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精密设备的顶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3920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精密设备的顶升装置包括安装基板和顶升板,安装基板上设置有若干升降机构、第一动力轮和第二动力轮;升降机构包括升降丝杆和与升降丝杆传动连接的驱动轮,驱动轮用于带动升降丝杆升降运动,顶升板设置于若干升降丝杆的顶端;第一动力轮、第二动力轮以及若干驱动轮通过一传动带传动连接,第一动力轮的直径远大于第二动力轮的直径,第一动力轮和第二动力轮均可用于为驱动轮提供动力;通过上述顶升装置,可先通过直径比较大的第一动力轮带动驱动轮转动,当升降丝杆靠近目标位置附近时,再转而使用直径比较小的第二动力轮带动驱动轮转动,从而有效调节顶升板的顶升精度。板的顶升精度。板的顶升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精密设备的顶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精密顶升机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精密设备的顶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设备中经常会用到顶升装置,以将所要处理的加工工件顶起。目前常用的顶升装置,是通过一动力电机带动升降丝杆上下移动,这满足了一般的工作需求。随着设备的精密程度越来越高,对顶升装置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对于顶升面的控制精度上。为了达到对顶升面的控制精度的要求,现如今普遍采用小直径的动力轮来提供动力,这样虽然可解决控制精度的问题,然后小直径的动力轮又会验证影响顶升面的升降速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既可保证升降速度又可有效调节顶升精度的用于精密设备的顶升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精密设备的顶升装置包括安装基板和顶升板,所述安装基板上设置有若干升降机构、第一动力轮和第二动力轮;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丝杆和与所述升降丝杆传动连接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用于带动所述升降丝杆升降运动,所述顶升板设置于若干所述升降丝杆的顶端;所述第一动力轮、所述第二动力轮以及若干所述驱动轮通过一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轮的直径远大于所述第二动力轮的直径,所述第一动力轮和所述第二动力轮均可用于为所述驱动轮提供动力。
[0005]较佳的,所述第一动力轮的直径至少为所述第二动力轮的直径的3倍。
[0006]较佳的,所述第一动力轮、所述第二动力轮和所述驱动轮的直径比为5:1:3。
[0007]较佳的,所述安装基板上设置有三套间隔设置的所述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动力轮和所述第二动力轮位于三个所述驱动轮所构成的三角区域内。
[0008]较佳的,三个所述驱动轮构成一正三角形,所述第一动力轮位于三个所述驱动轮构成的正三角形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动力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动力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动力轮的相对的两侧,且两所述第二动力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动力轮和与靠近的所述驱动轮错位布置。
[0009]较佳的,所述升降丝杆的顶端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顶升板连接的法兰盘。
[0010]较佳的,还包括一与所述第一动力轮和所述第二动力轮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动力轮和所述第二动力轮的工作状态。
[0011]较佳的,所述安装基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顶升板与所述安装基板之间的距离。
[0012]较佳的,所述距离传感器包括激光红外测距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用于精密设备的顶升装置,为驱动升降丝杆进行升
降运动的驱动轮配置有两种动力轮,分别为第一动力轮和第二动力轮,而且第一动力轮的直径原发于第二动力轮的直径,这样,在控制顶升板的上升过程中,可先通过直径比较大的第一动力轮带动驱动轮转动,从而使得升降丝杆快速靠近目标位置,当升降丝杆靠近目标位置附近时,再转而使用直径比较小的第二动力轮带动驱动轮转动,从而有效调节顶升板的顶升精度;由此可知,通过上述顶升装置,既可有效确保顶升板的顶升速度,又可确保对顶升板的顶升精度的控制。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顶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顶升装置去除顶升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顶升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9]如图1至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精密设备的顶升装置,其包括安装基板1和顶升板2,安装基板1上设置有若干升降机构、第一动力轮30和第二动力轮31。