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螺母加工用稳定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487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螺母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精密螺母加工用稳定夹持装置,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底端固接有一组支腿;所述加工台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一端伸出加工台外;所述加工台外固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和丝杠相互连接;所述丝杠上通过丝杠螺母副连接有一对对称分布的滑块;所述丝杠的开设有相反螺纹;所述第一空腔顶端开设有第一滑槽;一种精密螺母加工用稳定夹持装置,以解决在对六角螺母螺纹打孔时,需要对六角螺母进行固定夹持,但是现有的夹持工装操作繁琐,且夹持稳定性较低,易导致出现夹持打滑或者出现晃动情况,影响打孔精度甚至出现报废的情况发生。响打孔精度甚至出现报废的情况发生。响打孔精度甚至出现报废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密螺母加工用稳定夹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螺母加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精密螺母加工用稳定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螺母就是螺帽,与螺栓或螺杆拧在一起用来起紧固作用的零件;在现有的各种设备以及产品中,螺母随处可见,为了使得这些设备或者产品更为精良,需要对螺母进行精加工。
[0003]公开号为CN208051455U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螺母加工用夹持装置,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壁顶部中央处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开孔加工刀具,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集尘箱,所述集尘箱的顶部插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集尘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风机。
[0004]现有技术中,在对六角螺母螺纹打孔时,需要对六角螺母进行固定夹持,但是现有的夹持工装操作繁琐,且夹持稳定性较低,易导致出现夹持打滑或者出现晃动情况,影响打孔精度甚至出现报废的情况发生,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精密螺母加工用稳定夹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精密螺母加工用稳定夹持装置,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底端固接有一组支腿;所述加工台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一端伸出加工台外;所述加工台外固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和丝杠相互连接;所述丝杠上通过丝杠螺母副连接有一对对称分布的滑块;所述丝杠的开设有相反螺纹;所述第一空腔顶端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滑块上固接有固定柱,且固定柱通过第一滑槽伸出加工台顶端并固接有卡位块;一对所述卡位块的相对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俯视面为等腰三角形,且一对第一凹槽的相对角的度数为120
°
;现有技术中,在对六角螺母螺纹打孔时,需要对六角螺母进行固定夹持,但是现有的夹持工装操作繁琐,且夹持稳定性较低,易导致出现夹持打滑或者出现晃动情况,影响打孔精度甚至出现报废的情况发生;为此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在对需要打孔的六角螺母进行螺纹打孔处理时,先将六角螺母放置在加工台上,将螺母棱角对准第一凹槽,然后开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丝杠转动,因丝杠上设有相反螺纹,且滑块通过丝杠螺母副连接在丝杠上,丝杠转动时会带动一对滑块相向运动,进而让一对卡位块相向运动,然后将六角螺母的棱角卡入第一凹槽内,因六角螺母的棱角角度为120
°
,故设置第一凹槽的最大角度为120
°
,保证第一凹槽和六角螺母外壁的相互贴合,进而完成对六角螺母卡位固定,且利用对六角螺母棱角处的固定能够有效减少出现夹持打滑的情况发生,且能够稳定进行夹持处理,进行保证了螺纹打孔的稳定性。
[0007]优选的,所述加工台上固接有一对对称分布的挡板;所述卡位块位于一对挡板之
间;工作时,在加工台上设有挡板,挡板的设置能够对放置的六角螺母进行初步限位,利用挡板和六角螺母的平行面的平行,能够方便人们让六角螺母的棱角处和第一凹槽的折角处相互对应,方便对六角螺母进行卡位固定。
[0008]优选的,所述卡位块内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侧壁通过弹簧固接有推板,且推板滑动连接在第二空腔内壁上;所述第二空腔靠近第一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对对称分布推杆;所述第一凹槽的等腰边壁上开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第一通槽,且第一通槽和第二空腔相互连通;所述推杆通过第一通槽伸出卡位块外;工作时,为了进一步节约对六角螺母棱角处和第一凹槽折角处的对准,故设置有推杆,在一对卡位块相向移动时,会通过推杆推动六角螺母旋转,进而能够推动六角螺母旋转,在六角螺母的棱角处和第一凹槽的折角处处于同一竖直面时,此时继续推动卡位块,因推杆无法继续推动六角螺母旋转或者移动,此时推杆会向推动推板在第二空腔内移动,进而让推杆进入第一通槽内,且推杆在完全进入第一通槽内时一直是处于对六角螺母的限位状态,保持六角螺母的棱角和第一凹槽折角处处于同一竖直面的状态,让六角螺母能够紧密贴合在第一凹槽的内壁上,避免六角螺母棱角和第一凹槽的侧壁出现刚性碰撞推动,影响第一凹槽和六角螺母外侧壁的紧密贴合,保证夹持的稳定状态。
