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制冷系统和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001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47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制冷系统和汽车,该蒸发器包括:翅片、管路系统和两个端板,翅片位于两个端板中间,管路系统与翅片及端板相连;管路系统具有总进口、三通、第一程回路、第二程回路和第三程回路、总出口;第一程回路从总进口延伸至三通,第二程回路和第三程回路分别从三通延伸至总出口;第二程回路包括相连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位于蒸发器的迎风侧,第二段位于蒸发器的背风侧,第三程回路包括相连的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三段位于蒸发器的背风侧,第四段位于蒸发器的迎风侧。本公开能改善管路系统中两个回路的传热温度差异较大问题,使两个管程的换热能力更均衡,使两个回路的制冷剂的出口温度一致性更佳,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热器的换热效率。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发器、制冷系统和汽车


[0001]本公开涉及换热
,特别涉及一种蒸发器、制冷系统和汽车。

技术介绍

[0002]蒸发器是利用液态低温制冷剂在低压下易蒸发,转变为蒸汽并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达到制冷目的的换热设备。蒸发器工作时,依靠风机输送空气流经空调蒸发器,同时,向管路系统通入制冷剂,以使空气流经换热器翅片及管路系统进行热交换,使空气冷却,达到降温的目的。
[0003]相关技术中,蒸发器包括:翅片、端板和管路系统,翅片位于两个端板中间,管路系统与翅片及端板相连。其中,管路系统具有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且管路系统包括从进口连通至一个出口的一个回路和从进口连通至另一个出口的另一个回路。一个回路位于蒸发器迎风侧的位置,另一个回路位于蒸发器的背风侧的位置。
[0004]由于换热过程中输送的空气伴随着换热冷却,从蒸发器的迎风侧至背风侧气流温度逐渐降低,使得空气与制冷剂的传热温差也从迎风侧至背风侧逐渐减小。因此,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的传热温差不同,使从两个回路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相差较大,导致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制冷系统和汽车,能改善管路系统中两个回路的传热温度差异较大问题,使两个管程的换热能力更均衡,使两个回路的制冷剂的出口温度一致性更佳,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包括:翅片、管路系统和两个端板,所述翅片位于两个所述端板中间,所述管路系统与翅片及端板相连;所述管路系统具有总进口、三通、第一程回路、第二程回路、第三程回路和总出口;所述第一程回路从所述总进口延伸至所述三通,所述第二程回路和所述第三程回路分别从所述三通延伸至所述总出口;所述第二程回路包括相连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蒸发器的迎风侧,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蒸发器的背风侧,所述第三程回路包括相连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蒸发器的背风侧,所述第四段位于所述蒸发器的迎风侧。
[0007]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管路系统包括从所述迎风侧至所述背风侧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列管组、第二列管组和第三列管组,所述第一列管组、所述第二列管组和所述第三列管组均包括多根平行间隔分布的管道;所述第一列管组中的一部分所述管道、所述第二列管组中的一部分所述管道和所述第三列管组中的一部分管道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二程回路;所述第一列管组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管道、所述第二列管组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管道、所述第三列管组中的另一部分管道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三程回路;所述第一段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三段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列管组中,所述第二段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四段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列管组中。
[0008]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列管组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直管、第二直管、第三直管、第四直管、第五直管和第六直管,所述第二列管组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七直管、第八直管、第九直管、第十直管、第十一直管和第十二直管,所述第三列管组包括依次排列的第十三直管、第十四直管、第十五直管、第十六直管、第十七直管和第十八直管;所述第十一直管的一端与所述总进口连通,所述第十一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十二直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三通分别与所述第六直管和所述第十八直管连通;所述第六直管、所述第五直管、所述第四直管、所述第十直管、所述第九直管、所述第十四直管、所述第八直管和所述第十三直管依次相连,所述第十三直管的一端为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总出口相连;所述第十八直管、所述第十七直管、所述第十六直管、所述第十五直管、所述第三直管、所述第二直管、所述第一直管和所述第七直管依次相连,所述第七直管的一端为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总出口相连。
[0009]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管路系统中相连的直管通过U形管连接。
