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5418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机壳、风轮、制冷剂循环回路上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导风组件,机壳内设有分隔的安装腔和蓄能腔,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内循环出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风轮设置于安装腔中;第一换热器位于安装腔中,第二换热器位于蓄能腔中;导风组件设置于安装腔中;在内循环模式下,导风组件遮盖外循环出风口,进风口和内循环出风口之间形成内循环气流通道;在外循环模式下,导风组件遮盖内循环出风口,进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之间形成外循环气流通道,第一换热器与气流在内循环模式和外循环模式的热交换状态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利用蓄能腔中的介质蓄冷,使得空调器实现降温。使得空调器实现降温。使得空调器实现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空调具备内循环和外循环功能,以分别实现调控室内温度和促进室内与外界之间空气循环的目的。
[0003]内循环气流通道和外循环气流气流通道之间彼此分隔独立,以防止两者间发生气流串扰,导致功耗上升等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通过交替开启内、外循环实现制冷的空调器。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
[0007]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分隔的安装腔和蓄能腔,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内循环出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
[0008]风轮,所述风轮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
[0009]位于制冷剂循环回路上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蓄能腔中;
[0010]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
[0011]所述空调器包括外循环模式和内循环模式;
[0012]在所述内循环模式下,所述导风组件遮盖所述外循环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内循环出风口之间形成内循环气流通道;
[0013]在所述外循环模式下,所述导风组件遮盖所述内循环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外循环出风口之间形成外循环气流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气流在所述内循环模式下和所述外循环模式下的热交换状态相反。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蜗壳、涡舌板以及驱动件,所述蜗壳内设有导风腔,所述风轮设置于所述导风腔中,所述蜗壳上设有气流入口、与所述内循环出风口连通的第一气流出口、与所述外循环出风口连通的第二气流出口,在所述外循环模式下,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涡舌板打开所述第二气流出口并关闭所述第一气流出口;在所述内循环模式下,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涡舌板打开所述第一气流出口并关闭所述第二气流出口。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涡舌板设置于所述导风腔中,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蜗壳的轴向外侧。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设置有第一涡舌,所述涡舌板包括挡风板和第二涡舌,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外循环模式,所述涡舌板遮挡所述第一气流出口,第一涡舌位于所述导风腔的外部,所述第二涡舌形成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风道;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内循环模式,所
述挡风板遮挡所述第二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涡舌位于所述导风腔的外部,所述第一涡舌形成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风道。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腔沿轴向的内壁上设有导向槽,所述涡舌板包括设置在端部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收容在所述导向槽内并能够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腔沿轴向的侧壁上形成有导向孔,所述涡舌板的端部形成有安装槽,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安装槽配合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穿设在所述导向孔内并与所述安装槽连接,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安装件沿着所述导向孔运动;或者,
[0019]所述导风腔沿轴向的侧壁上形成有导向孔,所述涡舌板包括设置在端部的连接件,所述驱动件形成有与所述连接件配合的连接槽,所述连接件穿设在所述导向孔内并与所述连接槽连接,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连接件沿着所述导向孔运动。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涡舌板围绕所述风轮运动,所述挡风板为弧形,且所述挡风板的凹陷一侧朝向所述风轮。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齿轮和弧形齿条,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且与所述弧形齿条啮合,所述弧形齿条与所述涡舌板连接以带动所述涡舌板运动。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的轴向外侧设置有弧形导槽,所述弧形齿条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弧形导槽中,所述弧形导槽的侧壁设置有避让缺口,所述齿轮和所述弧形齿条在所述避让缺口中进行啮合传动。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与所述第二半壳沿所述风轮的径向连接并围设形成所述导风腔,所述第一半壳沿轴向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半壳沿轴向的边缘间隔以形成所述气流入口。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底侧设有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内循环出风口,所述第一半壳沿径向的底侧边缘与所述第二半壳沿径向的底侧边缘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气流出口设于所述第一半壳沿径向背离所述第二半壳的一侧。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空调器通过将第一换热器设置于安装腔内、将第二换热器设置在蓄能腔内,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热交换,能够将热量存储于蓄能腔中的介质或者将蓄能腔中介质的热量释放。通过导风组件遮盖内循环出风口或者外循环出风口,使得气流能够将第一换热器的热量经外循环出风口排出,实现蓄能腔中介质蓄冷的目的,或者通过第一换热器将气流的热量交换至第二换热器,以使降低温度的气流从内循环出风口排出,实现空调器降温的功能。利用蓄能腔中的介质可以提前降温、蓄冷,使得空调器能够实现快速降温,提高了用户体验。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设置于机壳中,无需在室外单独设置换热器,减小了空调器的占用空间,提高了适配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A

