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998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主要内容为:所述污泥池进管安装在排泥泵的出口处,反应池体内安装有若干个隔板且若干个隔板将反应池体内分割成多个反应室,相邻反应室通过过水孔连通,每个反应室内都安装有盘式微孔曝气器和排泥管,进水管安装在反应池体左侧面上的安装孔里,每个反应室内都安装有生物帘,回流泵通过管路与回流出水管连接,回流泵出口处安装有回流管,回流管左端安装在反应池体内最左侧反应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反应池体分多个反应室串联运行,保持微生物与污染物间充分接触,可保证废水中总氮得到充分去除,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还改变了排泥方式,使得排泥效果更好。效果更好。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内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增加,污水处理厂对污水的处理质量不断提高,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总氮(TN)。脱除总氮常采用的工程措施一般包括常规缺氧反硝化池和深度处理的反硝化池。
[0003]反硝化池脱氮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应器内滤料上所附着生物膜的氧化分解作用,滤料及生物膜的吸附截流作用和沿水流方向形成的食物链分级捕食作用,以及生物膜内部微环境和缺氧反硝化作用,达到脱氮的目的。传统反硝化滤池使用石英砂、陶粒等作为滤料在承托层上形成滤料层,一方面滤料容易团聚,另一方面,石英砂、陶粒等滤料孔隙率小,从而使得滤料层容易堵塞,不仅给操作、维修、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还造成土建造价成本提高,难以实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此外,常规反硝化反应池的布水结构和排泥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总氮的去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其将反应池体分多个反应室串联运行,保持微生物与污染物间充分接触,可保证废水中总氮得到充分去除,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还改变了排泥方式,使得排泥效果更好。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包括污泥池进管、排泥管、反应池体、生物帘、进水管、风机、进气管、隔板、过水孔、回流管、反应室、出水管、回流出水管、回流泵、盘式微孔曝气器、电控阀门、主连接管和排泥泵,所述污泥池进管安装在排泥泵的出口处,所述反应池体内安装有若干个隔板且若干个隔板将反应池体内分割成多个反应室,相邻所述反应室通过过水孔连通,每个所述反应室内都安装有盘式微孔曝气器和排泥管,所述排泥管通过管路与主连接管连接且排泥管与主连接管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电控阀门,所述主连接管安装在排泥泵的进口处,每个所述盘式微孔曝气器的进气口处都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都与风机连接,所述进水管安装在反应池体左侧面上的安装孔里,每个所述反应室内都安装有生物帘且生物帘位于盘式微孔曝气器的上方,所述出水管安装在反应池体右侧面靠近顶面处的安装孔里,所述回流出水管安装在反应池体右侧面上的安装孔里且回流出水管位于出水管的下侧,所述回流泵通过管路与回流出水管连接,所述回流泵出口处安装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左端安装在反应池体内最左侧反应室内。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生物帘上有生物载体和EMO复合菌微生物。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泥管呈“丰”字形且排泥管上斜向下
45
°
交错开孔。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反应池体内的反应室之间采用上下对角开设过水孔。
[0009]本技术通过隔板将反应池体分割成多个反应室串联;置于池体中的生物帘,生物载体附着于生物帘上;置于相邻池体上下对角的过水孔,改变了之前复杂的布水方式,又可以保证废水的停留时间;置于池体底部的穿孔排泥管,排泥管斜向下开孔,成丰字型排列;采用多格串联的方式,奇数格采用水池右上部进水;偶数格采用水池左下部进水;设置曝气搅拌系统备用;设有出水回流系统,出水通过回流泵返回进水端,稀释进水端总氮浓度,进一步保证总氮的处理效果;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有如下诸多优点:(1)微生物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使得极为复杂难处理的各类有机物的分解得以顺利完成;(2)微生物种类多,能适应有毒环境,又可分工合作,发挥全力,完成艰巨任务;(3)微生物分解力特强,故能消除臭味,减少固体量,而使污泥大幅降低,因此可以降低处理成本与操作难度;(4)脱色能力较物理化学法配套的传统生物法胜逾10倍;(5)处理能力与成果已打破甚多生物法的传统观念。
[00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反应池体通过多个隔板分割成多个反应室,串联运行;每个反应室内都安装有生物帘,生物载体挂载在生物帘上,EMO复合菌微生物则附着于生物载体上;反应池体采用水池左上部进水,第二个反应室从第一个反应室的左下部进水,第三个反应室从第二反应室的右上部进水,第四个反应室从第三个反应室的左下部进水;第四个反应室则从其右上部出水;设置有回流系统,第四个反应室出水1:1回流至第一个反应室进水端;当反应室里的污泥量大时,可以通过排泥管对各个反应室逐个进行排泥操作,多个反应室共用一个排泥泵;反应池体内还设有曝气系统备用,以应对突发情况。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将反应池体分多个反应室串联运行,保持微生物与污染物间充分接触,可保证废水中总氮得到充分去除,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还改变了排泥方式,使得排泥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
[0014]1:污泥池进管,2:排泥管,3:反应池体,4:生物帘,5:进水管,6:风机,7:进气管,8:隔板,9:过水孔,10:回流管,11:反应室,12:出水管,13:回流出水管,14:回流泵,15:盘式微孔曝气器,16:电控阀门,17:主连接管,18:排泥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0016]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7]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18]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包括污泥池进管1、排泥管2、反应池体3、生物帘4、进水管5、风机6、进气管7、隔板8、过水孔9、回流管10、反应室11、出水管12、回流出水管13、回流泵14、盘式微孔曝气器15、电控阀门16、主连接管17和排泥泵18,所述污泥池进管1安装在排泥泵18的出口处,所述反应池体3内安装有若干个隔板8且若干个隔板8将反应池体3内分割成多个反应室11,相邻所述反应室11通过过水孔9连通,每个所述反应室11内都安装有盘式微孔曝气器15和排泥管2,所述排泥管2通过管路与主连接管17连接且排泥管2与主连接管17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电控阀门16,所述主连接管17安装在排泥泵18的进口处,每个所述盘式微孔曝气器15的进气口处都安装有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都与风机6连接,所述进水管5安装在反应池体3左侧面上的安装孔里,每个所述反应室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池进管、排泥管、反应池体、生物帘、进水管、风机、进气管、隔板、过水孔、回流管、反应室、出水管、回流出水管、回流泵、盘式微孔曝气器、电控阀门、主连接管和排泥泵,所述污泥池进管安装在排泥泵的出口处,所述反应池体内安装有若干个隔板且若干个隔板将反应池体内分割成多个反应室,相邻所述反应室通过过水孔连通,每个所述反应室内都安装有盘式微孔曝气器和排泥管,所述排泥管通过管路与主连接管连接且排泥管与主连接管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电控阀门,所述主连接管安装在排泥泵的进口处,每个所述盘式微孔曝气器的进气口处都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都与风机连接,所述进水管安装在反应池体左侧面上的安装孔里,每个所述反应室内都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建源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