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氰化钠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378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氰化钠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氰化钠生产废水进入集水池,集水池中的废水通过提升泵抽取到破氰池中,破氰池中的废水通过提升泵抽取到调节池中,废水在调节池内混合均匀后,自流入ABR生化池中,经过厌氧处理后的废水自流入SBR生化池中,经过好氧处理后进入到中间池中,中间池内的废水通过提升泵抽取到混凝沉淀池中,污泥沉降到混凝沉淀池底部并通过排泥管排入到污泥浓缩池中,上清液自流入清水池,清水池出水达标排放,脱水后的污泥外运。本发明专利技术处理效率高,成本低,同时能通过生物法可靠处理氰化钠生产废水,处理效果相比传统生物法更优。处理效果相比传统生物法更优。处理效果相比传统生物法更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氰化钠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处理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氰化钠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氰化钠作为一种性质与用途特殊的产品,其工业生产,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工艺单一、到诸多工业竞相发展、从技术落后到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过程。氰化钠工业经过近十几年发展,无论在工艺技术与装备,以及品种、数量、质量上都已具备相当实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以氰化钠为代表的我国氰化钠工业必将继续快速发展,丙烯腈副产法、轻油裂解法、安氏法3种工艺路线依据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相互竞争、互相促进中,共同存在,共同发展。那些注重加强企业管理、不断增强企业实力的企业;那些立足市场需求,竭尽全力为顾客服务的企业;那些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他人包括竞争对手的企业;那些以人为本,加快科技发展,开拓进取的企业,必将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随之而来的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氰化钠生产废水中的成分复杂、毒性大,属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氰化钠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处理效率高,成本低,同时能通过生物法可靠处理氰化钠生产废水,处理效果相比传统生物法更优。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氰化钠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氰化钠生产废水进入集水池,集水池中的废水通过提升泵进入到破氰池中,并向破氰池内投加药剂,破氰池中的废水通过破氰后经由提升泵进入到调节池中,并向调节池内投加营养盐,同时向调节池内通入空气,调节调节池内废水的pH值为5.5~11并控制调节池内的温度在5℃~45℃,废水在调节池内混合均匀后,自流入ABR生化池内,废水在ABR生化池内停留68h~74h,ABR生化池产生的污泥通过位于池体底部的排泥管排入到污泥浓缩池中,经过处理后的废水自流入SBR生化池中,SBR生化池底安装有盘式微孔曝气器,每个曝气器服务面积为0.15平方米,通过进气管向SBR生化池内安装的盘式微孔曝气器通入空气,控制SBR生化池内DO≥5mg/L,当SBR生化池的SV30大于50%时,开启SBR排泥泵,污泥通过位于池体高度40%处的排泥管排入到污泥浓缩池中,每次排泥30分钟,废水经过好氧处理后通过滗水器自流入到中间池中,中间池内的废水通过提升泵抽取到混凝沉淀池中,将PAC和PAM通过加药系统定量加入到混凝沉淀池内,废水通过混凝沉淀后,污泥沉降到混凝沉淀池底部并通过排泥管排入到污泥浓缩池中,上清液自流入清水池,清水池出水达标排放,污泥浓缩池中的污泥经过叠螺污泥脱水机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外运,分离出的废水通过提升泵回流到SBR生化池内。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池内进水COD控制在10000mg/L以内,
进水的氨氮控制在200mg/L以内,进水的氰根控制在100mg/L以内。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清水池出水COD≤300mg/L,出水的氨氮≤15mg/L,出水的氰根≤0.5mg/L。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ABR生化池和SBR生化池内都投加有EMO复合菌微生物和载体且EMO复合菌微生物和载体只需一次投加。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清水池出水水质的pH值为6~9。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SBR生化池内的SV30>50%时,通过位于池体高度40%位置处的排泥管将污泥排入到污泥浓缩池中,每次排泥30分钟。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ABR生化池排泥每7天排泥一次,每次每格10分钟。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ABR生化池内安装有反吹系统且每个月反吹一次,每次每格2分钟。
[0012]本专利技术施工操作包括以下步骤:土建施工阶段、专有生物载体投加阶段、EMO复合菌微生物投加激活阶段、驯化阶段和运行阶段;具体步骤如下:
[0013](1)土建施工阶段:按照工艺要求建造破氰池、ABR、SBR生化池以及配套构筑物,并安装管道和设备;
[0014](2)专有生物载体投加阶段:按照工艺要求向ABR、SBR投加专有生物载体;
[0015](3)EMO复合菌微生物投加激活阶段:按照要求分别激活ABR、SBR的微生物,并向ABR、SBR投加;
[0016](4)驯化阶段:ABR池加满破氰后的废水,打自循环;SBR分批加入破氰后的废水并曝气;
[0017](5)运行阶段:微生物驯化完成后,整个工艺开始连续运行,每天监测破氰池和各生化池的进出水指标,直至符合处理要求即完成一个处理流程。
[001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采用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和专有生物载体,同时加上破氰池、ABR生化池和SBR生化池组成的处理系统,进水COD控制在10000mg/L以内,进水的氨氮控制在200mg/L以内,进水的氰根控制在100mg/L以内,清水池出水COD≤300mg/L,出水氨氮≤15mg/L,出水氰根≤0.5mg/L,废水的COD去除率达97%,氨氮除率达92.5%,氰根去除率达99%,达到了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工程实践表明此工艺方法的稳定性及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2]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3]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氰化钠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氰化钠生产废水进入集水池,集水池中的废水通过提升泵进入到破氰池中,并向破氰池内投加药剂,破氰池中的废水通过破氰后经由提升泵进入到调节池中,并向调节池内投加营养盐,同时向调节池内通入空气,调节调节池内废水的pH值为5.5~11并控制调节池内的温度在5℃~45℃,废水在调节池内混合均匀后,自流入ABR生化池内,废水在ABR生化池内停留68h~74h,ABR生化池产生的污泥通过位于池体底部的排泥管排入到污泥浓缩池中,经过处理后的废水自流入SBR生化池中,SBR生化池底安装有盘式微孔曝气器,每个曝气器服务面积为0.15平方米,通过进气管向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氰化钠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氰化钠生产废水进入集水池,集水池中的废水通过提升泵抽取到破氰池中,并向破氰池内投加药剂,破氰池中的废水通过破氰后经由提升泵进入到调节池中,并向调节池内投加营养盐,同时向调节池内通入空气,调节调节池内废水的pH值为5.5~11并控制调节池内的温度在5℃~45℃,废水在调节池内混合均匀后,自流入ABR生化池内,废水在ABR生化池内停留68h~74h,ABR生化池产生的污泥通过位于池体底部的排泥管排入到污泥浓缩池中,经过处理后的废水自流入SBR生化池中,SBR生化池底安装有盘式微孔曝气器,每个曝气器服务面积为0.15平方米,通过进气管向SBR生化池内安装的盘式微孔曝气器通入空气,控制SBR生化池内DO≥5mg/L,当SBR生化池的SV30大于50%时,开启SBR排泥泵,污泥通过位于池体高度40%处的排泥管排入到污泥浓缩池中,每次排泥30分钟,废水经过好氧处理后通过滗水器自流入到中间池中,中间池内的废水通过提升泵抽取到混凝沉淀池中,将PAC和PAM通过加药系统定量加入到混凝沉淀池内,废水通过混凝沉淀后,污泥沉降到混凝沉淀池底部并通过排泥管排入到污泥浓缩池中,上清液自流入清水池,清水池出水达标排放,污泥浓缩池中的污泥经过叠螺污泥脱水机脱水,脱水后的污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建源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