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学电源中的铅酸蓄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蓄电池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铅酸蓄电池极柱的密封,通常采用以下方法①通过压缩软质橡胶密封圈,如O型圈、矩形圈等达到机械密封的目的;②直接将胶粘剂,如环氧树脂、聚氨酯胶等灌入密封部位达到胶粘剂密封的目的;③在电池盖上密封部位内嵌入铅套,再将铅套和相应极柱焊接,从而达到铅套密封的目的。采用直接将胶粘剂灌入密封部位达到胶粘剂密封的目的是一种常见解决方案。但是实际使用表明,由于这些方案中极柱胶与电池极柱密合面的长度较短,造成密封结构的密封强度较差,密封效果不够好,蓄电池电解液渗漏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一种铅酸蓄电池的密封装置,包括电池极柱1、电池盖3、密封圈4、垫圈5、压紧螺母6和极柱胶7,所述密封圈4的内圈紧密地套在电池极柱1的外径上,其外圈与电池盖3紧密结合,垫圈5盖在密封圈4上,压紧螺母6为外螺纹螺母,与电池盖3上的内螺纹啮合,并向下紧紧压在垫圈5上,使电池盖3、密封圈4、垫圈5和电池极柱1沿轴向压紧并固定,形成机械密封;所述电池极柱1、压紧螺母6和电池盖3形成空腔,空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密封装置,包括电池极柱(1)、电池盖(3)、密封圈(4)、垫圈(5)、压紧螺母(6)和极柱胶(7),在所述电池极柱(1)上依次套装电池盖(3)、密封圈(4)、垫圈(5)、压紧螺母(6),所述压紧螺母(6)为外螺纹螺母,与所述电池盖(3)上的内螺纹啮合,所述电池极柱(1)、压紧螺母(6)和电池盖(3)形成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螺母(6)的内径大于所述电池极柱(1)的外径,形成与上述空腔连通的间隙(9),所述极柱胶(7)填充在所述的空腔和间隙(9)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光宇,吴贤章,童一波,陈苏祥,刘凡,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