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DEM与InSAR相位融合获得高精度地表沉陷盆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377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DEM与InSAR相位融合获取高精度地表沉陷盆地的方法,属于地表沉陷提取与地质灾害监测领域。使用融合无人机获取的DSM(DEM)数据和InSAR数据的变形监测方法,结合无人机DSM(DEM)数据获取的大形变和InSAR数据高精度的特点,实现了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取矿区的形变信息的目的。按以下步骤进行:S1、数据获取;S2、数据转换;S3、相位融合;S4、数据解算;最终得到完整、准确的矿区沉陷盆地变形。利用无人机获得矿区沉陷盆地信息修正影像处理过程中相位的“整周数”,可以提高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DEM与InSAR相位融合获得高精度地表沉陷盆地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DEM与InSAR相位融合获取高精度地表沉陷盆地的方法,属于地表沉陷提取与地质灾害监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煤炭开采在满足国家能源需求的同时也导致严重的矿区地质环境损害问题,比如矿区地表沉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煤炭开采引起岩层及地表沉陷是产生矿山地质环境损害的根源。尤其是我国西部以大规模、高强度快速开采为主,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损害也呈现出变形速度快、损害程度深、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在这种形式下,如何快速、准确、全面地监测西部高强度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与环境损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0003]常规地表移动变形监测方法,按照布站形式,可分为剖面线状观测站和网状观测站。前者使用较广,它是在工作面走向/倾向主断面上布“点”成“线”组成观测站;后者是多布设一些测点组成网格状的观测站,由于受地形、地物条件限制(如占用更多土地),后者使用较少。两种观测站获取的均为有限的“点状”数据。常规观测站主要采用包括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经纬仪、全站仪)、水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DEM与InSAR相位融合获得高精度地表沉陷盆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S1、数据获取;通过InSAR获取目标时间段内的N景SAR影像,并通过UAV航摄在目标时间段内先后获取两期DEM数据;S2、数据转换;将步骤S1获取的N景SAR影像进行干涉和解缠处理,获取N

1幅解缠相位,通过“叠加”和重缠绕处理,得到复数缠绕相位;将步骤S1获取的两期DEM数据相减获得矿区沉陷大变形;再将矿区沉陷大变形根据雷达波长转换为绝对干涉相位,并转换为缠绕相位,得到含有大变形的缠绕相位;S3、相位融合;将步骤S2获取的含有大变形的缠绕相位与复数缠绕相位融合,修正SAR相位中的整周数,得到含有大变形的融合相位;S4、数据解算;通过解算处理,最终得到完整、准确的矿区沉陷盆地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DEM与InSAR相位融合获得高精度地表沉陷盆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对N景SAR影像处理时,SAR影像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先对相邻两景影像进行两轨差分干涉处理,再进行相位解缠,对相干性小于0.2的区域进行掩膜,得到N

1幅解缠相位,此后,对解缠相位的掩膜区域内插出相位值,将N

1幅解缠相位图累加;累加解缠相位中的稳定区域选择控制点,拟合相位趋势面并去除,即进行相位去斜处理,消除因基线不准确引起的斜坡效应;对去斜后的干涉相位按照相位余弦为实部、相位正弦为虚部,重新将解缠相位转换为复数缠绕相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DEM与InSAR相位融合获得高精度地表沉陷盆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鹏周大伟安鱼飞王玲王萌萌周健王红涛占喜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