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166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包括筒体、容纳于筒体中的卷芯、渗透在卷芯中的电解液、筒状物和盖板,所述筒状物位于卷芯的中心轴线上,盖板盖合密封在筒体上,所述筒状物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便于渗透电解液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既能使由隔膜隔开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接触紧密,又能使电池充放电性能好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内部放置有圆筒状物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卷芯均是通过卷绕的方式制造的,也正是由于卷绕而使卷芯中间存在一定直径的空隙,空隙的存在使得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卷芯内部由隔膜隔开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接触不紧密,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发挥,电池的循环性能和一致性比较差。中国专利CN2743996提供里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通过在卷芯内保留用于卷绕的筒状物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由于在常规电池的生产工艺中,电池注液后需静置陈化,使电解液充分渗透、浸泡极片;陈化24小时后,再将电池预充电,以激活锂离子。然而,由于筒状物的存在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延缓了电解液渗透,致使陈化不充分、电池预充电效果差,从而导致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使由隔膜隔开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接触紧密,又能使电池充放电性能好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包括筒体、容纳于筒体中的卷芯、渗透在卷芯中的电解液、筒状物和盖板,所述筒状物位于卷芯的中心轴线上,盖板盖合密封在筒体上,所述筒状物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便于渗透电解液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筒状物上设有轴向开口。所述筒状物端部呈收拢状,端部口径小于筒状物中部截面直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在筒状物的侧壁设置的多个通孔解决了因电解液渗透慢、陈化不充分引起的电池充放电性能比较差的技术问题。筒状物上设置的轴向开口,及收拢状的端部能方便筒状物放入卷芯;避免插入筒状物时损伤正极片、负极片或隔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中心剖切图;图2为图1中筒状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另一种筒状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筒体1、容纳于筒体1中的卷芯2、盖板3和渗透在卷芯2中的电解液(图中未标号)。卷芯2的内部放置有支撑卷芯2、防止卷芯2变形的筒状物4,该筒状物4的侧壁设有多个便于渗透电解液的通孔5和轴向开口6,筒状物4的端部7、7’呈收拢状,即端部7、7’口径a小于筒状物4中部截面直径b,盖板3盖合密封在筒体1上。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图4和图5所示的筒状物4,该筒状物4上无轴向开口,其它结构与上述筒状物的结构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包括筒体、容纳于筒体中的卷芯、渗透在卷芯中的电解液、筒状物和盖板,所述筒状物位于卷芯的中心轴线上,盖板盖合密封在筒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物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便于渗透电解液的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物上设有轴向开口。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物端部呈收拢状,端部口径小于筒状物中部截面直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包括筒体、容纳于筒体中的卷芯、渗透在卷芯中的电解液、筒状物和盖板,所述筒状物位于卷芯的中心轴线上,盖板盖合密封在筒体上,所述筒状物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便于渗透电解液的通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既能使由隔膜隔开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接触紧密,又能使电池充放电性能好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文档编号H01M2/02GK2916944SQ200620016969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2日专利技术者林可才 申请人: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包括筒体、容纳于筒体中的卷芯、渗透在卷芯中的电解液、筒状物和盖板,所述筒状物位于卷芯的中心轴线上,盖板盖合密封在筒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物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便于渗透电解液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可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