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非织造织物的设备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241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非织造织物的设备,其中存在用于纺出纤维的至少一个纺丝装置,并且设置有沉积输送机,纤维能够在所述沉积输送机上沉积以构成非织造幅材。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在所述沉积输送机上的非织造幅材进行热空气预加固的热空气预加固装置。沿非织造幅材的输送方向在沉积输送机下游设置有用于接收预加固的非织造幅材的另一输送机,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在所述另一输送机上的非织造幅材进行最终加固的最终加固装置。能够这样在沉积输送机上对非织造幅材进行热空气预加固,使得非织造幅材在被转移到所述另一输送机之前沿机器方向(MD)的强度为0.6至4N/5cm。之前沿机器方向(MD)的强度为0.6至4N/5cm。之前沿机器方向(MD)的强度为0.6至4N/5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制造非织造织物的设备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具有至少一个非织造幅材的非织造织物的设备,其中存在用于纺出纤维的至少一个纺丝装置或至少一个纺丝梁,并且设置有沉积输送机、尤其是沉积筛带,纤维能够在该沉积输送机上沉积成非织造幅材。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相应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在本专利技术范围中尤其是使用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纤维并且优选使用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连续长丝作为纤维。连续长丝基于其准无限的长度不同于短纤维,短纤维具有短得多的、如10mm到60mm的长度。在本专利技术范围中使用的连续长丝尤其是涉及用纺粘设备或纺粘方法制造的、优选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连续长丝。

技术介绍

[0002]上述类型的设备和方法从实践中以不同的实施方式已知。因此,已知在沉积筛带上沉积连续长丝以形成非织造幅材,对该非织造幅材进行预加固并且随后对非织造幅材进行最终加固。预加固例如可借助压实辊进行并且尤其是在热空气炉中进行最终加固(热风粘合加固)。此外,也已知在沉积筛带上的纤维沉积区域中空气或工艺空气被吸过沉积筛带。在许多已知的设备中,预加固和最终加固是在同一输送机上或同一沉积筛带上进行的。本专利技术基于这样的认识,即在相同的沉积输送机上进行所有的加固措施并不总是有利的。
[0003]对于某些应用来说,所谓的高蓬松度产品是非常优选的。在此涉及具有相对大厚度和高柔软度的非织造织物或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制造这种具有希望特性的高蓬松度产品并不总是容易的,特别是因为非织造织物还必须进行加固,而加固过程会造成厚度和/或柔软度的损害。因此在一方面非织造织物的高柔软度和厚度和另一方面非织造织物的足够强度或耐磨性之间存在着目标冲突。迄今为止已知的设备和方法在这方面往往没有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与此相对,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开头所提类型的设备,用这种设备可实现非织造织物的有利预加固以及最佳的最终加固,此外,在需要时也可毫无问题地制造高厚度和高柔软度的非织造织物。此外,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技术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这种非织造织物的相应方法。
[0005]为了解决所述技术任务,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制造具有至少一个非织造幅材的非织造织物的设备,其中存在用于纺出纤维的至少一个纺丝装置或至少一个纺丝梁,设置有沉积输送机(或铺放输送带)、尤其是沉积筛带,用于非织造幅材的纤维能够在该沉积输送机上沉积成非织造幅材,
[0006]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在所述沉积输送机、尤其是沉积筛带上的非织造幅材进行热空气预加固的热空气预加固装置,
[0007]沿非织造幅材的输送方向在沉积输送机下游或在沉积筛带下游设置有(尤其是输送带形式的)另一输送机,用于从沉积输送机接收预加固的非织造幅材,设置有至少一个用
于对在所述另一输送机或输送带上的非织造幅材进行最终加固或热空气最终加固的最终加固装置、尤其是至少一个热空气最终加固装置,
