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装面板的加强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260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9
提供一种汽车外装面板的加强构造,使冲击负荷的吸收性能提高。该加强构造具备:板状的外面板(110);配置在比外面板(110)靠车辆内侧的长条状的多个第1加强部件(122);长条状的多个第2加强部件(124),配置在比外面板(110)靠车辆内侧,与多个第1加强部件(122)交叉;板状的内面板(135),配置在比第1加强部件(122)及第2加强部件(124)靠车辆内侧;及支承部件(140),设置在比内面板(135)靠车辆外侧,从车辆内侧支承第1加强部件(122)或第2加强部件(124),支承部件(140)在第1加强部件(122)与第2加强部件(124)交叉的多个交叉部或在相邻的交叉部之间支承第1加强部件(122)或第2加强部件(124)。件(124)。件(1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汽车外装面板的加强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外装面板的加强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周知有一种加强构造,该加强构造具备与汽车的外面板相邻地配置并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第1部件、以及在与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上延伸并与第1部件交叉的第2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21422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通过以格状设置的第1部件和第2部件,即使没有充分的空间也能够进行碰撞时的冲击吸收。但是,鉴于近年来的安全意识的提高,希望进一步提高冲击负荷的吸收性能。
[0008]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加强构造中,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冲击负荷的吸收性能,则例如可以想到将第1部件或第2部件加粗、或使用高强度的材质作为第1部件和第2部件的材质。但是,如果将第1部件、第2部件加粗,则存在空间效率变差这一不利点,如果采用高强度的材料作为第1部件、第2部件的材料,则存在加工性变差这一不利点。因此,需要附加与第1部件及第2部件不同的结构来提高碰撞性能。
[0009]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冲击负荷的吸收性能提高的汽车外装面板的加强构造。
[0010]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如以下所述。
[0012](1)一种汽车外装面板的加强构造,具备:板状的外面板;长条状的多个第1部件,被配置在比上述外面板靠车辆内侧;长条状的多个第2部件,被配置在比上述外面板靠车辆内侧,且与多个上述第1部件交叉;板状的内面板,被配置在比上述第1部件及上述第2部件靠车辆内侧;以及支承部件,被设置在比上述内面板靠车辆外侧,从车辆内侧支承上述第1部件或上述第2部件;上述支承部件在上述第1部件与上述第2部件交叉的多个交叉部或在相邻的上述交叉部之间,支承上述第1部件或上述第2部件。
[0013](2)如上述(1)所述的汽车外装面板的加强构造,上述第2部件比上述第1部件粗,上述支承部件在相邻的上述交叉部之间支承上述第1部件,在上述交叉部,上述第1部件被配置在上述外面板与上述第2部件之间。
[0014](3)如上述(1)所述的汽车外装面板的加强构造,上述第1部件在车高方向上延伸,上述第2部件在车长方向上延伸,上述第2部件比上述第1部件粗。
[0015](4)如上述(3)所述的汽车外装面板的加强构造,在上述交叉部,上述第1部件被配置在上述外面板与上述第2部件之间。
[0016](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外装面板的加强构造,具备多个上述支承部件。
[0017](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外装面板的加强构造,上述外面板是汽车的门的外面板。
[0018](7)如上述(6)所述的汽车外装面板的加强构造,上述支承部件具有:第1支承部件,其车辆外侧的端部被固定在上述第1部件或上述第2部件上;以及第2支承部件,其车辆内侧的端部被固定在上述内面板,上述第1支承部件和上述第2支承部件相互离开,以形成供上述门上具备的开闭自如的窗玻璃进入的间隙。
[0019]专利技术效果
[0020]有关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外装面板的加强构造能够起到使冲击负荷的吸收性能提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表示有关一实施方式从里侧(汽车的车辆内侧)观察汽车的外装面板的内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0022]图2是表示加强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0023]图3是表示从表侧(汽车的车辆外侧)观察外装面板的状态的示意图。
[0024]图4是表示沿着图3的单点划线I-I

的截面的示意图。
[0025]图5是表示支承部件的1个结构例的立体图。
[0026]图6是表示图3的第1加强部件和第2加强部件的交叉部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0027]图7是表示在交叉部分离第1加强部件和第2加强部件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0028]图8是表示从车辆外侧观察交叉部的状态的平面图。
[0029]图9是表示沿着图3的单点划线II-II

的截面的示意图。
[0030]图10是表示在相邻的2个交叉部之间以支承第1加强部件的方式配置支承部件140的例子的示意图。
[0031]图11是表示在相邻的2个交叉部之间以支承第1加强部件的方式配置支承部件140的例子的示意图。
[0032]图12是表示在相邻的2个交叉部之间以支承第2加强部件的方式配置支承部件140的例子的示意图。
[0033]图13是表示在相邻的2个交叉部之间以支承第2加强部件的方式配置支承部件140的例子的示意图。
[0034]图14是表示在加强部件侧的端部设有凸缘的支承部件的示意图。
[0035]图15是表示在加强部件侧的端部设有凸缘的支承部件的示意图。
[0036]图16是表示将加强部件侧的端部朝向轴心弯折、在加强部件侧形成了面146的支承部件的示意图。
[0037]图17是表示将加强部件侧的端部朝向轴心弯折、在加强部件侧形成了面的支承部件的示意图。
[0038]图18是表示由方筒构成支承部件的例子的立体图。
[0039]图19是表示由六边形的筒构成支承部件的例子的立体图。
[0040]图20是表示设有与加强部件的形状对应的凹部的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0041]图21是表示设有与加强部件的形状对应的凹部的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0042]图22是表示图20所示的支承部件140被配置在第1加强部件122与第2加强部件124交叉的交叉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3]图23是表示图21所示的支承部件140被配置在图10所示的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4]图24是表示支承部件具备分隔体的结构的示意图。
[0045]图25是表示支承部件具备分隔体的结构的示意图。
[0046]图26是表示支承部件具备分隔体的结构的示意图。
[0047]图27是表示支承部件具备分隔体的结构的示意图。
[0048]图28是表示支承部件具备分隔体的结构的示意图。
[0049]图29是表示由帽型的部件构成支承部件的例子的示意图。
[0050]图30是用来说明关于筒状构造的支承部件和帽型的支承部件、对于从车辆侧面碰撞时的冲击吸收能力进行比较而评价的结果的示意图。
[0051]图31是用来说明关于筒状构造的支承部件和帽型的支承部件、对于从车辆侧面碰撞时的冲击吸收能力进行比较而评价的结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首先,参照图1说明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的外装面板的结构。图1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从里侧(汽车的车辆内侧)观察汽车的外装面板100的内部的状态的示意图。这里,例示了门面板作为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汽车外装面板的加强构造,具备:板状的外面板;长条状的多个第1部件,配置在比上述外面板靠车辆内侧;长条状的多个第2部件,配置在比上述外面板靠车辆内侧,与多个上述第1部件交叉;板状的内面板,配置在比上述第1部件及上述第2部件靠车辆内侧;以及支承部件,设置在比上述内面板靠车辆外侧,从车辆内侧支承上述第1部件或上述第2部件,上述支承部件在上述第1部件与上述第2部件交叉的多个交叉部、或在相邻的上述交叉部之间支承上述第1部件或上述第2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装面板的加强构造,上述第2部件比上述第1部件粗,上述支承部件在相邻的上述交叉部之间支承上述第2部件,在上述交叉部,上述第1部件配置在上述外面板与上述第2部件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装面板的加强构造,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泽靖典铃木利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