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绝缘防护套的接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327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绝缘防护套的接线装置,用于线鼻子的连接安装,包括直线驱动机构、缩口组件及压接组件,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安装在一底座上,直线驱动机构的顶部传动连接有一滑台,所述滑台上固定有夹具;所述缩口组件设置于直线驱动机构的侧部,其包括两个相对滑动设置在底座上的对压块,所述对压块的外端与一安装在底座上的推送机构相传动连接;接线时,可将线缆放置在直线驱动机构顶部的夹具上进行固定,通过对压块相对滑动挤压线缆端部的线芯,使其收缩,以便于其能够插入线鼻子内,通过压接组件的设置可自动完成线鼻子的压接固定,与人工操作相比,其较为省力,使用更加便利。利。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绝缘防护套的接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线缆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绝缘防护套的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设备线缆的绝缘防护套采用硅橡胶材料高温模压成型,具有电气性能优良,耐老化,耐高低温,可在任何条件下使用。线鼻子(DT)常用于电缆末端连接和续接,能让电缆和电器连接更牢固、更安全。是建筑、电力设备、电器连接等常用的材料。一般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按照国家接线规范要求电缆末端连接均需使用对应的接线连接端子。
[0003]目前在对具有用于绝缘防护套的线缆连接线鼻子时,通常会利用人工进行压接,但在遇到一些较粗的线缆的压接时,通常会变得较为费力,同时线缆也不易固定;此外线缆在剥开后其端部的芯线还可能分散开来,导致其难以插入线鼻子中,对其进行压接。
[0004]为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是本技术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绝缘防护套的接线装置。
[0006]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绝缘防护套的接线装置,用于线鼻子的连接安装,包括直线驱动机构、缩口组件及压接组件,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安装在一底座上,直线驱动机构的顶部传动连接有一滑台,所述滑台上固定有夹具;
[0007]所述缩口组件设置于直线驱动机构的侧部,其包括两个相对滑动设置在底座上的对压块,所述对压块的外端与一安装在底座上的推送机构相传动连接,两所述对压块的相对面上均凹设有对位配合的锥形槽,所述锥形槽的开口大小自远离滑台的方向逐渐缩小;
[0008]所述压接组件包括上压块及下压块,所述下压块设置于对压块的外侧,上压块及下压块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且两者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对位配合的弧形抵压槽,所述上压块的顶部与一升降机构相传动连接,并由其驱动作朝向或远离下压块的运动,所述夹具、锥形槽及下压块的弧形抵压槽位于同一直线上。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夹具至少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且转动连接在滑台顶部的滚轮、气缸及压杆,两所述滚轮之间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一放置槽,所述压杆的中间部转动连接在一竖直固定在滑台顶部的支撑杆上,所述压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与放置槽对位配合的抵压轮,所述压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推杆相转动连接,所述气缸倾斜设置在压杆的下方,并与压杆夹锐角设置,所述气缸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滑台上。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滚轮设置有四个,该四个滚轮两两为一组,两组滚轮之间形成的放置槽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上对应下压块的侧部竖直设置有与线鼻子的连接孔对位配合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弧形抵压槽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门龙架,门龙架的顶部安装有顶升气缸,该顶升气缸的推杆向下滑动贯穿门龙架并与上压块相连接。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接线装置包括直线驱动机构、缩口组件及压接组件,其中缩口组件包括两个相对滑动设置在底座上的对压块,对压块上开设有锥形槽;接线时,可将线缆放置在直线驱动机构顶部的夹具上进行固定,通过对压块相对滑动挤压线缆端部的线芯,使其收缩,以便于其能够插入线鼻子内,通过压接组件的设置可自动完成线鼻子的压接固定,与人工操作相比,其较为省力,使用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6]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8]实施例:参见图1

