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风口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技术

技术编号:325202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风口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其中的热交换风口结构,包括新风流道、回风流道、低效全热交换芯体、高效全热交换芯体,所述新风流道与所述回风流道内分别具有的气流能够被控制地经由所述低效全热交换芯体处进行热交换和/或经由所述高效全热交换芯体处进行热交换。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新风流道与回风流道中的气流能够被选择控制在所述低效全热交换芯体和/或高效全热交换芯体处进行换热,从而使所述热交换风口结构能够依据气流换热的实际需求进行换热流通路线的选择,可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中仅具有单一的全热交换芯体在不同工况下换热需求不同造成的效率浪费以及风阻溢出。及风阻溢出。及风阻溢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风口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风口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及健康舒适性要求的日益提高,所带来的新风能耗一直居高不下。应用空气余热回收技术能缓解保证新风品质与能耗增加的矛盾,但传统的全热回收芯体换热效率不高、阻力损耗较大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和推广应用。影响芯体换热效率的主要因素有:芯体内部换热表面积、芯体换热流道形式,空气在全热交换芯体的流通时长等。
[0003]目前市场上常见芯体通常将冷、热空气分为上下两层,通过换热膜材料进行热湿交换。通过芯体薄膜两侧的空气进行热湿交换,有效地利用空气中的热量或者冷量。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芯体通常由一整块构成,对于不同的风量要求,均采用相同的结构,导致在小风量情况下,风阻较大;大风量情况下,换热效率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风口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风口结构中仅具有单一的全热交换芯体不同工况下换热需求不同造成效率浪费以及风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流道、回风流道、低效全热交换芯体(1)、高效全热交换芯体(2),所述新风流道与所述回风流道内分别具有的气流能够被控制地经由所述低效全热交换芯体(1)处进行热交换和/或经由所述高效全热交换芯体(2)处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风阀(31)、第二风阀(32),所述第一风阀(31)用于控制所述新风流道进风段(41)与所述低效全热交换芯体(1)、高效全热交换芯体(2)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所述第二风阀(32)用于控制所述回风流道进风段(51)与所述低效全热交换芯体(1)、高效全热交换芯体(2)中的至少一个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阀(31)为扇形风阀;和/或,所述第二风阀(32)为扇形风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被配置为:当(h


h

)≤h
y1
时,控制所述第一风阀(31)将所述新风流道进风段(41)与所述低效全热交换芯体(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风阀(32)将所述回风流道进风段(51)与所述低效全热交换芯体(1)连通;当h
y1
≤(h


h

)<h
y2
时,控制所述第一风阀(31)将所述新风流道进风段(41)与所述高效全热交换芯体(2)连通,控制所述第二风阀(32)将所述回风流道进风段(51)与所述高效全热交换芯体(2)连通;当(h


h

)≥h
y2
时,控制所述第一风阀(31)将所述新风流道进风段(41)同时与所述高效全热交换芯体(2)及低效全热交换芯体(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风阀(32)将所述回风流道进风段(51)同时与所述高效全热交换芯体(2)及低效全热交换芯体(1)连通,其中h

为室内侧回风气流的焓值,h

为室外侧新风气流的焓值,h
y1
为第一预设焓值,h
y2
为第二预设焓值。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风口结构。6.一种热交换风口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东杰袁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