板13固定连接。
[0020]实施例:安装时,第一连接框架4通过第一固定板11右侧的装配条14侧面插入第二固定板13左侧的安装槽15和第二连接框架5固定连接,然后顶部的可拆框架8通过底部的装配板插入第一连接框架、第二连接框架两侧装配框架中间的装配槽内,接着用手稍微拉开装配板,将限位块卡入限位槽内,即可完成安装。
[0021]进一步地,为了提升装配板插入装配槽后的稳定性,装配板9长度与装配槽7前后两侧内壁长度相等,装配板9宽度与装配槽7左右两侧内壁宽度相等,装配板9外侧面与装配
槽7内侧连接面之间没有间隙。
[0022]进一步地,为了加强上半部分稳固性,可拆框架8两侧装配板9具有向两侧凸起的横向结构限位板16,第一连接框架4左侧和第二连接框架5右侧各设置两个限位块17,可拆框架8两侧的装配板9对应位置开设有限位槽18,限位块17通过插入限位槽18内限制可拆框架8的上下移动,限位块17和限位槽18的连接面之间没有间隙,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升底部的稳定性,第一固定板11右侧的梯形结构装配条14与第二固定板13左侧开设的安装槽15之间没有间隙。
[0023]本技术的一种可分段式拆卸楼承板由第一主体框架1、第二主体框架2和第三主体框架3构成,通过可拆框架8两侧的装配板9插入装配框架6中间的装配槽7内和第一连接框架4、第二连接框架5连接,通过第一连接框架4左侧和第二连接框架5右侧设置的两个限位块17插入装配板9对应位置开设的限位槽18限制可拆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段式拆卸楼承板,包括主板体,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板体包括第一主体框架(1)、第二主体框架(2)和第三主体框架(3),所述的第一主体框架(1)和第二主体框架(2)右侧均具有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框架(4),所述的第二主体框架(2)和第三主体框架(3)左侧均具有结构相同的第二连接框架(5),所述的第一连接框架(4)上部左侧和第二连接框架(5)上部右侧具有装配框架(6),所述的装配框架(6)中间具有装配槽(7),所述的第一连接框架(4)和第二连接框架(5)上方具有可拆框架(8),所述的可拆框架(8)两侧底部具有装配板(9),所述的可拆框架(8)通过装配板(9)插入装配槽(7)内和第一连接框架(4)、第二连接框架(5)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框架(4)底部具有向左凸起的左侧凸板(10),所述的左侧凸板(10)右侧具有横向结构的第一固定板(11),所述的第二连接框架(5)底部具有向右凸起的右侧凸板(12),所述的右侧凸板(12)左侧具有竖向结构的第二固定板(13),所述的第一固定板(11)右侧具有梯形结构的装配条(14),所述的第二固定板(13)左侧开设有与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来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