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化布局的集成式底托轿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542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化布局的集成式底托轿架设备,涉及电梯领域,包括主龙门架组件与两个副龙门架组件,两个所述副龙门架组件对称分布在所述主龙门架组件前后两侧,所述主龙门架组件中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主立梁,两个所述主立梁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主上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把所述主龙门架组件与所述返绳下梁集成一体,对于需承受主要负载以及安全钳和缓冲器局部冲击力的下梁结构采用与之对应的较大规格材料,结构布局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且能保证结构的完整性,尽可能挖掘材料本身的潜力,从而对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整体构造有效的保证了在安装过程中主副导轨之间的距离相差不远,从而使得安装能合理的利用井道空间,节省土建成本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化布局的集成式底托轿架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化布局的集成式底托轿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梯轿架一般可分为顶吊式和底托式。相比于顶吊式通过双拼牵引上梁的线式承重,底托式轿架的牵引下梁与轿底结构上下紧密结合为一体,从而形成立体式承重有着更为明显的结构优势,底托式轿架的轿底结构不但是主要的负载平台,也是电梯悬挂曳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所用材料性能潜力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结构前提;
[0003]但是对于目前市面上的底托式轿架,尤其是大吨位四轨或六轨的轿架结构设计,却显得比较繁杂冗余,例如将原顶吊式轿架结构直接搬运过来,轿底再补上返绳(牵引)下梁,即简单的在原有顶吊式结构几乎不变的技术条件下改为底托式。由于底托式和顶吊式轿架受力形式和力传导路径有着明显的不同,特别是在改为底托式之后,原轿架的龙门结构从兼具主受力和功能性等特征(导靴、安全钳、门机固定点等)变为单纯的只具有功能性特征,因此上述原有龙门结构有画蛇添足,浪费材料之嫌,进一步说,由于底托式不能像顶吊式在高曳引比条件下绕绳那般自由,目前只能从返绳下梁两端引出,但为避开导轨支架就使得下梁出绳两端间距必须小于轿厢的导轨距,基于此,无论是通过延长上下梁轴向两端导靴的固定点还是垫高导轨与其支架的接触面,都会导致井道空间的浪费,进而增加土建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化布局的集成式底托轿架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化布局的集成式底托轿架设备,包括主龙门架组件与两个副龙门架组件,两个所述副龙门架组件对称分布在所述主龙门架组件前后两侧,所述主龙门架组件中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主立梁,两个所述主立梁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主上梁,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主下梁,每个所述主立梁靠近所述主上梁中心线垂直方向端面分别固设有挑梁,每个所述副龙门架组件分别包括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挑梁前后两端的副立梁,对应的两个副立梁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副上梁,每个所述副立梁下端的左右两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梁连接件,对应的两个所述立梁连接件之间固定连接有返绳下梁,每个所述副立梁下侧分别设置有返绳轮,每个所述返绳轮均转动安装在对应的两个所述返绳下梁之上,每个所述主立梁与对应的所述副立梁之间分别设置有拉杆组件,每个所述主立梁下端面与安全钳垫板之间分别设置有安全组件,对应的两个所述返绳下梁左右端面分别设置有快装组合附着式导靴。
[0006]作为优选,每个所述返绳下梁之上分别设置有五个托架梁,五个所述托架梁呈等距分布,每个所述托架梁中间部位与所述主下梁上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托架梁前后部位下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返绳下梁上端面固定连接。
[0007]作为优选,每个所述拉杆组件分别包括固定安装五个所述托架梁前后侧下端面的下穿连接梁,每个所述下穿连接梁左右端面分别转动连接有拉杆螺栓,每个所述拉杆螺栓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拉杆,每个所述拉杆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主立梁端面之间铰接连接。
[0008]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副立梁中分别设置有贯通的长圆孔且呈倾斜分布,每个所述拉杆分别贯穿对应的所述副立梁中的长圆孔,从而使得所述拉杆在提供给轿底板安装时水平调节作用的同时,其对应的所述下穿连接梁与轿底结构的紧密连接对于轿底的机械性能也是有益补充。
[0009]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安全组件分别包括固定安装在每个所述主下梁左右两侧之下的安全钳,每个所述安全钳下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立式下导靴,所述主上梁左右两侧上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导靴垫板,每个所述导靴垫板下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主立梁上端面抵接,每个所述导靴垫板上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立式上导靴。
