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雷器芯体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337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避雷器芯体固定架,包括安装架体,所述安装架体两侧均设有固定梁,且其中一侧固定梁上设有前顶针、顶盘座和弹簧座,所述顶盘座内设有偏心顶盘,所述前顶针一端穿过所述弹簧座后伸入至所述顶盘座中并与所述偏心顶盘相抵,所述弹簧座内设有弹簧套装于所述前顶针的轴杆上,且所述前顶针的轴杆上设有弹簧压板,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弹簧压板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座自由端端部内壁相抵,所述安装架体另一侧固定梁上设有后顶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各个芯体顶紧力一致,避免电阻片出现接触不良现象,并且操作简单方便,利于维持现场环境。维持现场环境。维持现场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雷器芯体固定架


[0001]本技术涉及避雷器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避雷器芯体固定架。

技术介绍

[0002]避雷器在生产过程中芯体经常需要批量存放,但现有技术中的避雷器芯体垂直固定架采用扳手拧紧螺丝,并使螺丝顶紧避雷器芯体使其固定,而每支芯体的顶紧力不一致,这容易导致避雷器芯体中的电阻片出现接触不良现象,另外操作人员利用扳手旋拧螺丝费时费力,进而影响生产效率,操作人员也容易疲劳,而垂直固定的避雷器芯体表面会有部分树脂滴落到固定架下端,树脂固化后难以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雷器芯体固定架,能够保证各个芯体顶紧力一致,避免电阻片出现接触不良现象,并且操作简单方便,利于维持现场环境。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避雷器芯体固定架,包括安装架体,所述安装架体两侧均设有固定梁,且其中一侧固定梁上设有前顶针、顶盘座和弹簧座,所述顶盘座内设有偏心顶盘,所述前顶针一端穿过所述弹簧座后伸入至所述顶盘座中并与所述偏心顶盘相抵,所述弹簧座内设有弹簧套装于所述前顶针的轴杆上,且所述前顶针的轴杆上设有弹簧压板,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弹簧压板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座自由端端部内壁相抵,所述安装架体另一侧固定梁上设有后顶针。
[0006]所述安装架体设有多个连接杆,且安装架体两侧的固定梁通过各个连接杆连接。
[0007]所述安装架体内部设有树脂托槽,且所述树脂托槽设于避雷器芯体下侧并通过对应的连接杆支撑。
[0008]所述偏心顶盘通过一转轴安装于所述顶盘座中,所述转轴设于偏心顶盘远离所述前顶针一侧,并且和所述前顶针处于同一直线上。
[0009]所述偏心顶盘上设有把手。
[0010]所述前顶针前端设有顶针头,所述后顶针前端呈锥状。
[0011]所述偏心顶盘一侧设有卡槽与所述前顶针后端配合。
[0012]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3]1、本技术利用偏心转盘压紧前顶针实现避雷器芯体固定,并且偏心转盘在图1所示的顶紧死点位置相同,这就保证避雷器芯体顶紧力相同,避免避雷器芯体中的电阻片出现接触不良现象。
[0014]2、本技术推动把手即可驱动偏心转盘转动,进而实现避雷器芯体的顶紧和松开,操作简单方便。
[0015]3、本技术在安装架体内部设有树脂托槽承接避雷器芯体上滴落的树脂,清理时可将树脂托槽取走,利于保持现场环境。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4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