[0008]并且能够对在沉积输送机或沉积筛带上的非织造幅材进行热空气预加固成,使得非织造幅材在被转移到所述另一输送机或输送带之前沿机器方向(MD)的强度为0.5至5N/5cm、尤其是0.7至3.5N/5cm并且优选为0.8至3.5N/5cm。机器方向(MD)在本专利技术范围中尤其是指沉积输送机的输送方向或非织造幅材的输送方向。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制造的非织造织物可仅具有一个非织造幅材或非织造层或者它也可具有多个上下叠置设置的非织造幅材或非织造层,这些非织造幅材或非织造层组合成非织造层压制品。如果多个非织造幅材上下叠置设置,则适宜为每个非织造幅材分配一个纺丝装置或纺丝梁。通常,依次相继设置的纺丝装置或纺丝梁的数量相应于上下叠置地组合成非织造层压制品的非织造幅材或非织造层的数量。
[0010]沉积输送机或沉积筛带尤其是构造为循环旋转的沉积筛带。输送机或输送带适宜构造为循环旋转的输送带。在本专利技术范围中,沉积输送机或沉积筛带构造成透气的,以便抽吸工艺空气。原则上,在本专利技术范围中所述另一输送机或输送带也可构造成透气的。原则上,所述另一输送机也可构造成辊或滚筒或类似物。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为一方面非织造幅材的预加固并且另一方面非织造幅材的最终加固使用单独的输送机、即用于热空气预加固的沉积输送机或沉积筛带和用于最终加固或热空气最终加固的所述另一输送机或输送筛带。本专利技术基于这样的认识,即一方面用于预加固和另一方面用于最终加固的输送机的这种分离令人意想不到地特别有利于待制造的非织造织物并且尤其是在用于非织造织物的过程控制方面也有优势。这尤其适用于单位面积重量较低的非织造织物和/或适用于在较高的生产速度下进行的非织造织物制造。
[0012]本专利技术尤其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和借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实施的方法在能量方面是特别有利的。在从现有技术已知的设备中——在其中预加固和最终加固在同一沉积筛带上进行,不可避免地存在相对高的能量损失。在热空气最终加固装置中,非织造织物或筛带被加热到相对高的温度。然后循环旋转的沉积筛带再次被引导通过用于纤维的沉积区域,在该沉积区域中工艺空气被吸过沉积筛带并且沉积筛带因此被相对显著地冷却。该冷却的筛带必须随后在最终加固装置中再次以高能量消耗的方式被加热。这与相当大的能量损失相关联,该能量损失随着生产速度的提高——例如在多梁系统中——而增加。这些能量损失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教导范围中被有利地避免。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备也特别适用于制造高蓬松度产品。借助该设备可在非织造织物的足够厚度和高柔软度以及非织造织物的令人满意的强度之间实现最佳折衷。本专利技术基于这样的认识,即非织造织物在预加固之后应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要求的区间内的沿机器方向(MD)的强度。由此,可实现具有最佳强度的蓬松且柔软的非织造织物。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教导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已证明在包括至少两个非织造幅材或两个以上非织造幅材的非织造层压制品中特别有效,这些非织造层压制品借助双梁系统或多梁系统制造。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非织造织物是包括至少两个非织造幅材的非织造层压制品,设置有至少两个纺丝装置或纺丝梁用于生产用于非织造幅材的纤维,
[0016]存在用于纺出第一纤维的第一纺丝装置或第一纺丝梁,所述第一纤维可在沉积输送机或沉积筛带上沉积以形成第一非织造幅材,
[0017]存在用于纺出第二纤维的第二纺丝装置或第二纺丝梁,所述第二纺丝梁沿沉积输送机的输送方向位于第一纺丝梁下游并且第二纤维可在沉积输送机或第一非织造幅材上沉积以形成第二非织造幅材,
[0018]在第一和第二纺丝梁之间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热空气预加固装置作为至少一个用于对第一非织造幅材进行热空气预加固的第一热空气预加固装置,
[0019]沿纤维沉积物的输送方向在第二纺丝梁下游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对第二非织造幅材或包括第一和第二非织造幅材的层压制品进行热空气预加固的第二热空气预加固装置,
[0020]所述层压制品从沉积输送机可被转移或转移到所述另一输送机、尤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制造具有至少一个非织造幅材(2、3)的非织造织物(1)的设备,其中存在用于纺出纤维的至少一个纺丝装置(10)或至少一个纺丝梁,设置有沉积输送机、尤其是沉积筛带(20),纤维能够在所述沉积输送机上沉积以构成非织造幅材(2、3),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在所述沉积输送机、尤其是沉积筛带(20)上的非织造幅材(2、3)进行热空气预加固的热空气预加固装置,沿非织造幅材(2、3)的输送方向在沉积输送机下游设置有另一输送机、尤其是输送带(35)形式的另一输送机,用于从沉积输送机接收预加固的非织造幅材(2、3),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在所述另一输送机或输送带(35)上的非织造幅材(2、3)进行最终加固或热空气最终加固的最终加固装置、尤其是至少一个热空气最终加固装置,能够如此对在沉积输送机或沉积筛带(20)