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式车身货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205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承载式车身货车,属于货车技术领域;目的是解决目前承载式车身货车因降低货箱高度而导致的燃油系统无法安装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包括车架、货箱、驾驶室、油箱,车架设置在货箱的下方并与货箱相连接,油箱与车架的横梁相连接,油箱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第一油箱呈扁平状,第一油箱设置在车架的纵梁内侧,第一油箱的侧部被纵梁遮挡,第二油箱的后端与第一油箱相连通,前端设置在驾驶室与货箱之间,第二油箱前端的形状与驾驶室的形状相适应,油箱的底部连接有加油管;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满足货箱高度降低但不降低整车离地间隙,并能够实现燃油系统不与货箱干涉。系统不与货箱干涉。系统不与货箱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载式车身货车


[0001]本技术属于货车
,具体为一种承载式车身货车。

技术介绍

[0002]根据传统的承载式车身货车布置,货箱通过螺接方式与下方车架连接,在车架下部布置燃油系统,燃油系统中的油箱及加油管路外露,离地高度较高,若要降低货箱高度(例如降低200mm),燃油系统会与货箱干涉,无法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承载式车身货车,目的是解决目前承载式车身货车因降低货箱高度而导致的燃油系统无法安装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承载式车身货车,包括车架、货箱、驾驶室、油箱,所述车架设置在货箱的下方并与所述货箱相连接,所述油箱与所述车架的横梁相连接,所述油箱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所述第一油箱呈扁平状,所述第一油箱设置在所述车架的纵梁内侧,所述第一油箱的侧部被所述纵梁遮挡,所述第二油箱的后端与所述第一油箱相连通,前端设置在所述驾驶室与所述货箱之间,所述第二油箱前端的形状与所述驾驶室的形状相适应,所述油箱的底部连接有加油管。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箱的长高比为10:1。
[0007]进一步的,所述油箱上端设置有加油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油箱的离地高度为350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油箱的长为1250mm、宽为300mm、高为200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油箱的一端通过碳罐进气管连接有碳罐,所述碳罐远离所述油箱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有碳罐滤清器,所述碳罐通过碳罐出气管连接有进气歧管,所述油箱通过输油硬管连接有燃油滤清器,所述油箱的出油口连接有电子燃油泵。
[0011]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以满足货箱高度降低但不降低整车离地间隙,同时可实现底盘平整化布置要求,并能够实现燃油系统不与货箱干涉。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货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油箱及其连接件的俯视图;
[0015]图3为油箱及其连接件的侧视图;
[0016]图4为油箱及其连接件的主视图;
[0017]其中,1为车架,2为货箱,3为驾驶室,4为油箱,5为加油管,6为碳罐滤清器,7为碳
罐,8为碳罐进气管,9为燃油滤清器,10为输油硬管,11为电子燃油泵,12为碳罐出气管,13为连接管,14为第一油箱,15为第二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承载式车身货车,包括车架1、货箱2、驾驶室3、油箱4,车架1设置在货箱2的下方并与货箱2相连接,油箱4与地面的距离为 350mm ,油箱4的整体尺寸为:长1250mm、宽300mm、高200mm,油箱4与车架1的横梁相连接,油箱4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油箱14和第二油箱15,第一油箱14呈扁平状,第一油箱14设置在车架1的纵梁内侧,第一油箱14的侧部被纵梁遮挡,第二油箱15的后端与第一油箱14相连通,前端设置在驾驶室3与货箱2之间,第二油箱15前端的形状与驾驶室3的形状相适应,油箱4的底部连接有加油管5,第一油箱14的长高比为10:1,油箱4上端设置有加油口。
[0020]如图2

4所示,油箱4的一端通过碳罐进气管8连接有碳罐7,碳7罐远离油箱4的一端通过连接管13连接有碳罐滤清器6,碳罐7通过碳罐出气管12连接有进气歧管,油箱4通过输油硬管10连接有燃油滤清器9,油箱4的出油口连接有电子燃油泵11。
[0021]碳罐滤清器6净化进入到碳罐7的气体,汽油蒸汽与新鲜空气在碳罐7内混合并储存,油箱4内的汽油蒸汽通过碳罐进气管8进入碳罐7中,油箱4用于储存燃油,通过加油管5向油箱4加注油液,燃油滤清器9用于滤除汽油中的杂质,输油硬管10用于连接油箱4和燃油滤清器9,电子燃油泵11用于将汽油从油箱4中吸出,碳罐出气管12用于连接碳罐7和进气歧管,连接管13用于连接碳罐7和碳罐滤清器6。
[0022]本技术的承载式车身货车,降低了货箱2的高度,将油箱4设置成两部分,在不减小油箱4的容量的前提下降低油箱4高度,增加油箱54长度以满足安装要求,并将第一油箱14隐藏在车架1纵梁内侧,从侧部看第一油箱14被车架1纵梁遮挡,外观美观,加油管直接从油箱4底部伸出,优化加油管走向,方便加油,由于第一油箱14和第二油箱15都是长方体结构,形状比较规则,因此采用卷制工艺即可制作,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002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式车身货车,包括车架、货箱、驾驶室、油箱,所述车架设置在货箱的下方并与所述货箱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与所述车架的横梁相连接,所述油箱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所述第一油箱呈扁平状,所述第一油箱设置在所述车架的纵梁内侧,所述第一油箱的侧部被所述纵梁遮挡,所述第二油箱的后端与所述第一油箱相连通,前端设置在所述驾驶室与所述货箱之间,所述第二油箱前端的形状与所述驾驶室的形状相适应,所述油箱的底部连接有加油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载式车身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箱的长高比为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国利吴旭亮刘明王龙肖艳武李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成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