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及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09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及换热器,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的两端封闭设置,且所述第一管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管具有相对设置的介质进口端以及封闭端,所述第二管的封闭端从所述第一管的一端穿设至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管上开设有防回流孔,所述防回流孔靠近位于所述第一管内,并靠近所述封闭端设置。在换热器暂停作业时,通过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有效避免冷媒回流,防止换热器内出现噪音或异音,有利于提高换热器换热系统的稳定性。统的稳定性。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及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以及应用该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空调系统中用于实现热量交换的设备。目前常规的换热器内的冷却系统中未设置有防回流的装置,当换热器暂停运行时,出现冷媒回流,冷媒回流导致换热器内形成异响或噪音,且极大的影响换热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及换热器。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的两端封闭设置,且所述第一管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管具有相对设置的介质进口端以及封闭端,所述第二管的封闭端从所述第一管的一端穿设至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管上开设有防回流孔,所述防回流孔位于所述第一管内,并靠近所述封闭端设置,所述防回流孔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连通。
[0006]可以理解的是,通常换热器竖直安装,对应的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也竖直安装,换言之,第二管的介质进口端的位置低于封闭端的位置,冷媒从第二管的介质进口端流入,当冷媒足够多且压力足够时,冷媒上升至进入防回流孔并流入第一管内,进而通过通孔流入换热器本体内进行换热。当换热器暂停作业时,冷媒由于压力不足以及受自身重力的影响,冷媒无法上升至防回流孔处,从而无法流入换热器本体内,同时换热器本体内残留的冷媒也无法反向流过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从而有效避免冷媒回流,防止换热器内出现噪音或异音,有利于提高换热器换热系统的稳定性。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回流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防回流孔间隔地开设于所述第二管上。
[0008]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多个防回流孔,便于大量冷媒能够快速流通于第二管和第一管之间。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管的轴线方向排布。
[0010]可以理解的是,冷媒从第一管分流至换热器本体内的换热回路中,实现换热。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上设置有多个支管,每个所述支管对应的与一所述通孔连接并连通。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上设置翻边,所述支管与所述翻边连接。
[0013]可以理解的是,支管可直接与翻边装配连接,简单便捷,确保通孔与支管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冷媒泄漏。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管具有大径段和小径段,所述大径段的外径小于所述小径段的外径;所述大径段一端与所述通孔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小径段连接。
[0015]可以理解的是,在安装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时,通过小径段插设于换热器本体上的换热接管内,快速实现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的安装,同时,支管插设于换热接管内,增强防回流管结构与换热器本体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防止换热接管歪斜或折断,有效消除换热器系统运行时换热接管破裂弯折导致的系统内冷媒泄漏的隐患。
[0016]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所述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换热器本体连通。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上具有多个支管,所述换热器本体上具有多个换热接管,每个所述支管对应的插设于所述换热接管内与所述换热器本体连通。
[0018]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支管与换热接管装配连接,实现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的快速定位以及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管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所述大径段一端与所述通孔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小径段连接;所述换热接管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直径,所述第二段一端与换热器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接;其中,所述大径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段的内径,所述小径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段的内径;所述小径段穿设于所述第二段且部分位于所述换热器本体内。
[0020]可以理解的是,大径段的外径小于第一段的内径,且小径段的外径小于第二段的内径,便于支管快速插设入换热接管内,解决换热器的换热接管偏斜或者换热接管与支管直径不匹配导致支管装配困难的问题;且小径段部分位于换热器本体内,有效消除换热接管破裂弯折导致的系统内冷媒泄漏的隐患。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小径段位于所述换热器本体内的部分的长度为2mm

15mm。
[0022]可以理解的是,小径段伸入换热器本体内,从小径段通过的冷媒能够直接流通至换热器本体内,有效防止换热接管破损时冷媒从破损的换热接管泄漏,从而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消除冷媒泄漏的隐患。
[0023]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其中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且第二管上设置防回流孔;通常换热器竖直安装,对应的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也竖直安装,换言之,第二管的介质进口端的位置低于封闭端的位置,冷媒从第二管的介质进口端流入,当冷媒足够多且压力足够时,冷媒上升至进入防回流孔并流入第一管内,进而通过通孔流入换热器本体内进行换热。当换热器暂停作业时,冷媒由于压力不足以及受自身重力的影响,冷媒无法上升至防回流孔处,从而无法流入换热器本体内,同时换热器本体内残留的冷媒也无法反向流过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从而有效避免冷媒回流,防止换热器内出现噪音或异音,有利于提高换热器换热系统的稳定性。
[0025]进一步的,第一管上设置有支管,且支管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小径段的外径小于换热接管的内径,在安装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时,通过支管插设于换热器本体上的换热接管,快速实现防回流管结构的安装,同时,支管插设于安装内,增强防回流管结构与换热器本体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防止换热接管歪斜或折断,有效消除换热器系统运行时换热接
管破裂弯折导致的系统内冷媒泄漏的隐患。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0029]标号说明:
[0030]100、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200、换热器;1、第一管;11、通孔;12、支管;121、大径段;122、小径段;13、翻边;2、第二管;21、防回流孔;22、介质进口端;23、封闭端;3、换热器本体;31、换热回路;32、换热接管;321、第一段;322、第二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的两端封闭设置,且所述第一管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管具有相对设置的介质进口端以及封闭端,所述第二管的封闭端从所述第一管的一端穿设至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管上开设有防回流孔,所述防回流孔位于所述第一管内,并靠近所述封闭端设置,所述防回流孔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防回流孔间隔地开设于所述第二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管的轴线方向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上设置有多个支管,每个所述支管对应的与一所述通孔连接并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上设置翻边,所述支管与所述翻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具有大径段和小径段,所述大径段的外径小于所述小径段的外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明陈炯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