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志军专利>正文

极板张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094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极板张力装置,包括张力机构、极板夹持机构、设置于极板卷绕端的极板夹送机构,该张力机构包括马达、若干皮带轮及设置于皮带轮之间的皮带,所述极板夹持机构与皮带固接,其中,该极板张力装置还包括底板、固设于底板上的直线导轨、与极板夹持机构及皮带固设在一起的张力传感器、接收所述张力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马达输出扭矩的控制器,该极板夹持机构与极板夹送机构滑设于直线导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极板张力的连续可调,从而保证在卷绕过程中极板张力恒定,卷绕后电芯一致性好,隔膜、正、负极片相对位置的重叠度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电芯极板的卷绕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极板张力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便携电子设备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电池中电芯极板卷绕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电池的性能指标,因此对卷绕电芯极板的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卷绕型电池电芯的生产过程中,都是以卷芯为起点,借助隔膜将正、负极片隔离后层叠组成极板,再将极板沿同一方向逐层卷绕,卷绕时正负极片与隔膜贴得越紧,则内阻越小,对电池性能越有利,但另一方面,卷得过紧时会造成极片与隔膜湿润困难,致使放电容量变小;卷得太松或者极组入壳后过于松,会使极板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过度膨胀,增大了内阻,降低容量,缩短循环寿命。卷绕要求隔膜、极板均匀不折起或变皱,但现有的技术方案均存在加工过程繁杂、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且卷绕后电芯的一致性差,质量稳定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极板张力装置,极板张力是随着电芯的规格连续可调,从而保证在卷绕过程中极板张力恒定,卷绕后电芯一致性好,隔膜、正、负极片相对位置的重叠度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极板张力装置,包括张力机构、极板夹持机构、设置于极板卷绕端的极板夹送机构,该张力机构包括马达、若干皮带轮及设置于皮带轮之间的皮带,所述极板夹持机构与皮带固接,其中,该极板张力装置还包括底板、固设于底板上的直线导轨、与极板夹持机构及皮带固设在一起的张力传感器、接收所述张力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马达输出扭矩的控制器,该极板夹持机构与极板夹送机构滑设于直线导轨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极板夹持机构与皮带固接,而张力传感器又与极板夹持机构及皮带固设在一起的,控制器接收所述张力传感器输出信号以调控马达的输出扭矩,从而实现极板张力的连续可调,保证在卷绕过程中极板张力恒定,卷绕后电芯一致性好,隔膜、正、负极板相对位置的重叠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极板张力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极板张力装置的另一角度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极板张力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极板张力装置,包括底板1、固设于底板1上的直线导轨5、极板夹持机构(图未标示)、张力机构(图未标示)及极板夹送机构(图未标示)。该极板夹持机构包括与直线导轨5滑接的第一底座6、固设于第一底座6上的第一固定夹(图未标示)及操纵第一固定夹闭合或张开的第一气缸12。该第一固定夹包括与第一底座6固接的第一下夹板7及与第一气缸12连接的第一上夹板8,该第一上夹板8与第一下夹板7通过培林(图未示出)连接。该汽缸12利用它的前后运动,使第一上夹板8动作,从而来实现了第一固定夹的张夹极板17功能。该张力机构包括马达2、皮带轮3和4及设置于皮带轮3和4之间的皮带(图未示出),所述极板夹持机构与皮带固接,其中,本技术还包括与极板夹持机构及皮带固设在一起的张力传感器(图未示出)及接收所述张力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马达2输出扭矩的控制器(图未示出)。该设置于极板卷绕端的极板夹送机构包括与直线导轨5滑接的第二底座16、固设于第二底座上的第二固定夹(图未标示)、操纵第二固定夹闭合或张开的第二气缸15及固设于底板1上操纵第二底座16沿直线导轨5前后滑动的第三气缸9。该第二固定夹包括与第二底座16固接的第二下夹板13及与第二驱动器15连接的第二上夹板14。本技术极板张力装置还可包括一支撑座(图未标示),该支撑座垂直固设于所述底板1上。该支撑座包括固设于底板1上的若干固定架11及固设所述固定架11上的若干根辅助片10。该支撑座具有支撑极板17并有效减小与极板17前进时所受的摩擦力的功能。工作时,第一固定夹闭合夹住极板17,极板17受到卷针(图未示出)的拉力张紧,张力传感器感测张力值大小并将所获得数据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经处理后送出指令信号调节马达2的输出扭矩,并通过皮带轮3、4及皮带驱动第一底座6及极板夹持机构沿直线导轨5向前或向后滑动,从而来实现极板的张力控制。由于极板夹持机构与皮带固接,而张力传感器又与极板夹持机构及皮带固设在一起的,控制器接收所述张力传感器输出信号以调控马达2的输出扭矩,从而实现极板17张力的连续可调,保证在卷绕过程中极板17张力恒定,卷绕后电芯一致性好,隔膜、正、负极片相对位置的重叠度高。权利要求1.一种极板张力装置,包括张力机构、极板夹持机构、设置于极板卷绕端的极板夹送机构,该张力机构包括马达、若干皮带轮及设置于皮带轮之间的皮带,所述极板夹持机构与皮带固接,其特征在于该极板张力机构还包括底板、固设于底板上的直线导轨、与极板夹持机构及皮带固设在一起的张力传感器、接收所述张力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马达输出扭矩的控制器,该极板夹持机构与极板夹持送料机构滑设于直线导轨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板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极板夹持机构包括与直线导轨滑接的第一底座、固设于第一底座上的第一固定夹及操纵第一固定夹闭合或张开的第一驱动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板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驱动器为气缸。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板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夹包括与第一底座固接的第一下夹板及与第一驱动器连接的第一上夹板,该第一上夹板与第一下夹板通过培林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板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极板夹持送料机构包括与直线导轨滑接的第二底座、固设于第二底座上的第二固定夹、操纵第二固定夹闭合或张开的第二驱动器及固设于底板上操纵第二底座沿导轨前后滑动的第三驱动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板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固定夹包括与第二底座固接的第二下夹板及与第二驱动器连接的第二上夹板。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板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驱动器及第三驱动器为气缸。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板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张力机构固设于底板上。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板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极板张力装置还包括一支撑座,该支撑座垂直固设于所述底板上。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板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包括固设于底板上的固定架及固设所述固定夹上的若干根辅助片。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极板张力装置,包括张力机构、极板夹持机构、设置于极板卷绕端的极板夹送机构,该张力机构包括马达、若干皮带轮及设置于皮带轮之间的皮带,所述极板夹持机构与皮带固接,其中,该极板张力装置还包括底板、固设于底板上的直线导轨、与极板夹持机构及皮带固设在一起的张力传感器、接收所述张力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马达输出扭矩的控制器,该极板夹持机构与极板夹送机构滑设于直线导轨上。本技术可实现极板张力的连续可调,从而保证在卷绕过程中极板张力恒定,卷绕后电芯一致性好,隔膜、正、负极片相对位置的重叠度高。文档编号H01M10/04GK2842752SQ20052006571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3日专利技术者李志军 申请人:李志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极板张力装置,包括张力机构、极板夹持机构、设置于极板卷绕端的极板夹送机构,该张力机构包括马达、若干皮带轮及设置于皮带轮之间的皮带,所述极板夹持机构与皮带固接,其特征在于:该极板张力机构还包括底板、固设于底板上的直线导轨、与极板夹持机构及皮带固设在一起的张力传感器、接收所述张力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马达输出扭矩的控制器,该极板夹持机构与极板夹持送料机构滑设于直线导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志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