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水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44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57
一种副水箱结构,包括一副水箱以及一辅助出水管。副水箱包括一副水箱本体、一进水口、一辅助出水通道以及一第一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该进水口连接该副水箱本体,该辅助出水通道连接该副水箱本体。辅助出水管连接该辅助出水通道,其中,该辅助出水管受到该第一限位部的限位。该辅助出水管受到该第一限位部的限位。该辅助出水管受到该第一限位部的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水箱结构


[0001]本技术的实施例是有关于一种副水箱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组装容易的副水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摩托车的副水箱,是通过副水箱支撑架而被固设于摩托车的车架上。副水箱支撑架上会再增设其他固定夹,以对副水箱的出水管进行限位。现有的固定夹以人工卷绕的方式,对副水箱的出水管进行限位,其卷绕范围可大可小,不易限制出水管的布置走势,太松则造成固定不确实,太紧则影响出水的顺畅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副水箱结构,包括一副水箱以及一辅助出水管。副水箱包括一副水箱本体、一进水口、一辅助出水通道以及一第一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该进水口连接该副水箱本体,该辅助出水通道连接该副水箱本体。辅助出水管连接该辅助出水通道,其中,该辅助出水管受到该第一限位部的限位。
[0004]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包括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二限位部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该副水箱本体包括一第一本体表面以及一第二本体表面,该第一限位部形成于该第一本体表面,该第二限位部形成于该第二本体表面,该辅助出水管同时受到该第一限位部以及该第二限位部的限位。
[0005]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本体表面垂直于该第二本体表面。
[0006]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部包括一套环,该辅助出水管穿过该第一限位部。
[0007]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部包括一嵌合缺口,该辅助出水管嵌合该第一限位部。
[0008]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部包括二限位墙,该辅助出水管被卡合于该等限位墙之间。
[0009]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包括一第三限位部,该第三限位部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该第三限位部形成于该第二本体表面,该辅助出水管同时受到该第一限位部、该第二限位部以及该第三限位部的限位。
[0010]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结构更包括一主出水管,其中,该副水箱更包括一主出水通道,该主出水通道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之上,该主出水管连接该主出水通道,该副水箱本体更包括一管体部,该进水口形成于该管体部的一端,该辅助出水通道形成于该管体部之上。
[0011]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本体更包括一第三本体表面,该主出水通道形成于该第三本体表面,该第一本体表面垂直于该第二本体表面,该第三本体表面同时垂直于该第一本体表面以及该第二本体表面。
[0012]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更包括一第一固定部以及一第二固定部,该副水箱通过
该第一固定部以及该第二固定部被固定于一车架,该副水箱本体更包括一第四本体表面,该第一固定部形成于该第三本体表面,该第二固定部形成于该第四本体表面,该第二固定部位于该第一限位部与该进水口之间。
[0013]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副水箱结构,由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第三限位部均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因此不需要额外的固定夹,便可对出水管进行限位。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第三限位部的尺寸以及形状可针对出水管的大小进行设计,因此可确实限位,并且可避免发生压管而影响出水的顺畅度的情况。此外,副水箱通过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被固定于车架,因此可省略现有的副水箱支撑架,而节省零件以及组装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摩托车摩托车的外型。
[0015]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副水箱。
[0016]图3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副水箱结构的立体图。
[0017]图3B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副水箱结构的爆炸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副水箱。
[001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0]W1、W2:副水箱
[0021]1:副水箱本体
[0022]101:第一本体表面
[0023]102:第二本体表面
[0024]103:第三本体表面
[0025]104:第四本体表面
[0026]11:进水口
[0027]12:辅助出水通道
[0028]13、13

:第一限位部
[0029]131:通孔
[0030]132:嵌合缺口
[0031]14:第二限位部
[0032]141、142:限位墙
[0033]15:第三限位部
[0034]151、152:限位墙
[0035]16:主出水通道
[0036]17:管体部
[0037]181:第一固定部
[0038]182:第二固定部
[0039]2:辅助出水管
[0040]3:主出水管
[0041]4:水箱盖
[0042]M:摩托车
[0043]91:龙头
[0044]92:前轮
[0045]93:后轮
[0046]94:座垫
[0047]95:动力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4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摩托车M的外型,包括龙头91、前轮92、后轮93、座垫94、动力系统95等元件。
[0049]摩托车M包含前段、中段以及后段等等部分。摩托车M的前段设有龙头 91、前轮92、方向灯以及钥匙孔等元件。摩托车M的中段设有动力系统95、座垫94及脚架等元件。摩托车M的后段设有尾灯、后轮93、挡泥板等元件。
[0050]龙头91用以控制摩托车M的行进方向,龙头91上可装设有机能零件,包括仪表、开关、后照镜等单元。龙头91也具有把手(包含加油握把)以及手刹车,使用者可通过把手操控龙头91的转向,通过加油握把调整动力系统95的节气门角度以控制动力输出,并通过手刹车将摩托车M减速。龙头91上也可装设有主灯,主灯为摩托车M提供主要光线照明。
[0051]龙头91与前轮92通过龙头旋转轴连动,由此通过旋转龙头91可控制前轮92的角度,从而控制摩托车M的行进方向。
[0052]动力系统95连接并驱动后轮93,由此为摩托车M提供动力,使摩托车 M前进。
[0053]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副水箱。图3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副水箱结构的立体图。图3B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副水箱结构的爆炸图。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副水箱结构包括一副水箱W1以及一辅助出水管2。副水箱W1包括一副水箱本体1、一进水口11、一辅助出水通道12以及一第一限位部13,该第一限位部13 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1,该进水口11连接该副水箱本体1,该辅助出水通道12连接该副水箱本体1。辅助出水管2连接该辅助出水通道12,其中,该辅助出水管2受到该第一限位部13的限位。
[0054]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副水箱W1包括一第二限位部14,该第二限位部14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1,该副水箱本体1包括一第一本体表面101以及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水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副水箱,包括一副水箱本体、一进水口、一辅助出水通道以及一第一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该进水口连接该副水箱本体,该辅助出水通道连接该副水箱本体;一辅助出水管,连接该辅助出水通道,其中,该辅助出水管受到该第一限位部的限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水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副水箱包括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二限位部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副水箱本体,该副水箱本体包括一第一本体表面以及一第二本体表面,该第一限位部形成于该第一本体表面,该第二限位部形成于该第二本体表面,该辅助出水管同时受到该第一限位部以及该第二限位部的限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水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本体表面垂直于该第二本体表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水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包括一套环,该辅助出水管穿过该第一限位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水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包括一嵌合缺口,该辅助出水管嵌合该第一限位部。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水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限位部包括二限位墙,该辅助出水管被卡合于该二限位墙之间。7.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松昆陈育宏姜锦廷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