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2271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含有一燃料电池堆叠结构,包含有多个平板式燃料电池单元、一分流器以及一合流器,该多个平板式燃料电池单元固定在该分流器与该合流器之间;一燃料槽,用来装承阳极燃料,该燃料槽的燃料出口与前述分流器连接,而该燃料槽的燃料入口与前述合流器连接;一壳体,用来容纳并保护该燃料电池堆叠结构与该燃料槽;及一风扇,设在该壳体上,用来提供阴极燃料给予该多个平板式燃料电池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独特的分、合流器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适合用来针对各种3C产品,如手才几或电脑,进行充电。
技术介绍
如熟悉该项技术人士所知,燃料电池为一电化学装置,其是在阴极、阳 极端分别提供一特定燃料,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并输出 一定电力。燃料电池的运作原理是以燃料在阳极触媒层进行氧化反应,产生氢离子 (H4)、电子(e-),其中氢离子经由电解质传递至阴极,电子则经由外部电路传 递至阴极,此时供给阴极端的氧气会与氢离子及电子在阴极触媒层进行还原 反应,并产生水。燃料电池一般皆由数个基本电池单元所组成。由于每个基本电池单元所 能提供的电压很小,因此在应用时必须串联多个基本电池单元,以达到所需 要的操作电压输出。在燃料电池模块结构中,通常包括有集电片以及流道板,分别扮演着不 同重要的角色,其中集电片负责收集电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电子,而流道板则 是负责燃料流动的分布与控制。流道板的部分主要着重在流道的设计,使燃 料能够顺利通过流道,而流入月莫电极组(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MEA)。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具有更佳的效 能,适合用来针对各种3C产品进行充电。根据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含有一燃料电池堆 叠结构,包含有多个燃料电池单元、 一分流器以及一合流器,该多个燃料电 池单元固定在该分流器与该合流器之间; 一燃料槽,用来装承阳极燃料,该 燃料槽的燃料出口与前述分流器连接,而该燃料槽的燃料入口与前述合流器 连接; 一壳体,用来容纳并保护该燃料电池堆叠结构与该燃料槽;及一风扇,4设在该壳体上,用来提供阴极燃料给予该多个燃料电池单元,并进行散热。 该分流器用来均勻分配该阳极燃料流入该多个燃料电池单元的流量。该分流 器与该合流器一起固定住该多个燃料电池单元,并且保持该多个燃料电池单 元的间距,使该阴极燃料有足够的流动空间,同时达到散热、排水的功效。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 施方式,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然而如下的较佳实施方式与附 图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者。附图说明图1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燃料电池系统示意图; 图2绘示的是图1中的燃料电池堆叠结构的分解图; 图3绘示本专利技术一燃料电池^^莫块组立图4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燃料电池系统的侧视图; 图5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燃料电池系统的侧视图; 图6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燃料电池系统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la燃料电池系统lb燃料电池系统lc燃料电池系统ld燃料电池系统10燃料电池堆叠结构11燃料槽llc倒L型燃料槽101燃料电池单元102分流器103合流器111燃料出口112燃料入口113气液分离装置114燃料添加口122燃料输送管124燃料输送管201燃料分流入口202分流流道203分流出口204软性迫紧材料205测温装置222燃料入口224燃料出口301燃料合流入口302合流流道303合流出口304软性迫紧材料310整合式阳极流道板310a导电片312 阴极板420 阴极集电区域 510壳体512 散热开口 520风扇530 泵 540电源管理装置710 整流挡板 720流动路径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燃 料电池系统示意图,图2绘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燃料电池堆叠结构 的分解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燃料电池系统la至少包含有一燃料电池堆 叠结构10以及一燃料槽11。