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0720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件数量少且结构简单,并且容易组装的前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前叉(F)中,第一调节器(5)和第二调节器(6)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管帽(4)上,与第一调节杆(7)抵接的第一调节器(5)的抵接部(52)和与第二调节杆(8)抵接的第二调节器(6)的抵接部(62),以在车身侧管(2)的轴向相互偏离而互不干扰的方式配置。因此,即使使第一调节器(5)和第二调节器(6)分别相对于管帽(4)沿轴向进行移动,也能够使对应的第一调节杆(7)和第二调节杆(8)互不干扰地单独进行移动。

The front fork

The ai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front fork with a small number of components, simple structure and easy assembl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the front fork (F), the first regulator (5) and second (6) regulator to mov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are arranged on the cap (4), and the first adjusting rod (7) is the first regulator (5) connected with the abutting part (52) and second (8) and the adjusting rod abuts the second regulator (6) of the connecting part (62), in the side of the tube body (2) configuration of the axial deviated from each other without interference way. Therefore, even if the first regulator (5) and second (6) respectively with respect to the regulator cap (4) moving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adjusting rod (7) and second lever (8) without interfering with each other individually 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前叉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叉。
技术介绍
在支撑鞍乘型车辆的前轮的前叉中,存在安装在鞍乘型车辆的车身与前轮车轴之间并发挥阻尼力的前叉。这样的前叉的构成一般包括叉主体和减震器盒,其中,前叉主体能够进行伸缩,且具备与鞍乘型车辆的车身连结的车身侧管、和嵌合在所述车身侧管内并与前轮车轴连结的车轴侧管,减震器盒收纳在叉主体内并随着叉主体的伸缩而发挥阻尼力。有时会在上述前叉上设置调节阻尼力特性的调节器,以便能够将阻尼力的特性改变为使用者所希望的特性。例如,日本专利JP-5116874-B2中公开了一种前叉,其实施弹簧的弹簧力的调节和针型阀的开度的调节,其中,所述弹簧推压使连通减震器盒内设置的两个工作室的通道打开或关闭的阀门,所述针型阀使绕过该通道并连通两个工作室的旁通通道合流。在该前叉中,具备对针型阀的开度进行调节的阀调节杆、和设置在该调节杆的外周并对所述弹簧的弹力进行调节的筒状的弹簧调节杆。此外,在设置于车身侧管的上端开口部处的管帽(cap)上,与阀调节杆和弹簧调节杆分别对应地设置有两个调节部。并且,通过阀侧的调节部的旋转操作而使相对于车身侧管沿轴向移动的阀调节螺母与阀调节杆抵接,通过弹簧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前叉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叉,其特征在于,具备:叉主体,其是将车身侧管和车轴侧管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合而成的;管帽,其将所述车身侧管的端部封闭;第一调节器和第二调节器,其呈非同轴状地安装于所述管帽上,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管帽而沿轴向进行移动;第一调节杆,其被收纳在所述车身侧管内并且被配置于所述车身侧管的中心;以及第二调节杆,其呈筒状且被收纳在所述车身侧管内,并且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外周;所述第一调节器具有与所述第一调节杆的管帽侧端面抵接的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调节器具有与所述第二调节杆的管帽侧端面抵接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以在车身侧管的轴向上相互偏离而互不干扰的方式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4.20 JP 2015-0857281.一种前叉,其特征在于,具备:叉主体,其是将车身侧管和车轴侧管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合而成的;管帽,其将所述车身侧管的端部封闭;第一调节器和第二调节器,其呈非同轴状地安装于所述管帽上,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管帽而沿轴向进行移动;第一调节杆,其被收纳在所述车身侧管内并且被配置于所述车身侧管的中心;以及第二调节杆,其呈筒状且被收纳在所述车身侧管内,并且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外周;所述第一调节器具有与所述第一调节杆的管帽侧端面抵接的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调节器具有与所述第二调节杆的管帽侧端面抵接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以在车身侧管的轴向上相互偏离而互不干扰的方式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器设置于从所述车身侧管的轴向观察时将所述管帽的中心覆盖的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器和所述第二调节器被螺接在所述管帽上,且能够通过圆周方向的旋转操作而相对于所述管帽沿轴向进行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帽具备:管帽主体,其具有供所述第一调节器插通的第一孔和供所述第二调节器插通的第二孔;第一调节器外壳,其呈筒状,并且,所述第一调节器螺接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宇贺健
申请(专利权)人:KYB摩托车减震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