[0010]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安全钳上端面与对应的所述主立梁下端面之间留设有缓冲间隙,所述缓冲间隙中能根据不同的电梯井道环境安装不同材料和刚度的减震垫,由于不同的井道中的湿度不一样,从而选用不同材料的减震垫能大大提高其使用寿命,以应对安全钳动作时传递给轿厢的巨大冲击力,延长冲击时间,保护轿厢和货物的安全。
[0011]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快装组合附着式导靴分别包括固定安装在对应的两个所述返绳下梁左右端面的导靴支撑件,每个所述导靴支撑件远离对应的所述副立梁方向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附着式导靴。
[0012]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导靴支撑件为C形钢梁或者槽钢,每个所述导靴支撑件上下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返绳下梁上下端面齐平,从而通过所述导靴支撑件作为支撑与对应的所述附着式导靴进行组合,安装在整个龙门结构的上下梁两端,需要维护或更换时,可在整体移除之后,再单独拆下所述附着式导靴或直接对所述快装组合附着式导靴进行维保。
[0013]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导靴支撑件的翼板和腹板上分别开设有长圆安装孔,所述附着式导靴底板位置处开始有相同规格的长圆安装孔,使得在极大的方便了整体的安装同时也便于在安装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微调。
[001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把所述主龙门架组件与所述返绳下梁集成一体,相比传统的轿架结构合理布置所述副龙门架组件和所述主龙门架组件的位置,对于只起到固定导靴,门机等维持轿架功能性但几乎不受力作用的龙门架构,使用规格较小的材料,对于需承受主要负载以及安全钳和缓冲器局部冲击力的下梁结构采用与之对应的较大规格材料,结构布局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且能保证结构的完整性,尽可能挖掘材料本身的潜力,从而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构造有效的保证了在安装过程中主副导轨之间的距离相差不远,从而使得安装能合理的利用井道空间,节省土建成本的效果。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位于左右两侧的副导靴设置为快装组合附着式通过所述导靴支撑件作为支撑与对应的所述附着式导靴进行组合,安装在整个龙门结构的上下梁两端,需要维护或更换时,可在整体移除之后,再单独拆下所述附着式导靴或直接对所述快装组合附着式导靴进行维保,有效克服了传统附着式导靴安装难,拆卸难,维保难等问题,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化布局的集成式底托轿架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化布局的集成式底托轿架设备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化布局的集成式底托轿架设备整体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0、副龙门架组件;101、副上梁;102、副立梁;103、返绳下梁;20、拉杆组件;201、拉杆;202、下穿连接梁;203、拉杆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化布局的集成式底托轿架设备,包括主龙门架组件(30)与两个副龙门架组件(1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副龙门架组件(10)对称分布在所述主龙门架组件(30)前后两侧,所述主龙门架组件(30)中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主立梁(302),两个所述主立梁(302)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主上梁(301),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主下梁(303),每个所述主立梁(302)靠近所述主上梁(301)中心线垂直方向端面分别固设有挑梁(11),每个所述副龙门架组件(10)分别包括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挑梁(11)左右两端的副立梁(102),对应的两个副立梁(102)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副上梁(101),每个所述副立梁(102)下端的左右两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梁连接件(305),对应的两个所述立梁连接件(305)之间固定连接有返绳下梁(103),每个所述副立梁(102)下侧分别设置有返绳轮(304),每个所述返绳轮(304)均安装在对应的两个所述返绳下梁(103)之上,每个所述主立梁(302)与对应的所述副立梁(102)之间分别设置有拉杆组件(20),每个所述主立梁(302)下端面与安全钳垫板之间分别设置有安全组件,对应的两个所述返绳下梁(103)前后端面分别设置有快装组合附着式导靴(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化布局的集成式底托轿架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返绳下梁(103)之上分别设置有五个托架梁(12),五个所述托架梁(12)呈等距分布,每个所述托架梁(12)中间部位与所述主下梁(303)上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托架梁(12)前后部位下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返绳下梁(103)上端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化布局的集成式底托轿架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拉杆组件(20)分别包括固定安装五个所述托架梁(12)左右侧下端面的下穿连接梁(202),每个所述下穿连接梁(202)前后端面分别转动连接有拉杆螺栓(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寅李海超王亮章孝东伍显周简显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奥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