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股流螺旋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01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47
一种多股流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壳体、中心管、分隔件、螺旋板、流体入口接管,分隔件设置在中心管内,将中心管内部空间沿周向分隔为N个独立空间,N为大于3的偶数;螺旋板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中心管外周,螺旋板有N个并沿周向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卷制成N个两两相邻的供换热介质沿其流动的螺旋通道,且N个螺旋通道的内端口与N个独立空间一一对应并连通;流体入口接管设于壳体上,其数量为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股流螺旋板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多股流螺旋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只能实现两种介质(一侧冷流、一侧热流)之间的换热,若要实现3种及以上的介质相互间换热,则至少需要2台及以上设备才能实现。
[0003]为克服传统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存在的缺陷,专利号为ZL201920743281.8的技术专利《一种多股流螺旋板换热器》(授权公告号为CN210070681U)公开了一种多股流螺旋板换热器,主要包括头盖、外壳体、螺旋板、定距柱、介质出入口、流道、中心管以及隔板;所述流道呈螺旋状,由螺旋板环绕围成,流道共有三个,流道之间由螺旋板隔开,螺旋板由定距柱支撑;中心管由隔板分隔为三个独立空间,每个独立空间通过其对应的中心管管壁上开设的长圆孔与对应流道相连通。
[0004]上述专利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但由于上述专利中的流道为三个,供三种换热介质(为一种热介质、两种冷介质,或一种冷介质、两种热介质)进行换热,换热时,存在相邻两个流道内均为冷介质或均为热介质的情况,进而影响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多股流螺旋板式换热器,以避免相邻两个流道内均为冷介质或均为热介质的情况。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股流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
[0007]壳体,呈筒状;
[0008]中心管,沿轴向设于壳体中央;
[0009]分隔件,设置在中心管内,将中心管的内部空间沿周向分隔为N个独立空间,且各独立空间沿中心管的轴向延伸;所述N为大于3的偶数;
[0010]螺旋板,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中心管外周,所述螺旋板有N个并沿周向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卷制成N个两两相邻的供换热介质沿其流动的螺旋通道,各螺旋通道沿壳体轴向延伸,且N个螺旋通道之靠近中心管的内端口与N个独立空间一一对应并连通;
[0011]流体入口接管,设于壳体上,以供流体进入壳体内;
[0012]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接管的数量为N

1个,且第一个流体入口接管同时与所述N个独立空间中的第一个独立空间、第二个独立空间相连通,且与第一个独立空间、第二个独立空间相对应的两个螺旋通道间隔布置;第一个流体入口接管之外的其他流体入口接管分别与第一个独立空间、第二个独立空间之外的其他独立空间一一对应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包括有多个相连接的分隔板,各分隔板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延伸,并沿中心管的周向等间隔分布,从而将中心管的内部空间沿周向等分成N个独立空间。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个独立空间、第二个独立空间之对应中心管的第一端敞开而形成有敞口一、敞口二,所述第一个流体入口接管对应上述敞口一、敞口二设于壳体一端的端板上;所述第一个独立空间、第二个独立空间之对应中心管第二端为闭口结构。
[0015]优选地,所述N=4或6。
[0016]进一步优选地,在N=4时,所述分隔件的断面呈“十”字型,从而将中心管的内部空间沿周向等分成四个独立空间,所述第一个独立空间、第二个独立空间呈对角线分布在中心管内,且中心管内之位于第一、第二个独立空间之间的第三个独立空间、第四个独立空间也呈对角线分布,且第三个独立空间、第四个独立空间之对应中心管的第二端敞开而形成有敞口三、敞口四,第三个独立空间、第四个独立空间之对应中心管的第一端为闭口结构,所述壳体另一端的端板上对应上述敞口三、敞口四分别设有第三个流体出口接管、第四个流体出口接管,所述第三个流体出口接管、第四个流体出口接管分别与所述第三个独立空间、第四个独立空间相连通,以供流体从壳体流出;所述壳体的周壁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个独立空间、第二个独立空间相连通的第一个流体出口接管、第二个流体出口接管;同时流体入口接管之第三个流体入口接管、第四个流体入口接管设于所述壳体的周壁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三个独立空间、第四个独立空间相连通。
[0017]进一步优选地,在N=6时,所述分隔件的断面呈辐射状,从而将中心管的内部空间沿周向等分成六个独立空间,且六个独立空间之第一、第六、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独立空间依次沿周向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分布,且第四个独立空间之对应中心管的第一端敞开而形成有敞口四,第四个独立空间之对应中心管的第二端为闭口结构,第四个流体入口接管对应敞口四设于所述壳体一端的端板上,从而与第四个独立空间相连通;第三、第五、第六个独立空间之对应中心管的第二端敞开而形成有敞口三、敞口五、敞口六,所述第三、第五、第六个独立空间之对应中心管的第一端均为闭口结构,流体入口接管之第三个流体入口接管、第五个流体入口接管、第六个流体入口接管设于所述壳体另一端的端板上并分别对应上述敞口三、敞口五、敞口六设置,所述第三个流体入口接管、第五个流体入口接管、第六个流体入口接管分别与第三个独立空间、第五个独立空间、第六个独立空间相连通;所述壳体的周壁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个独立空间、第二个独立空间、第四个独立空间相连通的第一个流体出口接管、第二个流体出口接管、第四个流体出口接管;同时所述壳体的周壁上设有分别与第三个独立空间、第五个独立空间、第六个独立空间相连通的第三个流体出口接管、第五个流体出口接管、第六个流体出口接管。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将流体入口接管的数量设计为N