其中,燃料电池堆叠结构10包括多个燃料电池 单元101、 一分流器102以及一合流器103。前述多个燃料电池单元101固 定在分流器102以及合流器103之间。分流器102经由燃料输送管122与燃 料槽11相连接,而合流器103则经由燃料输送管124与燃料槽11相连接。燃料槽11用来储存阳极燃料,例如,曱醇水溶液或氢气。燃料槽ll可 以是由抗腐蚀的材料所构成,例如塑胶、玻璃、陶瓷、金属、金属合金或者 高分子复合材料,但不限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燃料槽ll上具有一燃料出口 111、 一燃料 入口 112、 一气液分离装置113以及一燃料添加口 114。其中,燃料出口 111 与燃料输送管122衔接,燃料入口 112与燃料输送管124衔接。气液分离装 置113可以用来排放燃料槽11的电池反应气体产物,例如,二氧化碳。燃料槽11内的燃料可通过重力流方式,经由燃料输送管122以及分流 器102的均匀分配,流入各个燃料电池单元101中。各个燃料电池单元101 所产生的反应产物(例如,水及二氧化碳),以及未反应的燃料,则是经由合 流器103以及燃料输送管124回到燃料槽11中。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分流器102以及合流器103有两个最主要的功能, 其一为均匀分配阳极燃料流量给燃料电池堆叠结构10的多个燃料电池单元 101,其二为固定燃料电池堆叠结构10的多个燃料电池单元101,以及保持 燃料电池单元101的间距,使阴极燃料,例如空气,有足够的流动空间,同 时达到散热、排水的功效。分流器102为一体成型,具有一燃料分流入口 201、分流流道202以及 分流出口 203。在各个分流出口 203中另设有一软性迫紧材料204,例如,O 型迫紧环(O-ring)。燃料电池单元101的燃料入口 222插入相对的合流器102 的分流出口 203,并利用软性迫紧材料204紧密接合。分流器102可以是由 塑胶、玻璃、陶瓷、金属、金属合金或者高分子复合材料所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阳极燃料可以通过重力、燃料电池内的 流道毛细作用或热对流方式自然循环,而不需要^f吏用泵。当然,阳极燃料也 可以一使用泵加压进入分流器102。经实际量测后,本专利技术分流器102确实可以达到使每个分流出口 203的 燃料流量均匀的效果。分流器102的分流出口 203通过软性迫紧材料204与 燃料电池单元101的燃料入口 222相接合。软性迫紧材料204可以避免燃料 漏液。此外,在分流器102中也可以整合测温装置205,或者其它监测燃料 电池运转性能的电子装置。合流器103为一体成型,具有多个燃料合流入口 301、合流流道302以 及合流出口 303。同样在各个合流出口 301中另设有一软性迫紧材料304。 合流器103的合流出口 301通过软性迫紧材料304与相对的燃料电池单元 IOI的燃料出口 224相接合。合流器103可以是由塑胶、玻璃、陶瓷、金属、 金属合金或者高分子复合材料所构成。同样的,在合流器103中也可以整合测温装置或者其它监测燃料电池运 转性能的电子装置。此外,在分流器102的燃料分流入口 201处或者合流器 103的合流出口 303处皆可再装设一个阀开关(图未示),用来控制燃料的进 出。图3绘示一燃料电池单元的组立图(以2W的燃料电池为例)。熟习该项 技艺者应能理解,图4所绘示的燃料电池模块仅作为例示,燃料电池单元101 也可以为其它结构及型态。燃料电池单元101主要由整合式阳极流道板310、 阴极板312、预固定粘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含有: 燃料电池堆叠结构,包含有多个燃料电池单元、一分流器以及一合流器,该多个燃料电池单元固定在该分流器与该合流器之间; 燃料槽,用来装承阳极燃料,该燃料槽的燃料出口与前述分流器连接,而该燃料槽的燃料入口与前 述合流器连接; 壳体,用来容纳并保护该燃料电池堆叠结构与该燃料槽;及 风扇,设在该壳体上,用来提供阴极燃料给予该多个燃料电池单元,并进行散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彦柯友俊林昱志赖将文陈竣明杨清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亚电路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