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零部件的成型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790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零部件的成型加工装置,包括底板,底板设有支撑杆,支撑杆设有顶板,顶板设有驱动缸,驱动缸设有凸模具,底板设有凹模具,凹模具设有第一圆槽,第一圆槽设有第一限位环,第一圆槽设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设有圆柱,凹模具设有第一油槽,顶板设有第二圆槽,第二圆槽设有第二限位环,第二圆槽设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设有顶块,顶板设有第二油槽,两个第一油槽分别与两个第二油槽之间连接有油管,第一油槽、第二油槽和油管均填充有液压油,该成型加工装置用于将碳纤维胚料挤压为相应的形状,在成型后,能够将碳纤维零部件自动推出,这样方便使用将碳纤维零部件取出。便使用将碳纤维零部件取出。便使用将碳纤维零部件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零部件的成型加工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零部件的成型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碳纤维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中,为了使碳纤维胚料成型为需要的形状,通常会使用到相应的成型模具,目前的成型模具虽然能够达到较好的成型效果,但是在脱模时不方便脱模,导致纤维零部件难以取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碳纤维零部件的成型加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碳纤维零部件的成型加工装置,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碳纤维零部件的成型加工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杆,若干个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缸,所述驱动缸的输出端向下贯穿顶板并固定连接有凸模具,所述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凸模具相匹配的凹模具;
[0006]所述凹模具的内侧下端开设有第一圆槽,所述第一圆槽的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上侧设有与第一圆槽密封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上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圆槽相匹配的圆柱,所述凹模具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与第一圆槽下部相通的第一油槽;
[0007]所述顶板下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圆槽,所述第二圆槽内壁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圆槽内侧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下端设有贯穿第二限位环的顶块,所述顶板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同侧所述第二圆槽相通的第二油槽,两个所述第一油槽分别与两个第二油槽之间连接有油管,所述第一油槽、第二油槽和油管均填充有液压油。
[0008]所述凸模具上端固定连接有与若干个支撑杆滑动连接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端与驱动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09]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支撑杆呈矩形分布。
[0010]所述油管与顶板的连接以及与凹模具的连接均为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1]所述支撑杆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
[0012]所述支撑杆与底板之间的连接以及与顶板之间的连接均为焊接连接。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零部件的成型加工装置,该成型加工装置用于将碳纤维胚料挤压为相应的形状,在成型后,能够将碳纤维零部件自动推出,这样方便使用将碳纤维零部件取出。
附图说明
[0014]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碳纤维零部件的成型加工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0]底板1、支撑杆2、顶板21、驱动缸22、凸模具23、凹模具24、第一圆槽3、第一限位环31、第一活塞32、圆柱33、第一油槽34、第二圆槽4、第二限位环41、第二活塞42、顶块43、第二油槽44、油管45、升降板5。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碳纤维零部件的成型加工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 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杆2,若干个支撑杆2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21,顶板21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缸22,驱动缸22的输出端向下贯穿顶板21并固定连接有凸模具23,底板1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凸模具23相匹配的凹模具24;
[0023]凹模具24的内侧下端开设有第一圆槽3,第一圆槽3的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 31,第一限位环31上侧设有与第一圆槽3密封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32,第一活塞32上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圆槽3相匹配的圆柱33,凹模具24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与第一圆槽3下部相通的第一油槽34;
[0024]顶板21下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圆槽4,第二圆槽4内壁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 41,第二圆槽4内侧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42,第二活塞42下端设有贯穿第二限位环41 的顶块43,顶板21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同侧第二圆槽4相通的第二油槽44,两个第一油槽 34分别与两个第二油槽44之间连接有油管45,第一油槽34、第二油槽44和油管45均填充有液压油。
[0025]第一限位环31能够对第一活塞32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第一活塞32沉入第一圆槽3的槽底;第二限位环41能够对第二活塞42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二活塞42脱离第二圆槽4;
[0026]圆柱33可采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使圆柱33的重力能够大于所填充液压油的重力即可;
[0027]在初始状态下,驱动缸22的输出端处于收缩状态,此时的凸模具23位于凹模具24的上方,且凸模具23的上端会抵接在顶板21的下端,此时两个顶块43被凸模具23挤压进第二圆槽4内,两个第二圆槽4内的液压油会被挤压一部分到第一圆槽3内,在液压油的作用下,第一活塞32和圆柱33会被顶起,使圆柱33上部伸入到凹模具24的模型腔内;
[0028]使用时,将碳纤维胚料放置在凹模具24的模型腔内,然后控制驱动缸22的输出端伸出,当凸模具23上端与两个顶块43解除抵接后,圆柱33和第一活塞32便会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待第一活塞32抵接在第一限位环31的上端时,圆柱33的上端会与凹模具24 模型腔的底部保持平齐状态,在第一活塞32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圆槽3内的液压油
会通过第一油槽34、油管45和第二油槽44向第二圆槽4内挤压,此时第二活塞42和两个顶块 43便会在重力作用下以及在液压油的推动作用下伸出两个第二限位环41,当凸模具23向下运动并与凹模具24结合在一起时,碳纤维胚料便会在凹模具24和凸模具23的相互作用下被挤压成型为相应的形状,成型后,脱模时,控制驱动缸22的输出端收缩,使凸模具23向上运动,待凸模具23上端与顶板21抵接在一起时,两个顶块43会被凸模具23挤压进第二圆槽4内,两个第二圆槽4内的液压油会被挤压一部分到第二圆槽4内,在液压油的作用下,第一活塞32和圆柱33会被顶起,使圆柱33上部伸入到凹模具24的模型腔内,从而将成型的碳纤维零部件从模型腔内顶起出,这样就方便使用者将碳纤维零部件取出。
[0029]凸模具23上端固定连接有与若干个支撑杆2滑动连接的升降板5,升降板5上端与驱动缸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升降板5与两个支撑杆2滑动连接能够提升凸模具23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
[0030]支撑杆2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撑杆2呈矩形分布,四个支撑杆2呈矩形分布能够使顶板21被四个方向支撑。
[0031]油管45与顶板21的连接以及与凹模具24的连接均为可拆卸固定连接。
[0032]支撑杆2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这样的形状便于加工。
[0033]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零部件的成型加工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杆,若干个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缸,所述驱动缸的输出端向下贯穿顶板并固定连接有凸模具,所述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凸模具相匹配的凹模具;所述凹模具的内侧下端开设有第一圆槽,所述第一圆槽的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上侧设有与第一圆槽密封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上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圆槽相匹配的圆柱,所述凹模具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与第一圆槽下部相通的第一油槽;所述顶板下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圆槽,所述第二圆槽内壁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圆槽内侧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下端设有贯穿第二限位环的顶块,所述顶板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同侧所述第二圆槽相通的第二油槽,两个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吕淑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旭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