[0010]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端板平行间隔分布,两个所述端板上均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管路系统中的直管一一对应,所述管路系统中的直管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插装配合。
[0011]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管路系统中的直管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U形管和所述三通均与所述管路系统中的直管通过钎焊密封连接。
[0012]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蒸发器还包括总输入管道和总输出管道,所述总输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总进口连通,所述总输出管道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连通。
[0013]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总输出管道的外壁设有两个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连通。
[001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如前文所述的蒸发器。
[001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前文所述的蒸发器。
[001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1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蒸发器的管路系统包括第一程回路、第二程回路和第三程回路,其中,第一程回路从总进口延伸至三通,第二程回路和第三程回路分别从三通延伸至总出口。也即是,管路系统的第二程回路和第三程回路分别形成两条换热回路,这样向总进口注入制冷剂,制冷剂流经两个回路与空气进行换热,并最后从总出口分别流出。
[0018]其中,第二程回路中的第一段布置在蒸发器的迎风侧,第二程回路的第二段布置在蒸发器的背风侧。第三程回路中的第三段布置在蒸发器的背风侧,第三程回路中的第四段布置在蒸发器的迎风侧。这样,第二程回路和第三程回路中的一部分管路会在迎风侧基于迎风侧的传热温差进行换热,第二程回路和第三程回路中的另一部分管路会在背风侧基于背风侧的传热温差进行换热,使得第二程回路和第三程回路在整体上的传热温差相近,让第二程回路和第三程回路的换热能力均衡,使第二程回路和第三程回路流出的制冷剂的出口温度保持较高一致性,提高换热器的使用效率,使换热效益最大化。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的管路系统的分布图;
[0021]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的分解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的正视图;
[0024]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的管路系统的分布图;
[0025]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各标记说明如下:
[002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翅片(1)、管路系统(2)和两个端板(3),所述翅片位于两个所述端板(3)中间,所述管路系统(2)与翅片(1)及端板(3)相连;所述管路系统(2)具有总进口(21)、三通(20)、第一程回路(23)、第二程回路(24)、第三程回路(25)和总出口(22);所述第一程回路(23)从所述总进口(21)延伸至所述三通(20),所述第二程回路(24)和所述第三程回路(25)分别从所述三通(20)延伸至所述总出口(22);所述第二程回路(24)包括相连的第一段(241)和第二段(242),所述第一段(241)位于所述蒸发器的迎风侧(A),所述第二段(242)位于所述蒸发器的背风侧(B),所述第三程回路(25)包括相连的第三段(251)和第四段(252),所述第三段(251)位于所述蒸发器的背风侧(B),所述第四段(252)位于所述蒸发器的迎风侧(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统(2)包括从所述迎风侧(A)至所述背风侧(B)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列管组(26)、第二列管组(27)和第三列管组(28),所述第一列管组(26)、所述第二列管组(27)和所述第三列管组(28)均包括多根平行间隔分布的管道;所述第一列管组(26)中的一部分所述管道、所述第二列管组(27)中的一部分所述管道和所述第三列管组(28)中的一部分管道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二程回路(24);所述第一列管组(26)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管道、所述第二列管组(27)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管道、所述第三列管组(28)中的另一部分管道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三程回路(25);所述第一段(241)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三段(25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列管组(26)中,所述第二段(242)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四段(25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列管组(28)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管组(26)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直管(261)、第二直管(262)、第三直管(263)、第四直管(264)、第五直管(265)和第六直管(266),所述第二列管组(27)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七直管(271)、第八直管(272)、第九直管(273)、第十直管(274)、第十一直管(275)和第十二直管(276),所述第三列管组(28)包括依次排列的第十三直管(281)、第十四直管(282)、第十五直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晓
申请(专利权)人:博格思众常州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