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405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头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上方设置有下模仁,下模仁内设置有下型腔,下型腔底部设置有两行并供两行L形端子端部插入的注塑插孔,还包括辅助对位块和辅助支撑块,下模仁与下模分体设置,下模设置有供下模仁从侧面推入的侧推通道,辅助对位块设置有下方设置有直角对位槽,直角对位槽放入第一行L形端子后,直角对位槽的转角与第一行L形端子的转角相抵,使第一行L形端子一端与注塑插孔相对,另一端与位于辅助对位块侧面的辅助支撑块相对,辅助支撑块与辅助对位块相对的侧面设置有供第一行L形端子端部插配的侧支撑孔,辅助支撑块上方设置有供第二行L形端子一端插入注塑插孔后支撑另一端的支撑槽。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证成品质量、提高加工效率的插头成型模具。工效率的插头成型模具。工效率的插头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头成型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头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其中,塑料模具是将熔化的材料从进胶嘴注入模具内部,材料在型腔内冷却成型获得成品的模具。
[0003]如图1所示,需要加工的插头包括塑料主体a,塑料主体设置有两行L形端子,第一行L形端子b四个,第二行L形端子c两个,传统的注塑方式需要将六个L形端子逐个码放于型腔内,再进行注塑,该种结构存在一定不便,一方面,L形端子大部分位于塑料主体内部,在注塑之前由于L形端子无注塑主体的支撑,仅依赖其中一端的插配无法稳定、准确定位,导致成品质量下降,另一方面,码放的效率较低,码放过程中先码放的L形端子不会仅影响后续码放的L形端子,后续码放的L形端子也会使先码放的L形端子位置偏移,需要重新调整,上模也会阻挡局部视野,导致码放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成品质量、提高加工效率的插头成型模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下模上方设置有下模仁,所述的下模仁内设置有下型腔,所述的下型腔底部设置有两行并供两行L形端子端部插入的注塑插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对位块和辅助支撑块,所述的下模仁与下模分体设置,所述的下模设置有供下模仁从侧面推入的侧推通道,所述的辅助对位块设置有下方设置有直角对位槽,所述的直角对位槽放入第一行L形端子后,直角对位槽的转角与第一行L形端子的转角相抵,使第一行L形端子一端与注塑插孔相对,另一端与位于辅助对位块侧面的辅助支撑块相对,所述的辅助支撑块与辅助对位块相对的侧面设置有供第一行L形端子端部插配的侧支撑孔,所述的辅助支撑块上方设置有供第二行L形端子一端插入注塑插孔后支撑另一端的支撑槽。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下模分体的下模仁能够从下模侧面推入或推出,将各L形端子均装入下模仁后才一同推入下模,避免上模给装配带来的视野及操作阻碍,同时,配合辅助对位块和辅助支撑块,先将辅助对位块和辅助支撑块底部朝上,第一行L形端子码放于各直角对位槽和并插入侧支撑孔,码放完成后将辅助对位块和辅助支撑块翻面,使第一行L形端子插入侧支撑孔的另一端朝下,从而可将单次将多个第一行L形端子同时、整齐的插入注塑插孔,插入完成后取走辅助对位块,此时,第一行L形端子一端位于注塑插孔,另一端位于侧支撑孔,形成两端支撑的稳定注塑位置且不易移位,由于第二行L形端子数量较少,可手动将第二行L形端子端部插入注塑插孔,另一端则由辅助支撑块上方的支撑槽支撑,亦可保持稳定注塑位置,从而通过准确的L形端子定位保证完成高质量插头的注塑加
工,配合用的零部件均分体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快速操作及分工配合。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侧推通道设置有供下模仁推入的推入口及位于推入口另一侧的定位壁,所述的下模仁沿竖向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的上模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的定位孔侧壁设置有随着高度降低逐渐向远离对位壁的方向倾斜的受压定位面,所述的定位柱下方设置有与受压定位面平行的挤压定位面,所述的上模下降时挤压定位面挤压受压对位面,使下模仁向竖向引导面移动直至完全贴合。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动将下模仁推入侧推通道直至与定位壁相抵,完成初定位,在上模下降过程中,由定位柱插入定位孔完成精准定位,使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型腔及型芯能够准确对应,从而有效保证成品质量,同时在注塑过程中也能持续保持。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侧推通道相对下模仁推入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引导轨道条,所述的引导轨道条靠近推入口的端部设置有将下模仁向中间引导的校正斜面。