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91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8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课题的方案中的前叉(FF)具备:具有车身侧管(1)和车轴侧管(2)且可伸缩的伸缩型叉主体(F),安装在车身侧管(1)的车身侧端的盖(3),设置于车轴侧管(2)内的气缸(4),可轴向移动自如地插入气缸(4)内且一端与盖(3)相连结的筒状杆件(5),容纳在气缸(4)内的电器(S),设置于盖(3)上的端子(6),以及设置在连接端子(6)和电器(S)的配线中途、可实现端子(6)和电器(S)的电性连接与断开的连接器(C)。断开的连接器(C)。断开的连接器(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前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叉。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支撑悬架跨乘式车辆的前侧转向轮的前叉,例如已知有伸缩型前叉,其具备:具有车身侧管和可移动自如地插入车身侧管内的车轴侧管的叉主体,以及容纳在叉主体内,伴随叉主体的伸缩而伸缩的减震器。
[0003]减震器具备:气缸,将气缸内划分为填充工作液体的伸长侧腔室和压缩侧腔室的活塞,以及可轴向移动自如地插入气缸内并与活塞相连结的活塞杆。并且,减震器例如活塞杆与封闭车身侧管上端的盖相连结,气缸被固定于车轴侧管的下端并被容纳于叉主体内。
[0004]在这样的前叉中,为了提高悬架跨乘式车辆的乘坐舒适度,可以通过设置在前叉外的控制器来调节减震器所产生的阻尼力。可自动调节阻尼力的前叉例如将电流变流体或电磁流变流体作为减震器的工作液体,通过调节供应给容纳在活塞内的线圈的电流量来改变工作液体的粘度,从而改变阻尼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可自动调节阻尼力的其他前叉,有的会在活塞内容纳电磁阀,调节针对电磁阀的通电量,从而调节减震器的阻尼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190405号公报
专利技术概要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6]如上所述可自动调节阻尼力的前叉于减震器内具备用于调节阻尼力的线圈及电磁阀等电器,需要从外部电源或控制器向电器供电。于是,在传统的前叉中,将活塞杆做成筒状的同时在盖上设置供配线穿过的通孔,在对与电器相连接的配线进行密封的同时,将其穿过活塞杆内和盖的通孔,向叉主体外引出而连接至外部电源等。
[0007]然而,在传统的前叉中,当拆分前叉以进行诸如密封件或弹簧等的更换的维护作业时,无法从盖拆下配线,维护作业非常麻烦。此外,即使在盖上设置可实现外部电源与电器之间的连接与断开的连接器,为了拆卸盖,仍需要从连接器内的端子拆下从电器延伸出来的配线,因此,仅将连接器设置于盖上并不能彻底使维护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在除了线圈和电磁阀之外,在叉主体内容纳行程传感器等电器的前叉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内部具备电器仍易开展维护作业的前叉。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课题的方案中的前叉具备:具有车身侧管和车轴侧管且可伸缩的伸缩型叉主体,安装在车身侧管的车身侧端的盖,设置于车轴侧管内的气缸,可轴向移动自如地插入气缸内且一端与盖相连结的筒状杆件,容纳于气缸内的电器,设
置于盖上的端子,以及设置在连接端子和电器的配线中途、可实现端子和电器的电性连接与断开的连接器。利用这样构成的前叉,便能够通过连接器在配线中途将端子与电器相分离,不受配线的干扰而容易将盖从车身侧管完全拆下,开放车身侧管的上端开口部。
[0010]此外,盖可以是环状,并且具备可拆装地安装于盖的内周上并保持端子的插座,使连接器可穿过盖的内周。利用这样构成的前叉,无需从车身侧管拆下盖即可从盖上拆下插座,将连接器取出到叉主体外,分离连接器,将配线分离成设备侧配线和端子侧配线。另外,利用这样构成的前叉,可以在不扭转配线的情况下将其分离成设备侧配线和端子侧配线,从而能够抑制配线的断线和劣化;进而,由于可以从盖上拆下插座和端子侧配线,因此,从车身侧管拆卸盖的作业也变得容易。
[0011]进而,盖可以是环状,并且具备可拆装地安装于盖的内周上并保持端子的插座,使连接器能够穿过盖的内周,并且插座具有插入盖的内周的基部,基部可以具有能够插入到形成于盖的内周上的槽内的卡爪。这样构成的前叉在将插座安装于盖或由其拆下的拆装作业中,完全无需使插座相对于盖进行旋转动作,配线不会扭转,从而能够防止配线断裂及疲劳。另外,与利用螺钉将插座固定到盖的作业相比,这样构成的前叉不会导致插座及盖的大型化,从而能够抑制前叉的大型化。
