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712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蓄电池盖,其盖体呈多格状,固设于具有对应格状腔室的蓄电池本体上,在盖体各格状区域两端分别设有电极棒,中间设有注入管,各注入管可藉由内部形成中空通道的腔管体底部所连通凸伸的塞管对应塞装封闭,在通道适当部位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透气部,使当腔管体各塞管塞装于盖体的各注入管时,本体内的气体即可经塞管、通道而由透气部排出外界。(*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盖,特别是一种可防止因人为疏忽而在注入电解液后导致气爆的蓄电池盖。一般蓄电池的构造大体如附图说明图1、2所示,是在一具有多格状腔室11(腔室中置有极板,但其非本技术相关部份,所以图中未显示)的本体1上,盖设形成对应格状的盖体2(通常是以热熔接技术使二者接触面固接一体),其中盖体2在每一格状区域21两端皆设有电极棒22,中间则设有注入管23与内透气管24,且各注入管23可各藉一塞体25由顶部塞入封闭,而各内透气管24顶端则形成彼此连通的通道26(可见于图2中),并与最外端的外透气管27相连通,当整体蓄电池未拆封使用之前,通常各塞体25是分开包装,且各注入管23顶面是以铝箔纸热熔封闭,以防本体1内部的极板与空气接触而氧化,至于外透气管27则以一罩套28套装封闭,如此方可使整体蓄电池内部与外界隔绝。当蓄电池欲开封使用时,须先将前述贴覆封闭各注入管23的铝箔纸撕下,并将电解液逐一由各注入管23注入本体1的腔室11内后,分别以塞体25封闭注入管23,另有一不可疏忽之处,是务必要在塞体25封塞前,将外透气管27上所套设的罩套28取下,其原因是因注入的电解液与蓄电池内各腔室11中极板所进行的电解作用会逐渐产生气体,一旦各注入管23被塞体25封闭后,腔室11中的气体仅可经内透气管24,通道26及外透气管27所形成的通路排出外界,因此若使用者忘记将罩套28取下,在蓄电池进行充电、放电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蓄电池将因气体累积而产生气爆现象,造成蓄电池损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蓄电池中注入电解液后,可完全杜绝人为疏忽导致气爆而损坏的蓄电池盖。本技术的蓄电池盖设有分离的多格状盖体与另一腔管体,使盖体上各格状区域所设置用以注入电解液的注入管,可藉由腔管体内部形成的中空通道底部所连通凸伸的数塞管对应塞装封闭,且通道于适当部位处设有连通至外界的透气部,所以当腔管体以各塞管塞装于盖体的各注入管时,蓄电池本体内的气体可经腔管体的塞管、通道,最后由透气部排出外界。有关本技术的蓄电池盖的结构其包括其包括盖于蓄电池本体上的盖体及腔管体,盖体呈多格状,各格状区域两端皆设有电极棒,中间设有注入管;腔管体内部形成有中空状通道,通道底部连通凸伸有对应塞装于所述各注入管的塞管,通道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透气部。所述腔管体内的通道底部介于两两塞管之间,可设有低于通道高度的挡肋,以防止电解液流出。所述通道一端可延伸于盖体外,透气部呈管状可设于延伸的通道端底部。所述透气部可呈管状可连通延伸于通道顶部。所述透气部也可呈孔状开设于通道顶部。本技术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蓄电池盖能提供一种当由蓄电池盖体中注入电解液并塞装腔管体后,藉由腔管体的透气部即呈与外界维持畅通的状态,而可完全避免人为疏忽导致气爆现象。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以往蓄电池的本体与盖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以往蓄电池的本体与盖体的立体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蓄电池盖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蓄电池盖体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蓄电池盖体的组合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蓄电池盖体的组合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蓄电池盖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蓄电池盖体的组合剖视图。