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02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在上模中设置有上模仁,在下模中设置有下模仁,以上模与上模仁之间的安装结构为例:在上模中开设上模仁孔,上模仁孔中设置有基准壁,在上模仁孔中设置有两个挤紧槽,在上模仁中设置有基准壁,上模仁的上下长度比上模仁孔的上下长度窄2~3mm,上模仁的左右宽度比上模仁孔的左右宽度窄2~3mm,当上模仁放置在上模仁孔中时,上模仁的第二左侧壁与第二下侧壁分别与上模仁孔的第一左侧壁与第一下侧壁相对应,在两个挤紧槽中均插入两块挤紧块;在上模和上模仁之间设置有水冷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方便了上模与上模仁、下模与下模仁之间的安装,还提高了对上模仁、下模仁的冷却效果。冷却效果。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是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成型机配套,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模包括:上模和下模,在上模中设置有带有模腔的上模仁,在下模中设置有带有模芯的下模仁,上模仁与上模之间的安装结构和下模仁与下模之间的安装结构相同,以上模与上模仁之间的连接结构为例:在上模中设置有上模仁孔,在上模中设置有水冷通道,上模仁放置在上模仁孔中,然后通过螺栓连接。上述连接结构存在以下缺陷:一、上模仁与上模仁孔、下模仁与下模仁孔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小,在将上模仁或下模仁封板放置到上模仁孔或下模仁孔中时,上模仁、下模仁的外侧壁分别容易与上模仁孔、下模仁孔之间容易发生磕碰,从而造成上模仁或下模仁的损坏;二、原先的水冷通道只设置在上模和下模中,对上模仁和下模仁的冷却效果差,降低了注塑产品的冷却成型速度,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安装效率及冷却效果的注塑模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模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在上模中设置有带有模腔的上模仁,在下模中设置有带有模芯的下模仁,上模仁与上模之间的安装结构和下模仁与下模之间的安装结构相同,以上模与上模仁之间的安装结构为例:在上模中开设有能够安装上模仁的上模仁孔,上模仁孔的第一左侧壁与第一下侧壁作为基准壁,在上模仁孔的第一右侧壁与第一上侧壁上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一个挤紧槽,上模仁的第二左侧壁与第二下侧壁作为基准壁,上模仁的上下长度比上模仁孔的上下长度窄2~3mm,上模仁的左右宽度比上模仁孔的左右宽度窄2~3mm,当上模仁放置在上模仁孔中时,上模仁的第二左侧壁与第二下侧壁分别与上模仁孔的第一左侧壁与第一下侧壁相对应,在两个挤紧槽中均插入两块挤紧块,位于第一上侧壁上的挤紧块推动上模仁的第二下侧壁紧贴在上模仁孔的第一下侧壁上,位于第一右侧壁上的挤紧块推动上模仁的第二左侧壁紧贴在上模仁孔的第一左侧壁上;在上模和上模仁之间设置有水冷通道,所述水冷通道包括:设置在上模中、并贯穿上模仁孔顶壁的第一进水孔和第一出水孔、及设置在上模仁中的第二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第二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相连通,上模仁中的第二进水孔与上模中的第一进水孔相对齐连通,上模仁中的第二出水孔与上模中的第二出水孔相对齐连通。
[0005]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注塑模结构,其中,在上模仁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一个扇形定位槽,在任意对角线上的两个扇形定位槽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吊装孔,在下模仁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一个扇形定位块,在任意对角线上的两个扇形定位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吊装孔。
[0006]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注塑模结构,其中,在任意一个没有设置第一吊装孔的扇形
定位槽及任意一个没有设置第二吊装孔的扇形定位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凹陷的L型标识,L型标识分别指向两个基准壁。
[0007]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注塑模结构,其中,在挤紧块上设置有起拔螺孔。
[0008]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注塑模结构,其中,在位于第一进水孔和第一出水孔的上模仁孔的底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密封圈槽,在密封圈槽中设置有密封圈。
[0009]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注塑模结构,其中,在上模的四周侧壁上均设置有定位凹槽板,在下模的四周侧壁上均设置有定位凸块,各定位凸块能够与各自对应侧的定位凹槽板配合卡接。
[0010]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注塑模结构,其中,在上模和下模的任意同一侧的侧壁之间螺纹连接有一块连接板。
[0011]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上模仁的左右宽度比上模仁孔的左右宽度窄2~3mm,上模仁的上下长度比上模仁孔的上下长度窄2~3mm,在上模仁和上模仁孔之间留有较大的间隙就能方便将上模仁安装到上模仁孔中,再通过挤紧块将上模仁的基准壁紧贴在上模仁孔的基准壁上,这样,在安装上模仁时,既能够防止上模仁与上模仁孔之间发生磕碰,还能保证上模仁与上模仁孔之间的安装精度;在上模和上模仁之间设置水冷通道就能提高对上模仁的冷却效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由于下模和下模仁之间的安装结构与上模和上模仁之间的安装结构相同,所以上模与上模仁之间的安装结构的优点同样适用于下模与下模仁之间的安装结构。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注塑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1中俯视方向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图3中B