[0009]优选的,所述卡位块内开设有出气腔;所述出气腔的俯视面为等腰三角形,且出气腔的等腰边和第一凹槽的等腰边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和出气腔相互连通;所述推板和第二空腔内壁之间开设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软管和出气腔相互连通;工作时,在推板受到推杆推动会挤压气囊,气囊受到挤压内的气体会通过软管进入出气腔内,然后通过出气孔喷出,因此时六角螺母处于限位状态,此时从出气孔喷出的气体会对即将和第一凹槽接触的六角螺母外侧壁进行喷气处理,清理六角螺母上的杂质,避免杂质影响对六角螺母的夹持稳定状态。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顶端中心处开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和第一空腔相互连通;所述下料口的截面为倒等腰梯形;所述第一空腔底端截面为倒锥形;所述第一空腔底端中心处开设有出料口;工作时,在对六角螺母进行螺纹打孔时,加工台上会遗留有打孔杂质,为此在加工台上开设有下料口,在打孔结束后,开动电动机通过丝杠带动一对卡位块反向移动,然后解除对六角螺母的夹持固定状态,将打孔后的六角螺母取出,然后再次开动电动机通过丝杠带动一对卡位块相向移动,通过卡位块的移动将加工台的杂质推动推入下料口,因下料口的截面为倒等腰梯形,方便下料口的下料,且从下料口的杂质会通过第一空腔从出料口出料,避免加工台上残留杂质影响后续对六角螺母的打孔加工。
[0011]优选的,所述卡位块底端上设有一组清扫毛刷;所述清扫毛刷为软质毛刷;工作时,因卡位块底端设有一组清扫毛刷,在一对卡位块相向移动对杂质进行推动进入下料口时,此时通过清扫毛刷对加工台上接触清扫,能够将一些细小杂质进行清理,保证对加工台的全面清理效果。
[0012]优选的,所述卡位块底端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设有清扫板;所述第三凹槽两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清扫板两端均固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通过第二滑槽伸出卡位块外;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一对关于挡板中心线相互对称分布的倾斜槽,倾斜槽位于挡板中心处处于最低点;所述连接柱滑动连接在倾斜槽内;所述清扫毛刷位于清扫板底端上;工作时,在一对卡位块相向移动时,此时因连接柱在倾斜槽内移动,且挡板的中心
处处于倾斜槽的最低点处,此时连接柱下移会带动清扫板下移,进而让清扫板底端的清扫毛刷进行挤压接触在加工台上,清扫板继续下移会增大对清扫毛刷的挤压力,进而增大对加工台上的清扫效果,且因距离下料口越近杂质越多,增大的清扫力度方便对杂质进行推动清扫。
[0013]优选的,所述倾斜槽内壁上固接有一组第三弧形块;所述连接柱的端部为弧形端;一对所述挡板上的倾斜槽内的第三弧形块交错分布;工作时,因倾斜槽内设有一组第三弧形块,且一对所述挡板上的倾斜槽内的第三弧形块交错分布,故连接柱在倾斜槽内移动时,会通过和第三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密螺母加工用稳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台(1);所述加工台(1)底端固接有一组支腿(11);所述加工台(1)内开设有第一空腔(12);所述第一空腔(12)内转动连接有丝杠(13);所述丝杠(13)的一端伸出加工台(1)外;所述加工台(1)外固接有电动机(14);所述电动机(14)的输出端和丝杠(13)相互连接;所述丝杠(13)上通过丝杠螺母副连接有一对对称分布的滑块(15);所述丝杠(13)的开设有相反螺纹;所述第一空腔(12)顶端开设有第一滑槽(16);所述滑块(15)上固接有固定柱,且固定柱通过第一滑槽(16)伸出加工台(1)顶端并固接有卡位块(17);一对所述卡位块(17)的相对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8);所述第一凹槽(18)的俯视面为等腰三角形,且一对第一凹槽(18)的相对角的度数为12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密螺母加工用稳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台(1)上固接有一对对称分布的挡板(19);所述卡位块(17)位于一对挡板(19)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密螺母加工用稳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块(17)内开设有第二空腔(22);所述第二空腔(22)侧壁通过弹簧固接有推板(23),且推板(23)滑动连接在第二空腔(22)内壁上;所述第二空腔(22)靠近第一凹槽(18)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对对称分布推杆(25);所述第一凹槽(18)的等腰边壁上开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第一通槽(24),且第一通槽(24)和第二空腔(22)相互连通;所述推杆(25)通过第一通槽(24)伸出卡位块(17)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密螺母加工用稳定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块(17)内开设有出气腔(26);所述出气腔(26)的俯视面为等腰三角形,且出气腔(26)的等腰边和第一凹槽(18)的等腰边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凹槽(18)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组出气孔(28);所述出气孔(28)和出气腔(26)相互连通;所述推板(23)和第二空腔(22)内壁之间开设有气囊(2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钦南
申请(专利权)人:威迪科技河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