3,一种用于绝缘防护套的接线装置,用于线鼻子的连接安装,包括直线驱动机构100、缩口组件200及压接组件300,直线驱动机构100安装在一底座101上,直线驱动机构100的顶部传动连接有一滑台102,滑台102上固定有夹具103;直线驱动机构100可采用电动丝杠直线模组,滑台102连接于电动丝杠直线模组的滑块上;
[0019]缩口组件200设置于直线驱动机构100的侧部,其包括两个相对滑动设置在底座101上的对压块201,对压块201的外端与一安装在底座101上的推送机构202相传动连接,两对压块201的相对面上均凹设有对位配合的锥形槽211,锥形槽211的开口大小自远离滑台102的方向逐渐缩小;推送机构202采用气缸,用于驱动两个对压块201作相对靠近或远离的运动;
[0020]压接组件300包括上压块301及下压块302,下压块302设置于对压块201的外侧,上压块301及下压块302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且两者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对位配合的弧形抵压槽303,上压块301的顶部与一升降机构304相传动连接,并由其驱动作朝向或远离下压块302的运动,夹具103、锥形槽211及下压块302的弧形抵压槽303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中,升降机构304包括固定在底座101上的门龙架306,门龙架306的顶部安装有顶升气缸307,该顶升气缸307的推杆向下滑动贯穿门龙架306并与上压块301相连接;
[0021]夹具103至少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且转动连接在滑台102顶部的滚轮131、气缸132及压杆133,两滚轮131之间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一放置槽,压杆133的中间部转动连接在一竖直固定在滑台102顶部的支撑杆134上,压杆13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与放置槽对位配合的抵压轮135,压杆133的另一端与气缸132的推杆相转动连接,气缸132倾斜设置在压杆133的下方,并与压杆133夹锐角设置,气缸13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滑台102上。
[0022]压接时将线鼻子置入弧形抵压槽303内,并使其开口的一端朝向对压块201设置,将待接线线缆的端部剥去外护套,露出芯线端,将芯线端插入至两个对压块201的锥形槽211之间,线缆另一端放置在夹具103的放置槽中,启动气缸132,由气缸132推动压杆133底
端部,使压杆133另一端安装的抵压轮135下压,将线缆固定,之后再通过推送机构202驱动两个对压块201作相对靠近将位于锥形槽211内的线缆芯线端压紧收缩;之后推送机构202驱动对压块201回位,再由直线驱动机构100驱动线缆芯线端朝向弧形抵压槽303内的线鼻子运动,并插入其开口端内,启动升降机构304,由升降机构304驱动上压块301下压将线鼻子压扁完成接线,两个弧形抵压槽303对位配合后的间距需小于线鼻子的直径,以使其能够将其压扁。
[0023]为了提高对线缆夹持的稳定性,滚轮131设置有四个,该四个滚轮131两两为一组,两组滚轮131之间形成的放置槽位于同一直线上,夹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绝缘防护套的接线装置,用于线鼻子的连接安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线驱动机构(100)、缩口组件(200)及压接组件(300),所述直线驱动机构(100)安装在一底座(101)上,直线驱动机构(100)的顶部传动连接有一滑台(102),所述滑台(102)上固定有夹具(103);所述缩口组件(200)设置于直线驱动机构(100)的侧部,其包括两个相对滑动设置在底座(101)上的对压块(201),所述对压块(201)的外端与一安装在底座(101)上的推送机构(202)相传动连接,两所述对压块(201)的相对面上均凹设有对位配合的锥形槽(211),所述锥形槽(211)的开口大小自远离滑台(102)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压接组件(300)包括上压块(301)及下压块(302),所述下压块(302)设置于对压块(201)的外侧,上压块(301)及下压块(302)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且两者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对位配合的弧形抵压槽(303),所述上压块(301)的顶部与一升降机构(304)相传动连接,并由其驱动作朝向或远离下压块(302)的运动,所述夹具(103)、锥形槽(211)及下压块(302)的弧形抵压槽(303)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继达傅锦双马洪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策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