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怀远专利>正文

电动自行车用单体蓄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052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单体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至少由两个单体电池串联构成;所述单体电池包括一个极群单元,正、负极柱通过汇流排分别连接到极群单元的一侧,所述极群单元装置于电池槽中,电池槽上端装置有上盖,安全阀装置于上盖上的凹腔内,电池槽中充有稀硫酸;正、负极端子装置于正、负极柱的一端,端子下方于上盖上装置有螺母,铜片串联连接两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端子。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每个单体电池进行检测,电池组平衡性更好,使用寿命得到大幅度提高;如果电池组出现故障,只需要更换已损坏的单体电池就可继续使用,维护方便并且节约维护及使用成本;使用方便,可根据客户不同需求任意组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单体蓄电池组
技术介绍
当前,电动自行车电池的以铅酸蓄电池为主,铅酸蓄电池在组装过程中均采用极板称重、电压配组、容量配组等工艺来保证整组电池的平衡性,然而这种生产工艺是存在缺陷的,对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很不利。以最常用的6-DZM-10电池为例,单只电池电压为12V,每只电池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电压为2V,每个单元可独立工作,6个单元间通过铅制连接桥串联而成。电池出厂前,需要对单只电池进行检测,我们把容量、电压在相同范围内的单只电池配成组,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对于同一组电池来说,从表面上看电池组是平衡的,但是每只电池的6个单元之间存在差异,因为电池组装好后,无法对6个单元进行检测,所以每单元之间的平衡性无法保证。电池组在连续充放若干次后,单元之间差异会变大,内阻大、电压高的单元会出现过充过放现象,而内阻小、电压低的单元又会出现欠充欠放现象,久而久之,则极有可能出现某一单元先损坏的现象,以至于整个电池报废,同时,电池在持续放电过程中,电池会产生热量,会加快硫酸的腐蚀速度,腐蚀较严重的是汇流排和连接桥,最终结果可能会导致蓄电池脱片、断格等严重后果,以至于电池报废。另外,如果单只电池的某个单元出现微短路、短路、断格、脱片等现象,用户维护十分困难,往往会报废整个单只电池甚至整个电池组,这对企业和用户都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对社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并且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单体蓄电池组,其使用方便,可任意组合;平衡性更好,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并且节约维护及使用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单体蓄电池组,至少由两个单体电池连接构成;所述单体电池包括一个极群单元,正、负极柱通过汇流排分别连接到极群单元的一侧,所述极群单元装置于电池槽中,电池槽上端装置有上盖,安全阀装置于上盖上,电池槽中充有稀硫酸;正、负极端子装置于正、负极柱的一端,端子下方于上盖上装置有螺母,铜片连接两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端子。上述各单体电池的电池槽底部分别设有十字槽;上述单体电池用连接板通过电池槽底部的十字槽连接;上述上盖呈台阶形,上盖的上部小于上盖的下部;上述连接在一起的单体电池上装置有保护盖。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本技术采用单体电池串联成电池组的形式,可以对每个单体电池进行检测,电池组平衡性更好,使用寿命得到大幅度提高;如果电池组出现故障,只需要更换已损坏的单体电池就可继续使用,维护方便并且节约维护及使用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用方便,可根据客户不同需求任意组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单体电池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单体电池的剖视图。图4为极群单元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底部连接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至少由两个单体电池1串联构成,在本实施例中,电动自行车用单体蓄电池组由6个单体电池1串联构成。如图2~3所示,上述的单体电池1包括一个极群单元2,极群单元2由正极板201、负极板203及间隔在它们之间的超细玻璃纤维隔板202构成,正极板201、负极板203为涂膏式极板。如图5、图3、图2、图1所示,正、负极柱(14、15)通过汇流排16分别到连接到极群单元2的一侧,极群单元2装置于电池槽3中,电池-->槽3上端装置有上盖4,安全阀6装置于上盖4上的凹腔内,电池槽3中充有稀硫酸。正、负极端子5分别装置于正、负极柱(14、15)的一端,端子5为铜端子,厚度和宽度要根据电池容量的大小来定,比如与6-DZM-10型电池相近的电池组可选用厚度1~1.2mm,宽度为8-10mm的铜片,端子5下方的上盖4上有螺母槽8,螺母11装置在螺母槽8中,本实施例中的螺母槽8为六角形槽,可放入外六角螺母11。铜片13串联两个单体电池正、负极端子5,将单体电池串联成电池组,可按照使用的要求将多个单体电池1串联在一起。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单体电池的电池槽3底部分别设有十字槽301,单体电池1用连接板17通过电池槽3底部的十字槽301连接,根据不同的单体电池1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可选择用“口”字形、“一”字形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板17将单体电池1连接在一起。另外,单体电池1的上盖4呈台阶形,上盖的上部401小于上盖的下部402。见图1、图2,当一定数量的单体电池1串联好后,保护盖9可装在串联后的单体电池1上盖的下部402突出于上部401的台阶上,起到保护单体电池组的作用。保护盖9的一端分别开有两个方孔901,方孔901正对着下部的端子5,用户用焊接、螺丝连接等方式从端子引出导线,以便于连接其他装置。本技术的安装及维护过程如下:单体电池1的正、负极柱(14、15)通过汇流排16分别焊接于极群单元2的同一侧(如图4、5),焊接好后,装入到电池槽3中,盖上电池上盖4,将端子5焊接到正、负极柱(14、15)上,封端子胶18(如图3)并烘干。见图1—图3,在焊接端子5前,应先将六角螺母11放入螺母槽8中,在单体电池1中灌入稀硫酸,将安全阀6装置于上盖4上,将盖片10与上盖4用胶粘合,完成单体电池1的安装。当用户需对单体电池1作维护时,可用工具撬开盖片10即可。单体电池1充电后,可对单体电池1进行容量、内阻、电压等数据进行检测,把在相同参数范围内的单体电池1进行分组、组合。如图1所示,先将单体电池1排放整齐,用铜片13将单体电池连接好,拧紧十字头螺钉12,并用胶粘结十字头螺丝12,以防止松动。考虑到成本因素,铜片13可用电缆线代替,铜片13的厚度和宽度要根据电池容量大小来定,比如与6-DZM-10型电池相近的电池组可选用宽度8~10mm、厚度为1mm的铜片,如果采用电缆连接,-->可选用直径2.5~4mm电缆线。连接好铜片后,将连接板17放入电池槽3底部的十字槽301中,并用胶粘结住,如图6所示。电池底部连接好后,可盖上保护盖9,并用胶粘结住。当整个电池出现故障时,先用工具撬开保护盖9,用仪器检查每个单体电池是否正常,将损坏的单体电池挑出,修好或换新单体电池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单体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至少由两个单体电池连接构成;所述单体电池包括一个极群单元,正、负极柱通过汇流排分别连接到极群单元的一侧,所述极群单元装置于电池槽中,电池槽上端装置有上盖,安全阀装置于上盖上,电池槽中充有稀硫酸;正、负极端子装置于正、负极柱的一端,端子下方于上盖上装置有螺母,铜片连接两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单体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至少由两个单体电池连接构成;所述单体电池包括一个极群单元,正、负极柱通过汇流排分别连接到极群单元的一侧,所述极群单元装置于电池槽中,电池槽上端装置有上盖,安全阀装置于上盖上,电池槽中充有稀硫酸;正、负极端子装置于正、负极柱的一端,端子下方于上盖上装置有螺母,铜片连接两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端子。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用单体蓄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怀远
申请(专利权)人:唐怀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