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电池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070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电池组结构,它由上盖及壳本体组合形成的中空盒体状,并恰可使由数颗电池焊接而成的电池组固定其中,另设有一端子盖结合于壳本体一侧,该端子盖设有裸露于外界的正极端、负极端及至少一个温度感测输出端,内部并利用数导线分别与电池组的正极导线、温度感测导线及负极导线相连接,藉此使电池组的外型模块化、规格化,方便于厂商间的相互运用,并可置换、取代传统的铅酸电池,具有组装配线容易,使用方便等功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电池组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电池组结构,尤其是指利用模块化、规格化所构成的外观型体及裸露的端子作为配线连接的方式,将产品制成能适用于多种场所使用,同时兼具美观,有别于传统附有多条导线外露的电池组。
技术介绍
“铅酸电池”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二次电池,即电池电力用完时,可以再次充电使用,但由于此种电池缺点甚多,例如:使用寿命短、耐温性差,低温度下电流快速流失,不适合大电流的放电、重量重,回收不易、易造成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因此厂商为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即将不同颗数的电池(如镍氢电池)焊接而形成一电池组,提供一预定电压供使用者运用,而目前一般电池组10的构造,如图1所示,其主要是依工作电压需求,将不同颗数的单体电池11焊接在一起,例如:12伏特(V)需10颗镍氢单体电池,24伏特(V)则需20颗镍氢单体电池。当10颗单体镍氢电池焊接在一起,就形成一电池组10,为了导电的需求,需留出正极端导线12、温度感测端导线13及负极端导线14,但如此结构的电池组具有下列几项缺点:1、完工后的电池组将形成多条导线裸露在外,并不美观且零乱;2、导线裸露在外,易被拉扯短路、脱落,具有潜在的危险;3、电池组的外型,则可能因不同厂家排列及焊接方式不同,使造型无法一制化;4、适用范围窄,由于造型特殊,相对地与它配合的设备也需设有相对应的容置槽座,以固定电池组的位置,如此一来将使产品通用性、流通性降低,所能适用的产品范围窄,或仅能于特定产品上使用;5、与设备连接方式较为麻烦,由于完成后各导线端呈铜线裸露的情形,使用者再依需要将其金属端焊接于设备处,并包覆绝缘物,如更换时也反复上述步骤,不仅麻烦且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上盖、本体、电池组和端子盖所组成的模块化电池组结构,利用由上盖与壳本体所组成的中空盒体,将电池组包覆固定于其中,并利用一侧的端子盖处所裸露的通用端子结构,作为电池的输出端,方便使用者配线安装,外观上完全无导线外露的情形,具有安全、美观、使用方便等具体功能,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有:-->一由上盖及壳本体组合形成的中空盒体状;一电池组,它由数颗电池焊接而成,并恰固定于上述盒体内部:一端子盖,它结合于上述盒体的一侧,其一侧设有裸露于外界的正极端、负极端及至少一个温度感测输出端,内部并利用数导线分别与电池组的正极导线、温度感测导线及负极导线相连接。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它利用由上盖与壳本体所组成的中空盒体,将电池组包覆固定于其中,并利用一侧的端子盖处所裸露的通用端子结构,作为电池的输出端,方便使用者配线安装,外观上完全无导线外露的情形,具有安全、美观、使用方便等具体功效;其次,它是一种使用范围广的电池组结构,由于模块化、规格化的设计,使之可直接置换或取代传统的酸铅电池,且原本的设备完全不需更改其原本容置电池处的空间及结构;再者,本技术在进行串联或并联时,利用设有端子的导线分别进行连接即可,方便快速又容易,如此一来,本技术不仅在传统或新款设备皆可使用,所需电压的提供并有多样的变化,且方便组装,适用范围广,极具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常规电池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盖的立体图;图5A为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B为图5A的端子盖的内部配线立体图;图6为配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请参见图2和图3所示,整体外壳分为上盖21、壳本体22及端子盖23等部分,该电池组24则设置于内部,并利用端子盖23作为各电极的输出介面,如此一来电池组的外型模块化、规格化,方便于厂商间的相互运用,并可置换、取代传统的铅酸电池,具有组装配线容易,使用方便等功效。