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极片轧机用间隙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942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轧机用间隙调整装置,其主体为一丝杠(1),在丝杠(1)上设主楔体(2),与主楔体(2)相适配设副楔体(3),主楔体(2)与副楔体(3)置于上、下轴承座(4)、(5)之间。利用主楔体与副楔体接触楔面的变化,实现对电池极片轧机的上、下轧辊之间间隙的精微调节。(*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极片轧机用间隙调整装置,用以调节两个轧辊之间的间隙。
技术介绍
电池极片轧机主要有一对轧辊和机架构成,轧辊的两端需定位在机架上,上轧辊及其端部的轴承通过上轴承座固定连接在机架上,下轧辊及其端部的轴承通过下轴承座定位在机架上,为了便于调节控制上、下轧辊之间的间隙,进而调节控制极片的厚度,下轴承座与机架之间呈活动连接下轴承座在机架上可上下移位,等到确定上、下轧辊之间的间隙后,再将下轴承座固定。为了防止因下轧辊的重力而使定位后的下轴承座下移,在下轴承座下部设液压缸,利用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上顶住下轴承座。上述调节控制上、下轧辊之间的间隙的方式只是从大的方面调节控制,因极片的厚度要求极其精细,所以上述调节控制上、下轧辊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还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精微调节上、下轧辊之间间隙的电池极片轧机用间隙调整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主体为一丝杠,在丝杠上设主楔体,与主楔体相适配设副楔体,主楔体与副楔体置于上、下轴承座之间。使用本技术间隙调整装置时,主楔体与副楔体置于上、下轴承座之间,主楔体上端面与上轴承座接触,主楔体下端面与副楔体的适配楔面相接触,副楔体定位在下轴承座上,旋转丝杠使主楔体推进,主楔体下压副楔体,克服液压缸活塞杆向上的顶力,使下轴承座精微下移,使上、下轧辊之间的间隙精微加大。反之,反向旋转丝杠使主楔体旋出,在液压缸推杆向上的顶力作用下,下轴承座精微上移,使上、下轧辊之间的间隙精微减小。利用主楔体与副楔体接触楔面的变化,实现对上、下轧辊之间间隙的精微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池极片轧机用间隙调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主楔体与副楔体接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电池极片轧机用间隙调整装置,其主体为一丝杠1,丝杠1一端带有扳手11,在丝杠1上设主楔体2,与主楔体2相适配设副楔体3,主楔体2的楔面与副楔体3的楔面相接触且相适宜。主楔体2与副楔体3置于上、下轴承座4、5之间,主楔体2上端面与上轴承座4接触,接触面为平面,副楔体3可固定在下轴承座5的上端。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极片轧机用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体为一丝杠(1),在所述丝杠(1)上设主楔体(2),与所述主楔体(2)相适配设副楔体(3),所述主楔体(2)与副楔体(3)置于上、下轴承座(4)、(5)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轧机用间隙调整装置,其主体为一丝杠(1),在丝杠(1)上设主楔体(2),与主楔体(2)相适配设副楔体(3),主楔体(2)与副楔体(3)置于上、下轴承座(4)、(5)之间。利用主楔体与副楔体接触楔面的变化,实现对电池极片轧机的上、下轧辊之间间隙的精微调节。文档编号H01M4/04GK2834722SQ20052012285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付建新, 耿建华 申请人:邢台纳科诺尔极片轧制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极片轧机用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体为一丝杠(1),在所述丝杠(1)上设主楔体(2),与所述主楔体(2)相适配设副楔体(3),所述主楔体(2)与副楔体(3)置于上、下轴承座(4)、(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建新耿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邢台纳科诺尔极片轧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