[0012]并且,前叉具备止动器,可在允许插座和盖的轴向相对移动的同时阻止其周向旋转。利用这样构成的前叉,不会因插座相对于盖于周向上旋转而使配线扭转,因此,在使用前叉时能够防止配线断线及劣化。
[0013]此外,止动器具有设于插座外周的键和设于盖的内周、供键插入的键槽,止动器也可以在插座及盖的周向上以等间隔设置于2处或3处。利用这样构成的前叉,能够相对于盖在周向上以2个或3个不同的安装姿势安装插座,不论悬架跨乘式车辆的车型如何,都能避免插座部和车把的干涉,使外部电源侧插头切实地连接到插座部。专利技术效果
[0014]因此,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前叉,即使内部具备电器,维护作业仍很容易进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前叉的纵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前叉上端部分的放大纵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前叉中的插座放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基于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中的前叉FF如图1及图2所示,具备:具有车身侧管1和车轴侧管2且可伸缩的伸缩型叉主体F,安装在车身侧管1的车身侧端的盖3,设置于车轴侧管2内的气缸4,作为可轴向移动自如地插入气缸4内且一端与盖3相连结的筒状杆件的活塞杆5,作为容纳在气缸4内的电器的螺线管S,设置于盖3上的端子6,以及设置在连接端子6和螺线管S的配线7的中途、可实现端子6和螺线管S的电性连接与断开的连接器C。
[0017]下面,将详细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前叉FF的各个部分。如图1及图2所示,前叉FF具备伸缩型叉主体F,其具有车身侧管1和可滑动自如地插入车身侧管1内的车轴侧管2而构成。
叉主体F在振动作用下,车轴侧管2进出车身侧管1,叉主体F伸缩。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叉主体F为车轴侧管2插入车身侧管1内的倒置型,但也可以是车身侧管1插入车轴侧管2内的正立型。
[0018]接着,在作为叉主体F的车身侧端的车身侧管1的图2中上端安装有环状的盖3。并且,作为叉主体F的下端的车轴侧管2的图1中下端被车轴侧托架B堵塞。进而,形成于车身侧管1和车轴侧管2的重叠部分之间的筒状间隙被环状密封部件20堵塞,该环状密封部件20安装于车身侧管1的下端并与车轴侧管2的外周滑动接触。
[0019]这样,叉主体F内成为密闭空间,在其叉主体F内容纳有减震器D。该减震器D具备:容纳在车轴侧管2内的气缸4,可滑动自如地插入气缸4内的活塞21,以及下端与活塞21相连结且上端向气缸4外突出并与盖3相连结的活塞杆5。
[0020]盖3与车身侧管1相连结,因此,活塞杆5经由盖3与车身侧管1相连结。进而,气缸4与车轴侧管2相连结。这样,减震器D安装于车身侧管1和车轴侧管2之间,随着叉主体F的伸缩,活塞杆5相对于气缸4沿轴向相对移动而伸缩。
[0021]此外,在气缸4的上端安装有环状头部部件22,活塞杆5沿轴向可移动自如地贯穿该头部部件22的内侧。头部部件22可滑动自如地支撑活塞杆5,并在头部部件22和盖3之间安装有由螺旋弹簧构成的悬架弹簧23。悬架弹簧23发挥使车身侧管1和车轴侧管2彼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前叉,具备:具有车身侧管和车轴侧管且可伸缩的伸缩型叉主体,安装在所述车身侧管的车身侧端的盖,设置于所述车轴侧管内的气缸,可轴向移动自如地插入所述气缸内且一端与所述盖相连结的筒状杆件,容纳在所述气缸内的电器,设置于所述盖上的端子,以及设置在连接所述端子和所述电器的配线中途、可实现所述端子和所述电器的电性连接与断开的连接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其中,所述盖为环状,具备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盖的内周上并保持所述端子的所述插座,所述连接器可通过所述盖的内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内壮大
申请(专利权)人:KYB摩托车减震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