以下就各构件的结构作一详细的描述,如图3和图4所示,整体主要是由上盖21及壳本体22组合形成中空的盒体状,为方便固定两者的位置关系,在上盖21前端一侧设有卡榫211,壳本体22与它相应处设有凹槽221,使上盖21与壳本体22结合后不会脱落。而在壳本体22后侧设有两定位孔222,该上盖21相对处设有突块212,使上盖21易套入壳本体22处定位。该壳本体22一角隅呈内凹状,并形成一开口223,该端子盖23则设置该处,另于开口223内缘即壳本体22处设有滑槽224,该端子盖23周围设有突轨231,-->使该端子盖23可固定于壳本体22处。为了固定该电池组24的位置;于壳本体22内部底缘设有数片波浪状的隔板225,于上盖21底部也设有似波浪状的隔片215(如图4所示),该隔片215及隔板225的曲线分别对应该电池组24底缘及顶缘的形状,以达到固定的效果。该上盖21及壳本体22为绝缘材料,以增加使用的安全性。该电池组24是由数颗单体电池241以焊接方式形成堆叠的结构(如图3所示),同时留有正极导线242和正极端子243、温度感测导线244和温度感测端子245、负极导线246和负极端子247。该单体电池241的材质则可为镍氢电池、镍镉电池或锂电池等。该端子盖23主要作为一输出介面,其一侧设有裸露于外界的正极端232、温度感测输出端233及负极端234,内部则以数导线分别连接一正极对接端子235、温度对接端子236、负极对接端子237,由于此部分的结构,在组装时,使电池组24能快速及容易地与端子盖23完成装配的工作,在目后的更换作业也方便不少。而裸露的端子则有助于与设备的配线安装作业,增加产品的适用性及方便性。当组装时,将电池组24与端子盖23的各端子分别连接即可构成导电通路。再将组合完成的电池组24和端子盖23一起置入壳本体22内,然后盖上上盖21,即完成整体的组装,成品仅有端子盖23的端子裸露在外,准备和外部导线连接,不再有如常规结构导线外露的情况,本技术的产品不但兼具美观实用而且易于拿取,不须担心因导线外露可能引发短路的问题。假设本技术是以12V为模块基础,若需24V工作电压,则以串联方式即可达到,但此时其中一组电池组结构需作简单的调整,如图5A所示,该端子盖23’留有两个温度感测输出端233和235,即将原本接地的导线改为与温度感测输出端235相连接(如图5B所示),除此之外其余部分皆如先前所述的结构相同。再以图6的方式将电极连接,即可串联成24V,同理若36V工作电压,只要将3个12V模组串联在一起,就可完成36V的电池组,以此类推可制作48V电池组。由于端子盖处的输出端子皆为目前市面通用的形式,利用简单的导线即可连接,不管串联或并联皆容易,方便厂商装配及使用。综合以上所述,本技术模块化电池组结构,由于模块化、规格化的电池组外型,不但美观且易拿取,不必担心短路问题,且统一的规格方便于厂商间的相互运用,并可置换、取代传统的铅酸电池,生产制造皆容易,而对于不同工作电压的场所,经由简单的配线连接即可达到,使产品适用范围更广,使之更具市场竞争力及实用价值。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书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技术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化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由上盖及壳本体组合形成的中空盒体状;一电池组,它由数颗电池焊接而成,并恰固定于上述盒体内部;一端子盖,它结合于上述盒体的一侧,其一侧设有裸露于外界的正极端、负极端及至少一个温度感测输出端 ,内部并利用数导线分别与电池组的正极导线、温度感测导线及负极导线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由上盖及壳本体组合形成的中空盒体状;一电池组,它由数颗电池焊接而成,并恰固定于上述盒体内部;一端子盖,它结合于上述盒体的一侧,其一侧设有裸露于外界的正极端、负极端及至少一个温度感测输出端,内部并利用数导线分别与电池组的正极导线、温度感测导线及负极导线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组,其电池为镍氢电池、镍镉电池或锂电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本体,其内部底缘设有数片配合电池组底部的曲线,以固定电池组的位置及防止任意移动的似波浪状的隔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其底面设有数片配合电池组顶部的曲线,以固定电池组的位置及防止任意移动的似波浪的隔片。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渊洲
申请(专利权)人:动力电池香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