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差速器壳体的孔内球面同轴度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324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的孔内球面同轴度检具,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该用于差速器壳体的孔内球面同轴度检具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定位机构,底座上表面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上表面滑动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内转动连接有第二定位机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圆杆,圆杆上转动连接有翘板,翘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杆,底座的一侧设置具有磁性的角度板,圆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指针和第二指针,第一指针和第二指针分别位于固定杆的两侧且能同时被角度板吸引,该装置只需要通过转动差速器壳体,通过角度的变化来检测差速器壳体的同轴度,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检测效率高。检测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差速器壳体的孔内球面同轴度检具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具体是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的孔内球面同轴度检具。

技术介绍

[0002]差速器是汽车中的重要部件,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其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差速器可以调整左右轮转速差,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从而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主要由行星齿轮、行星轮架(差速器壳)、半轴齿轮等零件组成,其壳体的结构及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差速器的正常工作。
[0003]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9355851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的孔内球面同轴度检具,包括底座;第一支撑块,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顶部设置有第一V形槽;第二支撑块,其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相对设置,底部设置有第二V形槽;其中,所述第一V形槽开口大于所述第二V形槽的开口,所述第一支撑块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用于放置差速器壳体;圆盘,其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内部,所述圆盘底部设置有第一测头,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壁相接触;芯轴,其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圆盘后,定位在所述底座上;支撑架,其设置在所述支撑块一侧;杠杆,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中部,所述杠杆一端设置有第二侧头,所述第二侧头与所述圆盘顶部接触;百分表,其测头穿过所述支撑架顶部后与所述杠杆接触。
[0004]但是,上述技术方案还存在以下缺陷,在对圆盘进行转动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观察百分表的读数,不仅不方便操作,且在操作过程中不方便对最大值与最小值进行记录,影响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的孔内球面同轴度检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差速器壳体的孔内球面同轴度检具在对圆盘进行转动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观察百分表的读数,不仅不方便操作,且在操作过程中不方便对最大值与最小值进行记录,影响检测效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用于差速器壳体的孔内球面同轴度检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圆槽,所述第一圆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一定位机构,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表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挡板的上部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圆槽,所述第二圆槽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定位机构相同结构的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上转动连接有翘板,所述翘板的一端位于差速器壳体的底部且与差速器壳体的外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翘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具有磁性的角度板,所述圆
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指针和第二指针,所述第一指针和第二指针分别位于固定杆的两侧且能同时被角度板吸引。
[0007]为了增加翘板的摆动幅度,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翘板包括第一工作端和第二工作端,所述固定杆位于第二工作端的一端,所述第一工作端的长度为第二工作端长度的十分之一。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工作端和第二工作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0009]为了方便提高差速器壳体的转动速度,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工作端中远离第二工作端一端的下表面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安装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0]为了方便安装差速器壳体,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与第一圆槽转动连接的转筒,所述转筒中远离差速器壳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上且位于转筒的内部对称设置有凹型夹持板,所述转筒中远离差速器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杆,两个所述凹型夹持板上分别开设有与导向杆滑动连接的贯通孔。
[0011]为了保证差速器壳体检测的准确性,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圆槽和第二圆槽的圆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2]为了方便转动差速器壳体,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的外表面设置有把手。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角度板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圆弧槽,所述圆弧槽的圆心为圆杆的轴心。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设置圆杆、翘板、第一指针、第二指针、固定杆以及角度板,通过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将差速器壳体安装到第一挡板和安装板上,然后拨动第一指针和第二指针,使第一指针和第二指针分别与固定杆贴合设置,然后缓慢且匀速的转动差速器壳体,在转动过程中翘板的一端始终与差速器壳体保持接触状态,差速器壳体转动带动翘板在圆杆上转动,翘板的一端带动固定杆移动,固定杆的上下移动带动第一指针和第二指针在角度板上移动,当差速器壳体旋转至少一圈之后,读取第一指针和第二指针之间夹角的数值,用读取的角度数值减去第一指针和第二指针初始位置时之间的夹角数值,如果差值小于或者等于规定定角度,则为合格品,该装置只需要通过转动差速器壳体,通过第一指针和第二指针之间角度的变化来检测差速器壳体的同轴度,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
[0016]2、通过设置弹簧,差速器壳体的高点位置带动与其相接触翘板的一端向下移动时,翘板跟随差速器壳体向下移动,当差速器壳体中出现低于高点的位置时,弹簧能够对翘板提供向上的弹力,使得翘板能够迅速的根据差速器壳体的转动做出移动,从而可以提高差速器壳体的转动速度,进而提高差速器壳体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第一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座;2、第一挡板;3、第一圆槽;4、第一定位机构;401、转筒;402、双向丝杆;403、凹型夹持板;404、导向杆;5、第二挡板;6、滑槽;7、安装板;8、第二圆槽;9、第二定位机构;10、圆杆;11、翘板;1101、第一工作端;1102、第二工作端;12、差速器壳体;13、固定杆;14、角度板;15、第一指针;16、第二指针;17、弹簧;18、安装座;19、圆弧槽;2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如图1

3所示,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的孔内球面同轴度检具,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2,所述第一挡板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圆槽3,所述第一圆槽3内转动连接有第一定位机构4,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5,所述第二挡板5上表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槽6,所述第二挡板5的上部通过滑槽6滑动连接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圆槽8,所述第二圆槽8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定位机构4相同结构的第二定位机构9,所述第一挡板2与第二挡板5之间设置有圆杆10,所述圆杆10上转动连接有翘板1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的孔内球面同轴度检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2),所述第一挡板(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圆槽(3),所述第一圆槽(3)内转动连接有第一定位机构(4),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5),所述第二挡板(5)上表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槽(6),所述第二挡板(5)的上部通过滑槽(6)滑动连接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圆槽(8),所述第二圆槽(8)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定位机构(4)相同结构的第二定位机构(9),所述第一挡板(2)与第二挡板(5)之间设置有圆杆(10),所述圆杆(10)上转动连接有翘板(11),所述翘板(11)的一端位于差速器壳体(12)的底部且与差速器壳体(12)的外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翘板(11)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杆(13),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置具有磁性的角度板(14),所述圆杆(10)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指针(15)和第二指针(16),所述第一指针(15)和第二指针(16)分别位于固定杆(13)的两侧且能同时被角度板(14)吸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差速器壳体的孔内球面同轴度检具,其特征是,所述翘板(11)包括第一工作端(1101)和第二工作端(1102),所述固定杆(13)位于第二工作端(1102)的一端,所述第一工作端(1101)的长度为第二工作端(1102)长度的十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差速器壳体的孔内球面同轴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勇李凯刘振东李振涛白政委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信同利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