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引导轨道块,适配不同规格的下模仁宽度,并通过降低摩擦提供较好的插入顺畅性,同时,配合引导轨道条的端部的校正斜面,能够自动调整少量偏移的下模仁朝向,使其与侧推通道正对,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下模仁设置有与下型腔联通并在注塑过程中放置辅助支撑块的对位槽,所述的对位槽位于与下型腔联通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引导辅助支撑块竖向放入下模仁的竖向引导面,所述的上模设置有侧压块,所述的辅助支撑块相对竖向引导面的另一侧设置有受压对位面,所述的受压对位面随着高度降低逐渐向远离竖向引导面的方向倾斜,所述的对位槽设置有对位区域,所述的侧压块与对位区域位置相对,所述的侧压块下方设置有与受压对位面平行的挤压对位面,所述的上模下降时挤压对位面挤压受压对位面,使辅助支撑块向竖向引导面移动直至完全贴合,所述的对位区域相对辅助支撑块的另一侧设置有对位台阶,所述的侧压块下方转角处与对位台阶对应设置有与对位台阶形状相适配的对位凹陷,所述的对位槽沿靠近定位壁方向设置有移动凸条,所述的辅助支撑块底部设置有与移动凸条滑移配合的移动凹陷。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注塑过程中,材料会对辅助支撑块产生压力,为保证辅助支撑块稳定性,在上模下降过程中,挤压对位面挤压受压对位面,使辅助支撑块向竖向引导面移动直至完全贴合,同时,对位台阶配合对位凹陷,使侧压块到达对位区域后能够准确位于对位区域内,此外,移动凸条和移动凹陷不仅用于辅助支撑块装入下模仁时的定位,并在受到测压块挤压时进行准确引导,保证加工可靠性。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上模设置有上压块,所述的上压块在上模下降时与辅助支撑块的上端面相抵,所述的上压块设置有延伸至对位槽的延伸部分,所述的延伸部分与对位槽组成与L形端子端部形状相适配的孔形结构,所述的上压块上方设置有弹簧槽,所述的弹簧槽内设置有将上压块向辅助支撑块复位的压缩弹簧。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注塑过程中,材料会对辅助支撑块产生压力,为保证辅助支撑块稳定性,故由上压块从上方挤压辅助支撑块,同时,为了避免L形端子端部材料成型,故由延伸部分与对位槽组成孔形结构将L形端子包覆,此外,增设弹簧槽配合压缩弹簧,对间距误差进行补偿,使配合更为顺畅、紧密。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操作手柄,所述的下模仁下方设置有T形槽,所述的操作手柄包括与T形槽形状相适配并与T形槽固定的T形块及延伸至下模外并供手部握持的
握持部,所述的下模位于握持部下方设置有操作凹陷。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形槽与T形块配合构成操作手柄与下模仁的稳定联动,便于工作人员握住握持部将下模仁推入侧推通道最深处,同时,配合操作凹陷,一方面,增加可推入的伸入,另一方面,快速操作时手部不会与下模侧壁撞击,避免工作人员受伤。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下模仁包括基板及固定于基板上方的模仁主体,所述的模仁主体设置有分别构成注塑插孔镶块,所述的镶块由基板封闭于模仁主体底部。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插孔作为决定成品质量最核心的位置及最易磨损的位置,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头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下模上方设置有下模仁,所述的下模仁内设置有下型腔,所述的下型腔底部设置有两行并供两行L形端子端部插入的注塑插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对位块和辅助支撑块,所述的下模仁与下模分体设置,所述的下模设置有供下模仁从侧面推入的侧推通道,所述的辅助对位块设置有下方设置有直角对位槽,所述的直角对位槽放入第一行L形端子后,直角对位槽的转角与第一行L形端子的转角相抵,使第一行L形端子一端与注塑插孔相对,另一端与位于辅助对位块侧面的辅助支撑块相对,所述的辅助支撑块与辅助对位块相对的侧面设置有供第一行L形端子端部插配的侧支撑孔,所述的辅助支撑块上方设置有供第二行L形端子一端插入注塑插孔后支撑另一端的支撑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推通道设置有供下模仁推入的推入口及位于推入口另一侧的定位壁,所述的下模仁沿竖向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的上模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的定位孔侧壁设置有随着高度降低逐渐向远离对位壁的方向倾斜的受压定位面,所述的定位柱下方设置有与受压定位面平行的挤压定位面,所述的上模下降时挤压定位面挤压受压对位面,使下模仁向竖向引导面移动直至完全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推通道相对下模仁推入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引导轨道条,所述的引导轨道条靠近推入口的端部设置有将下模仁向中间引导的校正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仁设置有与下型腔联通并在注塑过程中放置辅助支撑块的对位槽,所述的对位槽位于与下型腔联通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引导辅助支撑块竖向放入下模仁的竖向引导面,所述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张勤国李隆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昌德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