1 个,N为大于3的偶数,且第一个流体入口接管同时与中心管内的第一个独立空间、第二个独立空间相连通,且与第一个独立空间、第二个独立空间相对应的两个螺旋通道间隔布置,如此,当换热介质流体为奇数股时,其中一股换热介质流体能分成两股并分别进入第一个独立空间、第二独立空间内,然后进入两个间隔布置的螺旋通道内与其他换热介质进行换热,如此,能较好地避免当换热介质流体为奇数股时相邻两个流道内均为冷介质或均为热介质的情况,进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且本申请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0020]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剖视图(省略壳体);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中心管纵向方向上的剖视图;
[0023]图5为图4的右视图;
[0024]图6为图4的左视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0026]图8为图7的左视图;
[002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剖视图(省略壳体);
[0028]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中心管纵向方向上的剖视图;
[0029]图11为图10的右视图;
[0030]图12为图10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2]实施例一: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股流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呈筒状;中心管(2),沿轴向设于壳体(1)中央;分隔件(3),设置在中心管(2)内,将中心管(2)的内部空间沿周向分隔为N个独立空间(20),且各独立空间(20)沿中心管(2)的轴向延伸;所述N为大于3的偶数;螺旋板(4),设置在壳体(1)内并位于中心管(2)外周,所述螺旋板(4)有N个并沿周向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卷制成N个两两相邻的供换热介质沿其流动的螺旋通道(40),各螺旋通道(40)沿壳体(1)轴向延伸,且N个螺旋通道(40)之靠近中心管(2)的内端口与N个独立空间(20)一一对应并连通;流体入口接管(5),设于壳体(1)上,以供流体进入壳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接管(5)的数量为N

1个,且第一个流体入口接管(51)同时与所述N个独立空间(20)中的第一个独立空间(21)、第二个独立空间(22)相连通,且与第一个独立空间(21)、第二个独立空间(22)相对应的两个螺旋通道(40)间隔布置;第一个流体入口接管(51)之外的其他流体入口接管(5)分别与第一个独立空间(21)、第二个独立空间(22)之外的其他独立空间(20)一一对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股流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3)包括有多个相连接的分隔板(30),各分隔板(30)沿所述中心管(2)的轴向延伸,并沿中心管(2)的周向等间隔分布,从而将中心管(2)的内部空间沿周向等分成N个独立空间(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股流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独立空间(21)、第二个独立空间(22)之对应中心管(2)的第一端敞开而形成有敞口一(211)、敞口二(221),所述第一个流体入口接管(51)对应上述敞口一(211)、敞口二(221)设于壳体(1)一端的端板上;所述第一个独立空间(21)、第二个独立空间(22)之对应中心管(2)第二端均为闭口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股流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4或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股流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N=4时,所述分隔件(3)的断面呈“十”字型,从而将中心管(2)的内部空间沿周向等分成四个独立空间(20),所述第一个独立空间(21)、第二个独立空间(22)呈对角线分布在中心管(2)内,且中心管(2)内之位于第一、第二个独立空间之间的第三个独立空间(23)、第四个独立空间(24)也呈对角线分布,且第三个独立空间(23)、第四个独立空间(24)之对应中心管(2)的第二端敞开而形成有敞口三(231)、敞口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江胡兴苗赵志阳周柏峰刘利江
申请(专利权)人: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