上的非织造幅材(2、3)进行热空气预加固,使得非织造幅材(2、3)在被转移到所述另一输送机或输送带(35)之前具有0.5至5N/5cm、尤其是0.7至3.5N/5cm并且优选为0.8至3.5N/5cm的沿机器方向(MD)的强度,并且所述另一输送机、尤其是输送带(35)的沿输送方向在热空气最终加固装置上游的表面的温度高于沉积输送机或沉积筛带(20)在非织造幅材或层压制品到所述另一输送机的转移区域中的表面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织造织物(1)是包括至少两个非织造幅材(2、3)的非织造层压制品,设置有至少两个纺丝装置(10)或纺丝梁,存在用于纺出第一纤维的第一纺丝装置(10)或第一纺丝梁,所述第一纤维能够在沉积输送机或沉积筛带(20)上沉积以形成第一非织造幅材(2),存在用于纺出第二纤维的第二纺丝装置(10)或第二纺丝梁,所述第二纺丝梁沿沉积输送机的输送方向位于第一纺丝梁下游并且第二纤维能够在沉积输送机或第一非织造幅材(2)上沉积以形成第二非织造幅材(3),在第一纺丝梁和第二纺丝梁之间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热空气预加固装置作为至少一个用于对第一非织造幅材(2)进行热空气预加固的第一热空气预加固装置,沿纤维沉积物的输送方向在第二纺丝梁下游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对第二非织造幅材(3)或包括第一和第二非织造幅材(2、3)的层压制品进行热空气预加固的第二热空气预加固装置,所述层压制品能够从沉积输送机被转移到所述另一输送机、尤其是输送带(35)形式的所述另一输送机上,或者所述层压制品从沉积输送机被转移到所述另一输送机、尤其是输送带形式的所述另一输送机上,层压制品借助最终加固装置、尤其是热空气最终加固装置在所述另一输送机上被最终加固,并且能够如此对在沉积输送机上的非织造幅材(2)或层压制品进行热空气预加固,使得层压制品在被转移到所述另一输送机之前具有0.5至5N/5cm、尤其是0.7至3.5N/5cm并且优选0.8至3.5N/5cm的沿机器方向(MD)的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纺丝装置(10)或至少一个纺丝梁构造为用于由连续长丝生产纺粘非织造织物的纺粘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装置(10)中的至少一个或所述纺丝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用于生产双组分纤维或多组分纤维、尤其是双组分长
丝或多组分长丝。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构造用于由卷曲纤维或卷曲连续长丝制造至少一种非织造织物或至少一个非织造幅材(2、3)。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为借助至少一个纺丝梁纺出的纤维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冷却纤维的冷却装置(11)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到冷却装置(11)上的、用于拉伸纤维的拉伸装置(16)和优选至少一个连接到拉伸装置(16)上的扩散器(19)。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冷却装置(11)和拉伸装置(16)的机组构造为封闭机组并且除了在冷却装置(11)中供应冷却空气外,没有另外的空气能从外部供应到该机组中。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热空气预加固装置构造成至少一个热空气刀(31)的形式和/或至少一个热空气炉(32)的形式。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纺丝梁和第二纺丝梁之间的第一热空气预加固装置构造成至少一个第一热空气刀(31)的形式和/或至少一个第一热空气炉(32)的形式。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非织造幅材(2)的输送方向在第一纺丝梁下游首先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热空气刀(31)并且在该第一热空气刀(31)下游在第二纺丝梁上游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热空气炉(32)。11.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纺丝梁下游的第二热空气预加固装置构造成至少一个第二热空气刀(31)的形式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热空气炉(32)的形式。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层压制品的输送方向在第二纺丝梁下游首先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热空气刀(31)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
申请(专利权)人:莱芬豪舍有限责任两合公司机器制造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