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滚子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385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外圈、滚子和内圈,所述外圈套设在内圈上,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设置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置滚子的兜孔,相邻所述兜孔之间均设置有梁体,若干个所述梁体两侧壁均为用于与对应滚子外周壁相接触的配合面,每个所述兜孔两侧壁均为抵触面,每个所述抵触面上均凸起有用于与滚子侧壁相接触的抵触台,每个所述抵触台两侧壁与相邻抵触面之间形成有圆弧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保持架组装较为困难的问题。为困难的问题。为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柱滚子轴承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
,具体为一种圆柱滚子轴承。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结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主要采用简单的环形金属实体车制保持架,分为保持架座和保持架盖,可理解为简单的桶状结构,保持架加工容易,但保持架和外套、滚子形成组件时,保持架包容滚子面积小,滚子的耷拉量较大,内套装入时较困难,特别是中大型薄壁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尤为严重,带来的卡碰伤直接影响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圆柱滚子轴承,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持架组装较为困难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外圈、滚子和内圈,所述外圈套设在内圈上,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设置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置滚子的兜孔,相邻所述兜孔之间均设置有梁体,若干个所述梁体两侧壁均为用于与对应滚子外周壁相接触的配合面,每个所述兜孔两侧壁均为抵触面,每个所述抵触面上均凸起有用于与滚子侧壁相接触的抵触台,每个所述抵触台两侧壁与相邻抵触面之间形成有圆弧槽。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圆弧槽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将滚子装入兜孔中,而抵触台的设置则是为了确保滚子不会脱离兜孔,同时圆弧槽的设置还便于轴承散热和润滑油进出,进一步的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上述技术的设置使得滚动体在保持架中的耷拉量小,内套装入非常容易。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外圈两侧壁上均朝内圈外周壁方向弯折有第一挡环,所述内圈左侧壁上均朝外圈内周壁方向弯折有第二挡环,所述第一挡环内周壁与保持架外周壁之间间隙配合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挡环内侧壁均与外圈内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油脂槽,所述第二挡环外周壁与保持架内周壁之间间隙配合设置,所述第二挡环内侧壁与内圈外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油脂槽,所述内圈右侧壁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挡边,所述第一挡边外周壁与保持架内周壁之间间隙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挡边内侧壁与滚子侧壁相接触。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外圈两侧壁上均朝内圈外周壁方向弯折有第一挡环,且第一挡环内周壁与保持架外周壁之间间隙配合设置,上述技术的设置既减少外界杂质侵入到滚道的可能性,同时还能通过第一挡环限制滚子,确保滚子不会脱离外圈内周壁上的滚道;而上述技术中内圈左侧壁上均朝外圈内周壁方向弯折有第二挡环,第二挡环外周壁与保持架内周壁之间间隙配合设置,内圈右侧壁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挡边,第一挡边外周壁与保持架内周壁之间间隙配合设置,第一挡边内侧壁与滚子侧壁相接触,通过第二挡环和第一挡边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滚子脱离内圈外周壁上的滚道,同时还能有效的减少外界杂质侵入内圈外周壁上的滚道的可能性;上述技术中第一挡边可拆卸设置在内圈
上,方便操作人员将保持架组装到内圈与外圈之间,而上述技术中第一油脂槽和第二油脂槽的设置则能有效的存储过量油脂,避免轴承内部出现抛脂、漏脂的现象。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挡边上贯穿有若干个第一开孔,所述内圈右侧壁上对应每个第一开孔位置均开设有第二开孔,每个所述第一开孔上均设置有堵塞杆,每个所述堵塞杆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开孔螺纹配合,另一端穿进对应的第二开孔并与第二开孔螺纹配合。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第一开孔上设置有堵塞杆,通过堵塞杆来实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的对接,同时还能将第一挡边稳固固定在内圈侧壁上,进一步的提高了第一挡边在内圈上的稳定性。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内圈上中空开设有补油腔,所述补油腔内填充有固态油脂,所述内圈外周壁上排布有若干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与补油腔连通设置,所述补油腔与其中一个第二开孔连通设置。