A位置的剖切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中B

B位置的剖切示意图;
[0029]图4为图1中C

C位置的剖切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导风组件及风轮的爆炸示意图;
[0031]图6为图1中D

D位置的剖切示意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内循环状态下,涡舌板位置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外循环状态下,涡舌板位置的示意图;
[0034]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机壳10;进风口10a;内循环出风口10b;外循环出风口10c;安装腔10d;蓄能腔10e;风轮20;第一换热器30;第二换热器40;蜗壳50;导风腔50a;气流入口50b;第一气流出口50c;第二气流出口50d;导向孔50e;导向槽50f;弧形导槽50g;避让缺口50h;第一半壳51;第二半壳52;第一涡舌521;涡舌板60;第二涡舌61;挡风板62;限位凸起63;驱动件70;弧形齿条71;齿轮72;电机73;安装座74;第一辅热装置81;第二辅热装置82;导风管90
具体实施方式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0038]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顶”、“底”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轴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机壳(10),所述机壳(10)内设有分隔的安装腔(10d)和蓄能腔(10e),所述机壳(10)上设有进风口(10a)、内循环出风口(10b)和外循环出风口(10c);风轮(20),所述风轮(20)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0d)中;位于制冷剂循环回路上的第一换热器(30)和第二换热器(40),所述第一换热器(30)位于所述安装腔(10d)中,所述第二换热器(40)位于所述蓄能腔(10e)中;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0d)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外循环模式和内循环模式;在所述内循环模式下,所述导风组件遮盖所述外循环出风口(10c),所述进风口(10a)和所述内循环出风口(10b)之间形成内循环气流通道;在所述外循环模式下,所述导风组件遮盖所述内循环出风口(10b),所述进风口(10a)和所述外循环出风口(10c)之间形成外循环气流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30)与气流在所述内循环模式下和所述外循环模式下的热交换状态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蜗壳(50)、涡舌板(60)以及驱动件(70),所述蜗壳(50)内设有导风腔(50a),所述风轮(20)设置于所述导风腔(50a)中,所述蜗壳(50)上设有气流入口(50b)、与所述内循环出风口(10b)连通的第一气流出口(50c)、与所述外循环出风口(10c)连通的第二气流出口(50d),在所述外循环模式下,所述驱动件(70)驱动所述涡舌板(60)打开所述第二气流出口(50d)并关闭所述第一气流出口(50c);在所述内循环模式下,所述驱动件(70)驱动所述涡舌板(60)打开所述第一气流出口(50c)并关闭所述第二气流出口(50d)。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舌板(60)设置于所述导风腔(50a)中,所述驱动件(70)位于所述蜗壳(50)的轴向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50)设置有第一涡舌(521),所述涡舌板(60)包括挡风板(62)和第二涡舌(61),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外循环模式,所述涡舌板(60)遮挡所述第一气流出口(50c),所述第一涡舌(521)位于所述导风腔(50a)的外部,所述第二涡舌(61)形成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风道;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内循环模式,所述挡风板(62)遮挡所述第二气流出口(50d),所述第二涡舌(61)位于所述导风腔(50a)的外部,所述第一涡舌(521)形成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风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奇伟张爱川袁紫琪石旭东李秋芳钟文锋何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