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图4中C

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图1中俯视方向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图6中D

D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8是图7中E

E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注塑模结构,包括:上模1和下模2,在上模1的四周侧壁上均设置有定位凹槽板11,在下模2的四周侧壁上均设置有定位凸块21,当上模1和下模2合模时,各定位凸块21能够与各自对应侧的定位凹槽板11配合卡接,并且在上模1和下模2的任意同一侧的侧壁之间螺纹连接有一块连接板3。在上模1中设置有带有模腔的上模仁4,在下模2中设置有带有模芯的下模仁5,上模仁4与上模1之间的安装结构和下模仁5与下模2之间的安装结构相同,以上模1与上模仁4之间的安装结构为例:在上模1中开设有能够安装上模仁4的上模仁孔,上模仁孔的第一左侧壁12与第一下侧壁13作为基准壁,在上模仁孔的第一右侧壁与第一上侧壁上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
一个挤紧槽17,上模仁4的第二左侧壁41与第二下侧壁42作为基准壁,上模仁4的上下长度比上模仁孔的上下长度窄2~3mm,上模仁4的左右宽度比上模仁孔的左右宽度窄2~3mm,当上模仁4安装在上模仁孔中时,上模仁4的第二左侧壁41与第二下侧壁42分别与上模仁孔的第一左侧壁12和第一下侧壁13相对应,在两个挤紧槽17中均插入两块挤紧块6,位于第一上侧壁上的挤紧块6推动上模仁4的第二下侧壁42紧贴在上模仁孔的第一下侧壁13上,位于第一右侧壁上的挤紧块6推动上模仁4的第二左侧壁41紧贴在上模仁孔的第一左侧壁12上;在上模1和上模仁4之间设置有水冷通道,所述水冷通道包括:设置在上模1中、并贯穿上模仁孔顶壁的第一进水孔14和第一出水孔15、及设置在上模仁4中的第二进水孔43和第二出水孔431,第二进水孔43和第二出水孔431相连通,上模仁4中的第二进水孔43与上模1中的第一进水孔14相对齐连通,上模仁4中的第二出水孔431与上模1中的第二出水孔15相对齐连通,在位于第一进水孔14和第一出水孔15的上模仁孔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在上模中设置有带有模腔的上模仁,在下模中设置有带有模芯的下模仁,上模仁与上模之间的安装结构和下模仁与下模之间的安装结构相同,其特征在于:以上模与上模仁之间的安装结构为例:在上模中开设有能够安装上模仁的上模仁孔,上模仁孔的第一左侧壁与第一下侧壁作为基准壁,在上模仁孔的第一右侧壁与第一上侧壁上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一个挤紧槽,上模仁的第二左侧壁与第二下侧壁作为基准壁,上模仁的上下长度比上模仁孔的上下长度窄2~3mm,上模仁的左右宽度比上模仁孔的左右宽度窄2~3mm,当上模仁放置在上模仁孔中时,上模仁的第二左侧壁与第二下侧壁分别与上模仁孔的第一左侧壁与第一下侧壁相对应,在两个挤紧槽中均插入两块挤紧块,位于第一上侧壁上的挤紧块推动上模仁的第二下侧壁紧贴在上模仁孔的第一下侧壁上,位于第一右侧壁上的挤紧块推动上模仁的第二左侧壁紧贴在上模仁孔的第一左侧壁上;在上模和上模仁之间设置有水冷通道,所述水冷通道包括:设置在上模中、并贯穿上模仁孔顶壁的第一进水孔和第一出水孔、及设置在上模仁中的第二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第二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相连通,上模仁中的第二进水孔与上模中的第一进水孔相对齐连通,上模仁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笃熊瞿元亮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品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