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室内机和空调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865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室内机和空调系统,涉及空调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室内机的进水温度升高,导致室内机的换热能力和除湿能力下降的问题。该装置的表冷器位于风机系统的出风口处,自动分水装置位于风机系统的出风口与表冷器之间且位于出风口上方,冷凝水收集装置位于表冷器和自动分水装置下方,冷凝水提升装置用于将冷凝水收集装置中收集的冷凝水提升至自动分水装置处,并使冷凝水经自动分水装置分散后向下流入冷凝水收集装置中,冷凝水向下流动时经风机系统的出风剪切吹散形成分布的水雾,表冷器用于与水雾换热并使水雾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该装置可提高室内机的除湿能力和换热能力,满足用户舒适性要求。适性要求。适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包括该强化换热装置的室内机和包括该室内机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空调系统的节能减排是当今空调研发的重要方向,只有空调系统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均节能时,才可使空调系统整体实现节能减排。
[0003]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室外机的出水温度为5℃,提高室外机的出水温度,例如是将室外机的出水温度提高至8℃左右,可实现室外机的节能减排;但是室外机的出水温度提高,将导致室内机的进水温度升高。研究表明,常规风盘进水温度每提高1℃,空调室内机的性能衰减约12%,除湿能力衰减30%;进出水温差每加大1℃,空调室内机的性能衰减约12.5%,除湿能力衰减31%。
[0004]室内机的进水温度升高,要满足工程设计所需要负荷,需要增加供水量,使冷冻室的循环水泵能耗增加,另外,室内机的进水温度升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明显降低,仅提高风量已经很难满足用户舒适性要求。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大温差风机盘管,针对大温差风机盘管,两组表冷器分别与所在空间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对冷冻水进行梯级利用,从而扩大冷冻水进出风机盘管的温差,将常规设计的5℃冷水温差增大为8℃

16℃,冷冻水泵的能耗可大大降低。该方案虽然可以降低冷冻水泵的能耗,但并不能优化其传热系数和除湿能力。
[0005]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可改善室内机换热能力和除湿能力的强化换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室内机的进水温度升高,导致室内机的换热能力和除湿能力下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包括表冷器、冷凝水收集装置、冷凝水提升装置和自动分水装置,其中,所述表冷器位于风机系统的出风口处,所述自动分水装置位于所述风机系统的出风口与所述表冷器之间,并且所述自动分水装置位于所述风机系统的出风口上方,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位于所述表冷器和所述自动分水装置下方,所述冷凝水提升装置用于将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中收集的冷凝水提升至所述自动分水装置处,并使冷凝水经所述自动分水装置分散后向下流入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中,冷凝水向下流动时经所述风机系统的出风剪切吹散形成分布的水雾,所述表冷器用于与水雾换热并使水雾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
[000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表冷器包括至少两排换热器,从靠近风机系统的出风口到远离风机系统的出风口的方向,所述换热器中换热管的管径逐渐减小,并使水雾温
度至少在最后一个换热器之前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
[001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表冷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靠近所述风机系统的出风口处,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面,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中换热管的管径逐渐减小,并使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水温度低于循环气流露点温度。
[001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换热器中换热管的管径为9~10mm,所述第二换热器中换热管的管径为7.5~8.5mm,所述第三换热器中换热管的管径为6.5~7.5mm。
[001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自动分水装置包括排水管和分水板,其中,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水提升装置连接,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分水板上,并且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分水板上的部分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用于将所述排水管中的冷凝水分布于所述分水板上。
[001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分水板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分水板上的冷凝水经所述漏水孔分散后向下流入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中。
[001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漏水孔上方设置有凸包结构,所述凸包结构的边缘与所述漏水孔的部分边缘相接,并使所述凸包结构形成朝向所述排水孔的一侧具有开口,且在竖直方向与所述漏水孔之间具有间隙的拱形结构。
[001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漏水孔的孔径不小于5mm。
[0016]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分水板倾斜设置于所述风机系统的出风口上方,并且所述分水板与所述风机系统的出风面之间的夹角为75~88
°

[001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的底面为斜面结构,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所述表冷器与回风空气换热产生的冷凝水,并且所述冷凝水提升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中集水深度最深处。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通过冷凝水提升装置将冷凝水收集装置中收集的冷凝水提升至自动分水装置处,在重力作用下,冷凝水自上而下流向冷凝水收集装置中,水流向下流动的过程中,经风机系统的出风口处吹出的气流向前流动并与向下流动的水流相互作用,出风气流将冷凝水流剪裂吹散,冷凝水流形成分布的水雾,可提高空气的含湿量;另一方面,高温高湿的分布水雾通过表冷器时,水雾与表冷器换热可迅速降到露点温度以下,在表冷器的翅片上形成大量的冷凝水,大大提高了表冷器的潜热能力,从而大大强化了换热装置制冷能力。即本专利技术的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室内机的进水温度升高,导致室内机的换热能力和除湿能力下降的技术问题。
[002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室内机。
[0021]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包括本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具有本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通过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的作用,可提高室内机的除湿能力和换热能力,满足用户舒适性要求。
[0022]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系统。
[0023]本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中,所述室内机为本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室内机。本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具有本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室内机的作用,
利用该室内机,可在室内机的进水温度升高时,仍使室内机保持优异的除湿能力和换热能力,从而可实现通过提高室外机的出水温度来使空调系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冷凝水和出风气流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表冷器的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表冷器冷冻水的控制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冷器(10)、冷凝水收集装置(20)、冷凝水提升装置(30)和自动分水装置(40),其中,所述表冷器(10)位于风机系统(50)的出风口处,所述自动分水装置(40)位于所述风机系统(50)的出风口与所述表冷器(10)之间,并且所述自动分水装置(40)位于所述风机系统(50)的出风口上方,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20)位于所述表冷器(10)和所述自动分水装置(40)下方,所述冷凝水提升装置(30)用于将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20)中收集的冷凝水提升至所述自动分水装置(40)处,并使冷凝水经所述自动分水装置(40)分散后向下流入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20)中,冷凝水向下流动时经所述风机系统(50)的出风剪切吹散形成分布的水雾,所述表冷器(10)用于与水雾换热并使水雾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冷器(10)包括至少两排换热器,从靠近风机系统(50)的出风口到远离风机系统(50)的出风口的方向,所述换热器中换热管的管径逐渐减小,并使水雾温度至少在最后一个换热器之前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冷器(10)包括第一换热器(101)、第二换热器(102)和第三换热器(103),所述第一换热器(101)设置于靠近所述风机系统(50)的出风口处,所述第二换热器(10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103)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01)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面,所述第一换热器(101)、所述第二换热器(10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103)中换热管的管径逐渐减小,并使所述第二换热器(102)的出水温度低于循环气流露点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温水风盘强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01)中换热管的管径为9~10mm,所述第二换热器(102)中换热管的管径为7.5~8.5mm,所述第三换热器(103)中换热管的管径为6.5~7.5mm。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刚迟亚玲李慧慧邹家浩姚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