升降机构包括升降丝杆40和与升降丝杆40传动连接的驱动轮41,驱动轮41用于带动升降丝杆40升降运动,顶升板2设置于若干升降丝杆40的顶端,通过升降丝杆40带动顶升板2做升降运动。第一动力轮30、第二动力轮31以及若干驱动轮41通过一传动带5传动连接,从而使得若干升降丝杆40同步运动,以保证顶升板2的平稳升降。第一动力轮30的直径远大于第二动力轮31的直径,第一动力轮30和第二动力轮31均可用于为驱动轮41提供动力。当采用上述顶升装置来移动目标工件时,将顶升板2的移动路径分为两段,分别为占比比较大(如总长的80%)的第一路径和占比比较小的和第二路径,在第一路径内,可通过第一动力轮30带动若干驱动轮41转动,从而使得顶升板2快速靠近目标位置。当顶升板2进入第二路径,停止第一动力轮30的动力供给,同时启动第二动力轮31的动力供给,通过第二动力轮31带动若干驱动轮41缓慢靠近目标位置。因此,通过上述第一动力轮30和第二动力轮31的配合工作,既可有效确保顶升板2的顶升速度,又可确保对顶升板2的顶升精度的控制。
[002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远大于”的概念指:一个取值至少大于另一个取值3倍,例如上文中第一动力轮30的直径的取值至少大于第二动力轮31的3倍。因此,只要保证一个取值至少大于另一个取值3倍,即可满足本实施例中对于“远大于”的要求,其具体倍数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经验设定,此处不予限制。
[0021]具体的,第一动力轮30、第二动力轮31和驱动轮41的直径比为5: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轮30的直径大于驱动轮41的直径,可带动驱动轮41快速转动,第二动力轮31的直径远小于第一动力轮30和驱动轮41的直径,从而有效控制顶升板2的顶升精度。
[0022]进一步的,安装基板1上设置有三套间隔设置的升降机构,第一动力轮30和第二动力轮31位于三个驱动轮41所构成的三角区域内。本实施例中,通过三套呈三角形布置的升降机构的设置,使得顶升板2的运动更加稳定。
[0023]具体的,三个驱动轮41构成一正三角形,第一动力轮30位于三个驱动轮41构成的正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第二动力轮31为两个,两个第二动力轮31分别位于第一动力轮30的相对的两侧,且两第二动力轮31分别与第一动力轮30和与靠近的驱动轮41错位布置。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动力轮31分别位于第一动力轮30的相对的两侧,既可作为动力轮使用,又可作为涨紧轮使用,节约成本。
[0024]更进一步的,如图1,升降丝杆40的顶端还设置有用于与顶升板2连接的法兰盘6,从而方便顶升板2的安装,而且进一步增加顶升板2的稳定性。
[0025]再者,本技术顶升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还包括一与第一动力轮30和第二动力轮31电性连接的控制器7,控制器7用于控制第一动力轮30和第二动力轮31的工作状态。较佳的,安装基板1上还设置有与控制器7电性连接的距离传感器8,距离传感器8用于检测顶升板2与安装基板1之间的距离。控制器7根据距离传感器8的反馈来控制第一动力轮30和第二动力轮31的动力输出或关闭,以此控制顶升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精密设备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板和顶升板,所述安装基板上设置有若干升降机构、第一动力轮和第二动力轮;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丝杆和与所述升降丝杆传动连接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用于带动所述升降丝杆升降运动,所述顶升板设置于若干所述升降丝杆的顶端;所述第一动力轮、所述第二动力轮以及若干所述驱动轮通过一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轮的直径远大于所述第二动力轮的直径,所述第一动力轮和所述第二动力轮均可用于为所述驱动轮提供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精密设备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轮的直径至少为所述第二动力轮的直径的3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精密设备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轮、所述第二动力轮和所述驱动轮的直径比为5: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精密设备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板上设置有三套间隔设置的所述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动力轮和所述第二动力轮位于三个所述驱动轮所构成的三角区域内。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龙江李井全姚明明曾凡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森科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