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器及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967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2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储液器及换热器,属于空调技术领域。所述储液器包括罐体、滤芯和吸液管,所述罐体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沿所述罐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出液口靠近所述罐体的顶部一侧;所述滤芯位于所述罐体内,且所述滤芯与所述罐体内壁连接,所述滤芯的底部位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吸液管位于所述罐体内,所述吸液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吸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本公开可以使得储液器内的制冷器顺利从出液口流出。口流出。口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液器及换热器


[0001]本公开属于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储液器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过冷式储液器是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置在压缩机的入口端一侧,用于储蓄未气化的制冷剂,避免未气化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中导致液击问题。
[0003]在相关技术中,过冷式储液器的底部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位于出液口上方。过冷式储液器内部具有滤芯,滤芯位于出液口处。过冷式储液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冷凝器连接。经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通过过冷式储液器的进液口进入过冷式储液器的罐体内,然后经过滤芯再从出液口流入到冷凝器,经冷凝器进入到压缩机内。在使用时,过冷式储液器一般竖直安装(罐体的轴线方向为竖直方向)在压缩机的一侧,这样制冷剂由于重力等原因会自动位于罐体的底部,而在压缩机的增压作用下通过出液口顺利流入到冷凝器内。
[0004]然而,当过冷式储液器不是竖直安装时,比如,过冷式储液器水平安装(罐体的轴线方向为水平方向),过冷式储液器内的制冷剂难以在压缩机的增压作用下从出液口中顺利流到冷凝器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液器及换热器,可使得储液器内的制冷器顺利从出液口流出。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包括罐体、滤芯和吸液管,所述罐体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沿所述罐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出液口靠近所述罐体的顶部一侧;所述滤芯位于所述罐体内,且所述滤芯与所述罐体内壁连接,所述滤芯的底部位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吸液管位于所述罐体内,所述吸液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吸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0007]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滤芯的底部具有避让缺口,所述吸液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避让缺口内。
[0008]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滤芯包括滤网、第一芯板、第二芯板和避让端板;所述第一芯板和所述第二芯板交叉相连,所述第一芯板和所述第二芯板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端形成入口,所述滤网分别与所述第一芯板和所述第二芯板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芯板和所述第二芯板形成过滤腔,所述过滤腔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芯板、所述第二芯板和所述滤网远离所述进液口的一端形成V形空间;所述避让端板为V型板,所述避让端板位于所述V形空间内,所述避让端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侧边和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侧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侧边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侧边和所述第二板体的第
二侧边与所述第一芯板和所述第二芯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侧边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侧边朝向所述入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形成V型的所述避让缺口。
[0009]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滤芯为一体成型结构件,所述滤网呈筒状,所述滤网与所述避让端板嵌设在所述第一芯板和所述第二芯板中。
[0010]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滤芯还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套设套设在所述第一芯板和所述第二芯板外,且靠近所述入口。
[0011]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液管为铝制结构件,且与所述罐体钎焊在一起。
[0012]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液管为塑胶结构件。
[0013]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液管与所述滤芯为注塑一体成型结构件。
[0014]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储液器还包括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位于所述罐体中;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附袋和分子筛,所述分子筛位于所述吸附袋内。
[0015]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冷凝器和以上所述的储液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储液器连接,且所述冷凝器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冷凝腔和第二冷凝腔,所述第一冷凝腔与所述储液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凝腔与所述储液器的出液口连通。
[001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7]当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安装在冷凝器一侧使用时,由于储液器包括罐体和滤芯,且罐体的侧壁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以,制冷剂可以通过进液口进入到罐体内部进行储存,并且制冷剂体通过滤芯后再通过出液口从罐体内流出进入冷凝器内。
[0018]由于储液器还包括吸液管,且吸液管的第一端伸入在所述罐体的底部内,所述吸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这样制冷剂通过滤芯过滤之后,便可从吸液管的第一端流入到第二端内,并最终从出液口流出。
[0019]可见,由于吸液管的第一端伸入在罐体的底部内,所以,压缩机能够通过吸液管将位于罐体的底部内的制冷剂顺畅的吸出。即,无论储液管倾斜安装或者水平安装,由于吸液管的布置,储液器内的制冷剂均可以通过出液口顺利排出。
[0020]即,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罐体的底部设置吸液管,这样便可使得储液器在任何方向上安装都不会出现制冷剂难以排出的情形。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的侧视图;
[0025]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吸液管与滤芯一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0027]1、罐体;101、进液口;102、出液口;
[0028]2、滤芯;20、避让缺口;21、滤网;22、第一芯板;23、第二芯板;24、避让端板;241、第一板体;242、第二板体;25、密封环;220、入口;
[0029]3、吸液管;
[0030]4、吸附组件;41、吸附袋;42、分子筛;
[0031]100、储液器;200、冷凝器;201、第一冷凝腔;202、第二冷凝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液器,如图1所示,储液器包括罐体1、滤芯2和吸液管3,罐体1具有进液口101和出液口102,进液口101和出液口102沿罐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罐体1的侧壁上,进液口101位于出液口102靠近罐体1的顶部一侧。
[0034]滤芯2位于罐体1内,且滤芯2与罐体1内壁连接,滤芯2的底部位于罐体1的底部。吸液管3位于罐体1内,吸液管3的第一端位于罐体1的底部,吸液管3的第二端与出液口102连通。
[0035]当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安装在冷凝器一侧使用时,由于储液器包括罐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包括罐体(1)、滤芯(2)和吸液管(3),所述罐体(1)具有进液口(101)和出液口(102),所述进液口(101)和出液口(102)沿所述罐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所述进液口(101)位于所述出液口(102)靠近所述罐体(1)的顶部一侧;所述滤芯(2)位于所述罐体(1)内,且所述滤芯(2)与所述罐体(1)内壁连接,所述滤芯(2)的底部位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所述吸液管(3)位于所述罐体(1)内,所述吸液管(3)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所述吸液管(3)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液口(10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2)的底部具有避让缺口(20),所述吸液管(3)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避让缺口(2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2)包括滤网(21)、第一芯板(22)、第二芯板(23)和避让端板(24);所述第一芯板(22)和所述第二芯板(23)交叉相连,所述第一芯板(22)和所述第二芯板(23)靠近所述进液口(101)的一端形成入口(220),所述滤网(21)分别与所述第一芯板(22)和所述第二芯板(23)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芯板(22)和所述第二芯板(23)形成过滤腔,所述过滤腔与所述入口(220)连通;所述第一芯板(22)、所述第二芯板(23)和所述滤网(21)远离所述进液口(101)的一端形成V形空间;所述避让端板(24)为V型板,所述避让端板(24)位于所述V形空间内,所述避让端板(24)包括第一板体(241)和第二板体(242),所述第一板体(241)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板体(242)的第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一板体(241)的第二侧边和所述第二板体(242)的第二侧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体(241)的第一侧边的相对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陈魏晓永袁楼楼
申请(专利权)人:博格思众常州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