如图3所示,原则上对于蓄电池呈格状的本体3设有腔室31以容置极板,以及在盖体4上设电极棒41、注入管42等构造,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大致相同,仅针对盖体4构造上的改良处详作说明,如图所示盖体4的各注入管42,可藉另一内部形成中空通道431的腔管体43底部所连通凸伸的数个塞管432塞装封闭,且通道431一端略较盖体4长,并于底部连通延伸有呈管状的透气部433。当整体蓄电池未拆封使用之前,整体腔管体43是分开包装的,而仅须在各注入管42顶端开口以铝箔纸热熔封闭,即可防止本体3内部的极板与外界空气接触而被氧化;当蓄电池欲开封使用时,同样先将前述贴覆封闭各注入管42的铝箔纸撕下,再由各注入管42将电解液注入本体3各腔室31后,以腔管体43底部各塞管432塞入各注入管42,如此即形成图4所示的立体组合状态,其剖视状态如图5所示,此时本体3各腔室31因注入电解液所逐渐累积产生的气体,可先后经塞管432、通道431、透气部433而排出外界。于本实施例中气体的排放,由于腔管体43与盖体4是分开包装,因此最外侧延设用以排放气体的透气部433在注入电解液之前,便无封闭的需要,也不必如以往须设置封闭用的罩盖;同时整体腔管体43以各塞管432塞装于各注入管42内时,各塞管432经通道431至透气部433抵达外界所形成的通路,即是畅通的,而不会如上述以往易因使用者忘记取下封闭外透气部的罩套导致气爆情形发生。此外,本实施例的腔管体43内,更可在其通道431底部介于两两塞管432之间,各设有一围堵通道43部份高度的挡肋434(可见于图3与图5所示的虚线部份),所以除可兼顾排气的作用外,也可有效减少各腔室31内电解液因摇晃而经通道431相互流通或流出外界的可能。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点如图6所示,其中呈管状的透气部51连通延伸于腔管体5的通道52顶部,使气体同样可先后经塞管53、通道52、透气部51等排出外界。第三实施例如图7、8所示,盖体6的各注入管61,可藉内部形成中空通道71的腔管体7底部所连通凸伸的数塞管72塞装封闭;各塞管72于下端端面721中央处开设有孔洞722,且于通道71顶面开设有数个呈弧形孔状的透气部73,使气体可从塞管72底部端面721的孔洞722进入塞管72后,再先后经通道71、透气部73等而排出外界;当然,本实施例腔管体7中通道71顶面所开设的透气部73的形状、数量、位置等,可视需要作适当的变更,而皆可具备其透气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蓄电池盖,其包括盖于蓄电池本体上的盖体,盖体呈多格状,各格状区域两端皆设有电极棒,中间设有注入管;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腔管体,腔管体内部形成有中空状通道,通道底部连通凸伸有对应塞装于所述各注入管的塞管,通道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透气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腔管体内的通道底部介于两两塞管之间,各设有低于通道高度的挡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一端延伸于盖体外,透气部呈管状设于延伸的通道端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部呈管状连通延伸于所述通道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部呈孔状开设于通道顶部。专利摘要一种蓄电池盖,其盖体呈多格状,固设于具有对应格状腔室的蓄电池本体上,在盖体各格状区域两端分别设有电极棒,中间设有注入管,各注入管可藉由内部形成中空通道的腔管体底部所连通凸伸的塞管对应塞装封闭,在通道适当部位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透气部,使当腔管体以各塞管塞装于盖体的各注入管时,本体内的气体即可经塞管、通道而由透气部排出外界。文档编号H01M2/04GK2156588SQ9320953公开日1994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15日专利技术者林显志 申请人:统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盖,其包括盖于蓄电池本体上的盖体,盖体呈多格状,各格状区域两端皆设有电极棒,中间设有注入管;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腔管体,腔管体内部形成有中空状通道,通道底部连通凸伸有对应塞装于所述各注入管的塞管,通道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透气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显志
申请(专利权)人:统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