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51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3
机动车由DE102005022006A1已经已知一种加固支柱,该加固支柱覆盖车身的以中间通道形式的敞开的空心型材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车身的机动车,该车身具有敞开的空心型材区域,该空心型材区域以简单的方式由加固装置跨接。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连接支架(7)在中间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在所述至少一个敞开的型材(13、14)上在横向方向上分别一体地连接有外部型材(17、18),并且围绕相应的中间的敞开的型材(13、14)彼此间隔开的外部型材(17、18)分别具有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17、18)。18)。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机动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机动车。

技术介绍

[0002]由DE102005022006A1已经已知一种机动车,其中,在车身的底部上构造有敞开的空心型材区域,例如中间通道。加固支柱跨接在车身的底部上的敞开的空心型材区域。所述加固支柱可以作为金属外壳一件式地制成。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加固支柱构造成挤压型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车身的机动车,该车身具有敞开的空心型材区域,该空心型材区域以简单的方式由加固装置跨接。
[0004]所述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具有带有底部的车身。在该车身上构造有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所述空心型材由至少一个连接支架跨接。
[0006]优选地,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支架中在中间的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在所述至少一个敞开的中间的型材上在横向方向上分别一体地连接有一个外部型材。围绕相应的中间的敞开的型材彼此间隔开的这些外部型材分别具有一个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
[0007]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相应的连接支架跨接构造在车身的底部上的(中间)通道的敞开的空心型材区域。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在车身的一侧上发生事故时,相应存在的连接支架用于确保力在车辆横向方向上从在面向冲击的侧上的力引入侧经由连接支架流到车身的背对冲击的侧上。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支架除了在载荷方向上、即在连接支架的纵向方向上所需的刚性外还有利地具有很小的重量。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产生空气动力学形状。
[0009]相应存在的连接支架的至少一个中间的敞开的空心型材有利地U形或V形地构造。
[0010]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可以分别具有相同的高度或不同的高度。在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中,朝向行驶方向的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具有如下的高度,该高度小于背离行驶方向的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的高度。通过朝向行驶方向的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的较小的高度减小了空气阻力。
[0011]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的敞开的型材区段具有的高度等于其中一个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的高度。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的敞开的型材区段(空心型材)的高度大于另一个相对置的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的高度。
[0012]有利地,两个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构造成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的型材。
[0013]有利地,连接支架是辊压成型的构件。
[0014]连接支架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由钢板制成,或者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
由轻金属制成。
附图说明
[0015]下面借助附图示例性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附图中:
[0016]图1示出机动车车身的底部的透视图,其中,在底部中构造有敞开的空心型材区域,该空心型材区域通过辊压成型的连接支架跨接,
[0017]图2示出在已安装的状态下从另一视角观察的在图1中所示的连接支架的视图,
[0018]图3示出在前面的图中所示的连接支架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0019]图4示出在图1和2中所示的连接支架的透视图,其中,在图4中示出该连接支架的外面,该外面在已装配的状态下螺接在车身的底部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图1示出机动车1的车身3的底部2。在该底部中构造有敞开的空心型材4。敞开的空心型材4例如是例如用于布置未示出的万向轴的通道、尤其是车辆中间通道。
[0021]在敞开的空心型材4上在车辆横向方向y上分别连接有底部2的底部区段5和6。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侧向的底部区段5、6构造成纵梁元件5、6。
[0022]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敞开的空心型材4由连接支架7跨接。敞开的空心型材4可以根据需求由一个连接支架7或由多个连接支架7跨接。
[0023]跨接敞开的空心型材4的相应的连接支架7通常用于确保力从力引入侧或面向冲击的侧经由连接支架7流到车身的背对冲击的侧上。
[0024]在通过至少一个连接支架7跨接构造成敞开的空心型材4的车辆通道时,车身侧的纵梁元件或在车身3的底部2中的纵向型材5、6(底部区段)去负荷,因为在机动车1侧向碰撞时纵梁元件5、6(底部区段)必须承受较小的负荷。因此,在敞开的空心型材4的两侧上的纵梁元件5、6(底部区段)可以重量优化地设计。
[0025]通过跨接敞开的空心型材4的相应的连接支架7的布置结构实现提高在敞开的空心型材4的区域中的抗扭刚性并且改进机动车1的行驶动力学特性。
[0026]连接支架7是由钢板或轻金属制成的辊压成型的构件。通常,连接支架7具有厚度d,该厚度在0.5mm≤d7≤8.5mm之间。
[0027]连接支架7的长度L取决于待跨接的敞开的空心型材4的宽度。通常,连接支架7的长度L在300mm至500mm之间。
[0028]连接支架7的宽度B在100mm≤B≤800mm的范围内。连接支架7的高度H在15mm≤H≤220mm的范围内。
[0029]U形型材区段(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的数量在唯一的敞开的空心型材与五个敞开的空心型材之间的范围内。
[0030]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支架7在其相对置的端部8、9上分别具有三个贯通开口10a、10b、10c和11a、11b和11c。
[0031]连接支架7通过固定器件12例如螺钉和未示出的螺母或构造在底部区段5、6中的螺距在其相对置的端部8、9上固定在底部区段5、6上。
[0032]由图1和图2可看出,在连接支架7上在车辆横向方向y上构造有两个彼此间隔开的
U形型材区段、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所述两个U形型材区段、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的相应敞开的空心型材区域15、16朝向机动车1的车身3的底部2。在图1和图2中,箭头F
X
表示机动车1的行驶方向。
[0033]在车辆纵向方向x上,两个相对置的前面和后面的倒圆的型材区段17b、18b连接在相应的U形型材区段、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上。在车辆横向方向y上延伸的倒圆的型材区段17b、18b在车辆纵向方向x上形成连接支架7的端部区段19、20。
[0034]连接支架7的前面和后面的倒圆的型材区段17b、18b的几何结构在空气动力学上这样设计,使得在行驶运行中空气阻力是低的。
[0035]在图3的横截面视图中可看出倒圆的型材区段17b、18b的横截面。在所述两个倒圆的型材区段17b、18b之间可看出在车辆横向方向y上延伸的U形型材区段、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
[0036]在所述两个U形型材区段、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之间构造有连接支架7的平的纵向区段或连接区段21。U形型材区段、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的所述两个空心型材区域15、16在车身3的未示出的底部2的z方向上或朝向底部2的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敞开的空心型材4示出。
[0037]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倒圆的型材区段17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机动车(1),该机动车具有包括底部(2)的车身(3)和由至少一个连接支架(7)跨接的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7)在中间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在所述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上在横向方向上分别一体地连接有外部型材区段(17、18),并且围绕相应的中间的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彼此间隔开的外部型材区段(17、18)分别具有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17b、18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7)的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的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U形或V形地构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17b、18b)分别具有高度H
17
和H
18
,并且高度H
17
≥高度H
18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