[0020]其中,1为固定梁,2为偏心顶盘,201为转轴,202为把手,203为卡槽,3为弹簧,4为前顶针,401为顶针头,402为弹簧压板,5为避雷器芯体,6为后顶针,7为连接杆,8为树脂托槽,9为顶孔,10为顶盘座,11为弹簧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22]如图1~4所示,本技术包括安装架体,所述安装架体两侧均设有固定梁1,且其中一侧固定梁1上设有前顶针4、顶盘座10和弹簧座11,所述顶盘座10内设有偏心顶盘2,所述前顶针4一端穿过所述弹簧座11后伸入至所述顶盘座10中并与所述偏心顶盘2相抵,所述偏心顶盘2转动即驱动所述前顶针4移动,所述弹簧座11内设有弹簧3套装于所述前顶针4的轴杆上,且如图2所示,所述前顶针4的轴杆上设有弹簧压板402,所述弹簧3一端与所述弹簧压板402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座11自由端端部内壁相抵,所述安装架体另一侧固定梁1上设有后顶针6。如图1所示,避雷器芯体5两端均设有顶孔9,本技术工作时,所述前顶针4通过所述偏心顶盘2旋转驱动移动,直至所述前顶针4和后顶针6分别插入对应的顶孔9中将避雷器芯体5夹紧固定。
[0023]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架体包括连接杆7,且安装架体两侧的固定梁1通过多根连接杆7实现连接,所述安装架体内部设有树脂托槽8,且所述树脂托槽8设于避雷器芯体5下侧并通过相应的连接杆7支撑,所述树脂托槽8用于承接避雷器芯体5上滴落的树脂。
[0024]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偏心顶盘2通过一转轴201安装于所述顶盘座10中,所述顶盘座10呈凹型且两侧凹壁限定所述偏心顶盘2的轴向位移,所述转轴201设于偏心顶盘2远离所述前顶针4一侧,并且和所述前顶针4处于同一直线上,当偏心顶盘2转动至图1所示位置时,所述偏心顶盘2的直径与所述前顶针4处于同一直线的死点位置,所述偏心顶盘2将前顶针4顶紧,而转动偏心顶盘2脱离上述位置,所述前顶针4在弹簧3作用下向外移动并脱离避雷器芯体5,此时所述转轴201与前顶针4端部之间的距离始终小于图1所示偏心顶盘2的直径距离。
[0025]如图2所示,所述偏心顶盘2上设有把手202方便操作人员转动。
[0026]如图2所示,所述前顶针4远离所述偏心顶盘2的前端设有顶针头401与避雷器芯体5上对应的顶孔9配合,如图1所示,所述后顶针6后端通过锁紧螺母固定于对应侧的固定梁1上,所述后顶针6前端呈锥状与避雷器芯体5上对应的顶孔9配合。
[0027]如图4所示,所述偏心顶盘2一侧设有卡槽203与所述前顶针4后端配合,以防止前顶针4脱离偏心顶盘2。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29]本技术工作时,操作人员向下推动偏心顶盘2的把手202至图1所示位置时,此时偏心顶盘2的直径与所述前顶针4处于同一直线的死点位置,所述偏心顶盘2将前顶针4顶
紧,并且所述前顶针4和后顶针6分别插入避雷器芯体5上对应的顶孔9中将避雷器芯体5夹紧固定,而向上转动把手202使偏心顶盘2脱离图1所示位置,所述前顶针4在弹簧3作用下向外移动并脱离避雷器芯体5,操作人员可将避雷器芯体5取出,此时所述转轴201与前顶针4端部之间距离始终小于图1所示偏心顶盘2的直径距离。
[0030]本技术利用偏心转盘2压紧前顶针4实现避雷器芯体5固定,并且偏心转盘2在图1所示顶紧死点位置相同,这就保证避雷器芯体5顶紧力相同,避免避雷器芯体中的电阻片出现接触不良现象,而操作人员推动所述把手202即可驱动偏心转盘2转动,进而实现避雷器芯体5的顶紧和松开,操作简单方便,另外所述安装架体内部设有树脂托槽8,且所述树脂托槽8设于避雷器芯体5下侧并通过相应的连接杆7支撑,所述树脂托槽8用于承接避雷器芯体5上滴落的树脂,清理时可将树脂托槽8取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雷器芯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体,所述安装架体两侧均设有固定梁(1),且其中一侧固定梁(1)上设有前顶针(4)、顶盘座(10)和弹簧座(11),所述顶盘座(10)内设有偏心顶盘(2),所述前顶针(4)一端穿过所述弹簧座(11)后伸入至所述顶盘座(10)中并与所述偏心顶盘(2)相抵,所述弹簧座(11)内设有弹簧(3)套装于所述前顶针(4)的轴杆上,且所述前顶针(4)的轴杆上设有弹簧压板(402),所述弹簧(3)一端与所述弹簧压板(402)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座(11)自由端端部内壁相抵,所述安装架体另一侧固定梁(1)上设有后顶针(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芯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体设有多个连接杆(7),且安装架体两侧的固定梁(1)通过各个连接杆(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维维陈淑敏高永海尹德洋王威何文杰宋青范庄子刘庆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北方避雷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