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补油腔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通过上述第二开孔向补油腔内补油,补充的油脂在轴承运转时会由固态形式转变成液态油脂,而后从出油孔中排至滚子上,通过上述的设置,确保轴承内部不会出现干转现象,避免滚子因缺油而摩擦损耗过大进而受损,进一步避免出现因滚子受损导致轴承失效的问题。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保持架两侧壁上贯穿有若干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与每个抵触台位置一一对应设置,若干个所述通孔均贯穿至对应抵触台端面上。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通孔的设置便于轴承散热和润滑油进出,进一步的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每个所述梁体内周壁上均凸起有用于限制滚子脱离兜孔的限制块。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限制块的设置确保滚子不会在受到高额载荷时脱离兜孔导致轴承失效。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每个所述梁体的配合面上均横向开设有刮油槽,每个所述梁体配合面均与对应梁体内周壁之间通过平滑曲面连接。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刮油槽的设置能够刮取滚子表面多余的油脂,确保轴承内不会出现抛脂、漏脂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剖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保持架的三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圆柱滚子11轴承,包括外圈1、滚子11和内圈2,所述外圈1套设在内圈2上,所述外圈1与内圈2之间设置有保持架3,所述保持架3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置滚子11的兜孔31,相邻所述兜孔31之间均设置有梁体32,若干个所述梁体32两侧壁均为用于与对应滚子11外周壁相接触的配合面,每个所述兜孔31两侧壁均为抵触面,每个所述抵触面上均凸起有用于与滚子11侧壁相接触的抵触台33,每个所述抵触台33两侧壁与相邻
抵触面之间形成有圆弧槽34,所述外圈1两侧壁上均朝内圈2外周壁方向弯折有第一挡环12,所述内圈2左侧壁上均朝外圈1内周壁方向弯折有第二挡环21,所述第一挡环12内周壁与保持架3外周壁之间间隙配合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挡环12内侧壁均与外圈1内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油脂槽121,所述第二挡环21外周壁与保持架3内周壁之间间隙配合设置,所述第二挡环21内侧壁与内圈2外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油脂槽211,所述内圈2右侧壁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挡边22,所述第一挡边22外周壁与保持架3内周壁之间间隙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挡边22内侧壁与滚子11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一挡边22上贯穿有若干个第一开孔221,所述内圈2右侧壁上对应每个第一开孔221位置均开设有第二开孔23,每个所述第一开孔221上均设置有堵塞杆222,每个所述堵塞杆222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开孔221螺纹配合,另一端穿进对应的第二开孔23并与第二开孔23螺纹配合,所述内圈2上中空开设有补油腔24,所述补油腔24内填充有固态油脂,所述内圈2外周壁上排布有若干出油孔25,所述出油孔25与补油腔24连通设置,所述补油腔24与其中一个第二开孔23连通设置,所述保持架3两侧壁上贯穿有若干个通孔35,每个所述通孔35与每个抵触台33位置一一对应设置,若干个所述通孔35均贯穿至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滚子和内圈,所述外圈套设在内圈上,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设置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置滚子的兜孔,相邻所述兜孔之间均设置有梁体,若干个所述梁体两侧壁均为用于与对应滚子外周壁相接触的配合面,每个所述兜孔两侧壁均为抵触面,每个所述抵触面上均凸起有用于与滚子侧壁相接触的抵触台,每个所述抵触台两侧壁与相邻抵触面之间形成有圆弧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两侧壁上均朝内圈外周壁方向弯折有第一挡环,所述内圈左侧壁上均朝外圈内周壁方向弯折有第二挡环,所述第一挡环内周壁与保持架外周壁之间间隙配合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挡环内侧壁均与外圈内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油脂槽,所述第二挡环外周壁与保持架内周壁之间间隙配合设置,所述第二挡环内侧壁与内圈外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油脂槽,所述内圈右侧壁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挡边,所述第一挡边外周壁与保持架内周壁之间间隙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挡边内侧壁与滚子侧壁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琼杰
申请(专利权)人:人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