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SBR生化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5472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SBR生化试验装置,主要内容为:所述SBR反应池安装在池体支撑板上,盘式微孔曝气器安装在SBR反应池内,进气管通过管路与盘式微孔曝气器底部连接,进水管安装在SBR反应池左侧进水口处且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阀,过滤网板安装在安装杆底部,排水管安装在SBR反应池右侧出水口处且排水管上安装有排水阀,排泥管安装在SBR反应池右侧出泥口处且排泥管上安装有排泥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了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和专有微生物载体固定技术,保证了充足的微生物量,调整了底部曝气系统的布置方式,采用2座新型SBR池并联的运行方式,使得污水处理装置能够连续处理污水,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率。了装置的运行效率。了装置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SBR生化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SBR 生化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其工作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进水、曝气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SBR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泥易沉降、可实现同步脱氮除磷等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环境污染的不断重视,SBR的应用越来越多,项目应用前的SBR试验随之增加,如何更好的将实际工程上的SBR在试验中得到模拟,成为了试验的一个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新型SBR生化试验装置,其结合了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和专有微生物载体固定技术,保证了充足的微生物量,调整了底部曝气系统的布置方式,采用2座新型SBR池并联的运行方式,使得污水处理装置能够连续处理污水,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率。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SBR生化试验装置,包括支腿、筋板、进水阀、进水管、SBR反应池、过滤网板、安装杆、密封盖、排水阀、排水管、排泥管、排泥阀、盘式微孔曝气器、池体支撑板、进气管和进气阀,所述支腿固定安装在池体支撑板底面上,所述SBR 反应池固定安装在池体支撑板上且SBR反应池与池体支撑板之间安装有筋板,所述盘式微孔曝气器安装在SBR反应池内且盘式微孔曝气器穿过SBR反应池底部中心安装孔,所述进气管通过管路与盘式微孔曝气器底部连接且进气管上安装有进气阀,所述进水管安装在SBR反应池左侧进水口处且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阀,所述密封盖固定安装在SBR反应池顶端,所述安装杆顶端安装在密封盖底面上,所述过滤网板安装在安装杆底部且过滤网板位于SBR 反应池内,所述排水管安装在SBR反应池右侧出水口处且排水管上安装有排水阀,所述排泥管安装在SBR反应池右侧出泥口处且排泥管上安装有排泥阀。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泥管位于SBR反应池的中部。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池体支撑板底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2个或4个支腿。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池体支撑板中心处设有通孔且盘式微孔曝气器与进气管之间的管路从通孔中穿出。
[0008]本技术中置于池体中部的排泥管,排泥管放置于池体高度50%处,静沉时高于载体层,排泥操作时不会排出载体;池体底部设有曝气系统,空气从池底底部进入盘式微孔曝气器,通过盘式微孔曝气器给废水中的微生物提供氧气;盘式微孔曝气器曝气气泡直径小,气液界面直径小,气液界面积大,气泡扩散均匀,不会产生孔眼堵塞,耐腐蚀性强,比常规产品固定螺旋曝气器,散流曝气器和穿孔管曝气器能耗降低40%,或增加污水处理量
40%;出水采用自流方式,排泥采用重力排泥的方式;采用2座池体并联运行的方式,保证24h连续处理污水;每座SBR反应池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单池反应时间为:进水12小时,边进水边曝气,停止进水后继续曝气反应8小时,停止曝气后自然沉降3小时,排水1小时,1小时内将12小时的进水全部排出。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有如下诸多优点:(1) 微生物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使得极为复杂难处理的各类有机物的分解得以顺利完成;(2)微生物种类多,能适应有毒环境,又可分工合作,发挥全力,完成艰巨任务;(3)微生物分解力特强,故能消除臭味,减少固体量,而使污泥大幅降低,因此可以降低处理成本与操作难度;(4)脱色能力较物理化学法配套的传统生物法胜逾10倍。(5)处理能力与成果已打破甚多生物法的传统观念。
[0009]本技术工作原理:结合了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和专有微生物载体固定技术;为了保证进水的连续性,SBR采用2座好氧池(SBR反应池)并联的方式,切换运行,24小时为1周期;单池反应时间为进水12小时,边进水边曝气,停止进水后继续曝气反应8小时,停止曝气自然沉降3小时,排水1小时,1小时将8小时的进水全部排入中间池;废水在好氧池停留时间为 24小时,去除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后排水进入中间水池;SBR生化系统设有曝气系统(盘式微孔曝气器)、排水口、排泥口;当SBR池中的SV
30
超过50%时进行排泥。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结合了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和专有微生物载体固定技术,保证了充足的微生物量,调整了底部曝气系统的布置方式,采用2座新型SBR池并联的运行方式,使得污水处理装置能够连续处理污水,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说明:
[0013]1:支腿,2:筋板,3:进水阀,4:进水管,5:SBR反应池,6:过滤网板,7:安装杆,8:密封盖,9:排水阀,10:排水管,11:排泥管,12:排泥阀,13:盘式微孔曝气器,14:池体支撑板,15:进气管,16:进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0015]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6]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17]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SBR生化试验装置,包括支腿1、筋板2、进水阀3、进水管4、SBR反应池5、过滤网板6、
安装杆7、密封盖8、排水阀9、排水管 10、排泥管11、排泥阀12、盘式微孔曝气器13、池体支撑板14、进气管15 和进气阀16,所述支腿1固定安装在池体支撑板14底面上,所述SBR反应池5固定安装在池体支撑板14上且SBR反应池5与池体支撑板14之间安装有筋板2,所述盘式微孔曝气器13安装在SBR反应池5内且盘式微孔曝气器 13穿过SBR反应池5底部中心安装孔,所述进气管15通过管路与盘式微孔曝气器13底部连接且进气管15上安装有进气阀16,所述进水管4安装在SBR 反应池5左侧进水口处且进水管4上安装有进水阀3,所述密封盖8固定安装在SBR反应池5顶端,所述安装杆7顶端安装在密封盖8底面上,所述过滤网板6安装在安装杆7底部且过滤网板6位于SBR反应池5内,所述排水管 10安装在SBR反应池5右侧出水口处且排水管10上安装有排水阀9,所述排泥管11安装在SBR反应池5右侧出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SBR生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腿、筋板、进水阀、进水管、SBR反应池、过滤网板、安装杆、密封盖、排水阀、排水管、排泥管、排泥阀、盘式微孔曝气器、池体支撑板、进气管和进气阀,所述支腿固定安装在池体支撑板底面上,所述SBR反应池固定安装在池体支撑板上且SBR反应池与池体支撑板之间安装有筋板,所述盘式微孔曝气器安装在SBR反应池内且盘式微孔曝气器穿过SBR反应池底部中心安装孔,所述进气管通过管路与盘式微孔曝气器底部连接且进气管上安装有进气阀,所述进水管安装在SBR反应池左侧进水口处且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阀,所述密封盖固定安装在SBR反应池顶端,所述安装杆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建源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